外婆的乡村“大舞台”

  江苏省如东县曹埠镇初中九年级 陈姝尹

  指导教师 薛 晴

  “吱嘎,吱嘎……”头顶的风扇虽然老旧简陋,但仍然不知疲倦地挥动它的长臂。这是村里一间生产被褥、枕套等床上用品的小厂子,外婆在这儿干了好几年。这次暑假,我终于有机会跟着外婆走进了她平日劳作的厂房。

  天气炎热,我走这一路已经大汗淋漓。进得厂房内,虽然明亮的冷光节能灯取代了室外灼灼的日光,风扇也不停地转着,但我还是感觉不适——在这儿干活儿哪里比得上在家吹空调舒服呀!

  厂房很大,目之所及,防潮的地面上码放着各色布料,许多大号的塑料筐里装满了半成品……和缝纫机的“嗒嗒”声一样充斥在厂房每个角落的,是大家伙儿的你呼我应。

  “这是你家细伢儿啊?”一个大嗓门儿的奶奶冲我外婆喊,笑意盈盈地看向我。

  陆陆续续,好几位拿料、送货的爷爷奶奶经过我身旁时,都热情地招呼我——用疼爱孙辈的语气。有位看上去比我外婆年轻几岁的奶奶还从衣帽柜里拿出饼干给我,我推辞无果,只得接过,连声道谢。

  环顾一圈,外婆的二十多位工友都与她年纪相仿,虽然身上已经留下岁月深深的印记,弓了脊背弯了腰,满头灰白的头发早就不见青丝,但他们依然“不服老”,脚下生风,干劲儿十足,精神头儿丝毫不输年轻人。我默默看着,想着,手里是咬了一小口的饼干。

  这些床上“四件套”“六件套”,我以前跟着妈妈在她工作的大城市里见过流水线上大批量生产的,而这种人工操作缝纫机缝制的倒是头一回见。只见外婆有节奏地踩着踏板,一根细针不断地“嗒嗒嗒”上下跳动,而她的手就按着针尖下的布,不断推着向前,机器台板前的布料像瀑布一样垂落。针带着线,均匀地在布上留下了一条直线。到了尾端,外婆用十指扣住,在桌上一转,继续下一条路径。一套动作如行云流水,我都看入迷了。

  “外婆真厉害!”我由衷地赞叹。“这有什么,我从小就会,只是熟练罢了。”外婆笑了笑,手上的活儿没停,“村里的年轻人都去了大城市,留下的全是我们这个年纪的人。但咱们乡村不能‘空心’,也要继续发展啊。这些小微企业,不正是我们施展拳脚的舞台吗?”

  看着他们忙碌的背影,我这个“年轻人”此时再干站着也太不合适了。我赶紧捧来一沓做好的枕套,学着旁边“饼干奶奶”的样子往里面填棉花。一袋子棉花,被大团大团地扯出来,塞进枕套里。不一会儿,一个鼓鼓囊囊、柔软又轻便的枕头就做好了。我越干越利索,好几个“老工友”都夸我心灵手巧。

  不知不觉间,夕阳的余晖洒进厂房,金色的光芒映照在每一个忙碌的人身上,仿佛为他们披上了霓裳。他们脸上虽然刻着岁月的沧桑,但眼中闪烁的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他们用勤劳的双手,一针一线地编织着乡村的繁荣,也编织着自己的梦想。

  我明白了,无论是在城市的高楼大厦中,还是在乡村的小微企业里,每一份工作都有价值,都有意义。正是这些看似平凡的人,用自己的努力和坚持,铸就了我们伟大国家的根基。

  习总书记说,“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坚信,乡村的小微企业,不仅是外婆们的“大舞台”,更是我们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小康的坚实基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