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立达中学校初二 黄昊林
指导教师 张琦凤
苜蓿,俗称“金花菜”,也叫“草头”或“秧草”。“胡地苜蓿美,轮台征马肥”,这种原生于西域的牧草,只因马食之而体壮膘肥而被博望侯张骞带回,在汉域广泛种植。但苜蓿之于我,并不仅仅是书上几行简短的介绍,还是记忆中那从未消散的味道。
我记忆中最初的那汪水,是太湖之水;我记忆中最初的那块田,是老屋后院的那片地。杏花带雨春燕归,小院飘来苜蓿香。每当屋檐下的燕子窝中有了动静,阿婆便放下手中的针线,挎上一个小竹篮,拉起坐在一旁呆呆望天的我,说:“走,囡囡,我们去‘采春’!”
穿过连廊,跨过院门,撩开丝瓜藤,钻出桃花林,我眼前一亮,好空旷的一片地!我不由自主俯下身,仔细嗅着春泥的清香。阿婆笑着扶起我,蹲下身,摆弄起脚边一丛不起眼儿的青绿小草。“咔”的一声轻响,一片绿叶被掐断,投入小竹篮里。“这是什么草?”我好奇地问。阿婆乐了:“囡囡啊,这是苜蓿,在咱们这儿叫金花菜,和蚌肉一炒,要鲜掉眉毛的!咱们苏州人讲究‘不时不食’,意思是要在对应的时节吃对应的菜。苜蓿是早春一绝,不用人打理也能长得茂盛,是随手可得的美味。”我一听是好吃的,嘴里顿时渗出了口水。
突然一阵犬吠声传来,是我家的小狗龙龙。我撇下笑着的阿婆,蹦跳着跑过桃花林和丝瓜藤,一路跑到天井。是阿爹回来了!他手中拿着一个黑色袋子,里面有什么东西在动。我探头一望,两条昂刺鱼(黄辣丁)活蹦乱跳,击起的水花迎上正午的日光,闪亮亮的。
阿婆收拾妥当,就在院里的灶下生起柴火,火星噼里啪啦地迸出来,仿佛有生命似的。我搬过一把藤椅,抱着龙龙坐上去,任由春风吹着迎春花瓣落在头上、肩上。比花香更醉人的当然是饭菜的香气。苜蓿铺满锅底,昂刺鱼配着各种作料在锅中炖煮,香气与锅气霎时腾起,像一只小手挠着我的心。不多时,鲜美的昂刺鱼便上了桌,还有苜蓿炒蚌肉、清炒豌豆苗、马兰头豆腐干、芦根咸菜炒肉丝,配上一碗浇上鱼汤的白米饭,真叫人垂涎欲滴。
院子里,鸡鸭欢步,燕子呢喃,蜂蝶翩跹。嗬!还有一个胖小子,肚子吃得滚圆,还夹着一筷子苜蓿往口中送。他嘴里嚼着的是什么?哦,是春的味道!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