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如何做好物联网?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运营商,定位,物联网,电信
  • 发布时间:2011-05-26 09:46
  在物联网发展的洪流中,运营商应该如何明确自身定位?怎样的网络建设和业务发展策略是切实、有益的?

  面对来势汹汹的物联网,运营商应该如何定位?这是需要认真思考的。

  首先,一个基本事实是,当前整个物联网市场占绝对主导的是传感器市场, 全球有大约两万种传感器和数不清的制造厂家。在我国, 仅压力传感器一种器件就有30 多个厂家。可见在这一产业链中,不存在单一责任主体,是一大群互不相干的厂家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中发挥主导作用。运营商服务市场在整个物联网市场中仅仅是个零头,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也不会大到哪里去,运营商无法按传统电信业务模式主导物联网这一产业链,运营商的优势仅在于提供传感网的远程互联互通,只是个中间角色而已。

  因此,运营商在物联网产业链中的角色定位,首先应该是物联网重点行业应用的集成者。面对大量千差万别的小众薄利市场,运营商不可能、也不值得全面介入。要根据市场需求,结合自身资源和效益等要素,聚焦若干重点行业。

  其次,运营商可以作为物联网通信管道的提供者。运营商的优势在网络,缺乏直接面向物联网最终用户运营的基础和优势,要着重提供基于网关的智能管道,顶多将来可能需要现网向泛在边缘扩展,当然还要积极探索有别于传统业务的盈利模式。

  第三,运营商应该作为物联网能力平台的提供者和运营者。物联网能力平台主要实现物与物互联中数据的聚合、挖掘分析、共享和开放的功能。通过平台的构建,可以使运营商不仅限于物联网管道提供者角色,而且具备物联网业务的服务提供能力。

  务实应对网络挑战

  面对物联网这样千差万别的流量特征,网络应该怎么办?这是电信行业最关心的大事。

  从近期看,物联网是一个薄利小众市场,主要流量也是以上行小流量为主。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目前的物联网业务收入是实际电信业务收入的零头,即便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也不大可能有突破。因而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电信运营商都不会为了对付这样的长尾业务而对网络大动干戈,主要还是利用网络(包括现有的固定网、移动网、卫星网等资源)空闲容量,做些必要的适配和优化,来支持一些高价值的特殊物联网应用。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现有网络基本架构不应该有变动,对于某些高价值的特殊物联网应用,可以通过网络优化和适配等手段来应对,当然前提是投入产出较好、值得做。

  从长远看,物联网业务的多样性决定了对网络要求的多样性。随着业务的大规模发展和收入的持续增长,网络需要做进一步的优化和适配,乃至可能需要考虑为高价值物联网应用建独立的、薄薄的业务承载层。首先,现有网络需要向泛在周边扩展,以便为物联网终端提供随时随地接入的通信能力。其次,物联网需要有海量终端标识,对于起码在数百亿量级的M2M 连接,需要IPv6 地址的支持。物联网需要有业务感知能力,因而网管范围需要扩展到物联网节点。对于某些实时性低延时业务,则需要有QoS 机制来保障网络性能。另外,物联网需要有海量存储与计算能力,因而可以利用云计算来大幅提升数据的存储、计算、处理乃至辅助决策能力。最后,物联网涉及到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和隐私性,也需要有妥善合理的处理方案。

  不同业务区别对待

  运营商的物联网业务发展策略,总体思路应该是:行业为主、重点切入、有效投入、规模效应。

  针对三类不同业务形态,应该采取不同发展策略:首先是通道型业务, 这类业务是基础, 运营商重在提供基于网关的智能管道;其次是能力型业务,运营商应进行可规模推广的共性能力建设;第三类是行业应用型业务,需要针对具体情况,选择少数基础较好、应用较迫切、回收有保障、门槛不太高的领域,例如政务监管、交通物流、教育、电能信息采集、银行业无线POS 应用等行业应用重点推进。

  就商业模式而言,近期运营商应该从直接面向最终客户的传统电信模式,转向以面向M2M 服务提供商和提供批发业务为主的模式,避免直接面向最终用户。除了极少数领域外,主要靠与M2M 服务提供商合作来开展业务。

  运营商的网络发展策略在近期收入很少的前提下,也比较容易确定,即主要利用现有固定、移动、卫星等空闲网络资源,网络架构基本不变,对于某些特殊高价值物联网应用,可以通过网络优化和适配等手段来满足需要。长远看,则需要结合FTTH、IPv6、LTE 等下一代网络技术的演进路径,加强地址、码号、频谱、安全、QoS 等问题的系统性研究,随着物联网市场的扩大和收入的增加,再来考虑某些特殊高价值应用的网络需要,从而根据投入产出的原则决定网络改造的范围、力度和深度。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