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运营商的云计算之殇
- 来源:互联网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电信,运营商,云计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6-21 16:41
虽然最终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会殊途同归,在平衡两者的关系时,电信运营商往往面临着取舍的困境。
云计算到来,没有谁比电信运营商更能嗅到其中的机会,也没有谁比电信运营商更加纠结。
电信运营商以其在互联网接入以及数据中心领域的优势,结合云计算服务,能够使其完成从传统的管道模式到端到端应用模式的转变。而且云计算可以帮助电信运营商降低IT成本,加速电信业的平台化与产业链的整合进程,让电信运营商在整个产业链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不过云计算还需要电信运营商投入巨资提升宽带能力,改革整个数据中心的架构,并调整自身的业务体系。最重要的是,电信运营商需要以云计算先驱的强烈使命感,带动整个产业链资源,彼此合作。
很明显,机遇和风险并存。而从现在电信运营商的举措来看,云计算并没有得到大幅度的推进。电信运营商在云计算战略上还是雷声大雨点小。
露水姻缘
面对云计算,电信运营商也不是无动于衷,2007年以来,三大运营商从不同的角度规划自身的“云计算”体系架构,取得了一些成绩。
中国移动研究院从2007年开始进行云计算的研究和开发,2009年,中国移动正式对外公布其正在研发和试验的平台“BigCloud——大云”,并于9月1日正式发布了“大云0.5”版本。2010年5月,中国移动正式发布了大云1.0系统,并同时发布了基于大云1.0的五种产品,分别是并行数据挖掘工具、分布式海量数据仓库、弹性计算系统、云存储系统、并行计算执行环境。
到现在,中国移动的“大云”实验室从最初的256台PC服务器、1000个CPUCore、256TB存储组成的试验平台,已经发展到1000台服务器、5000个CPUCore、3000TB的存储规模,在经分系统、网管系统、业务平台系统等多个领域进行了云计算实践,并在开源社区提交了多项提案。
不过中国移动的成绩掩饰不了它的保守。中国移动副总裁沙跃家在2010年5月曾经对媒体表示,云计算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离大规模产业化应用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冷静”的态度背后,其实还是中国移动对云计算发展预期的不乐观和不自信。
中国移动“大云”1.0和2.0计划的重点是海量数据管理和分享,其重点在于计算存储资源池,未来2.0、3.0将通过云计算平台实现实时交易。到目前为止尚未有2.0版本的发布,而且中国移动的“大云”计划基本还停留在试验层面,最多在有限范围内进行试用,离大规模商用还相差甚远。
2010年,中国电信启动“星云计划”,目前已有四个云计算试点城市,分别为广州、上海、成都和南昌,中国电信在这四城市进行了云计算现场试验,涉及IDC升级、业务平台、能力开放平台、内部IT应用等领域。中国电信研究探索多个云计算应用,主要包括:IDC演进与业务试点、商务领航SaaS应用、基于云计算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研究、基于云计算的号百优化与提升等。此外中国电信还推出了两种品牌的“e云手机”终端,使用“e云手机”,用户无需升级客户端即可远程实时更新应用和服务。
同中国移动类似,中国电信的云计算实践也是蜻蜓点水。其真正值得称道的是在宽带领域和数据中心领域的投入,不过这两大投资还无法直接转化为具体的云计算业务,中国电信还需要有更加完善的规划。
中国联通在2009年推出了“互联云”项目,关于该项目的报道很少,不知是中国联通在云计算上比较低调,亦或是根本无所作为,中国联通更像是为了回应社会的指责做出的象征性的举动。电信运营商在云计算产业发展上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中国联通似乎并不认为必须要承担这样的责任。
与中国电信运营商的保守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外电信运营商在云计算业务上的积极参与。一份题为《全球电信公司云计算策略》的报告揭示,2010年,AT&T、英国电信、Orange和Verizon等电信运营商已经在云计算业务上取得明显进展。市场研究公司Ovum预测,在未来一两年内,全球主要电信公司将成为云计算市场的强大参与者。
国外的电信运营商已经开展云计算的相关业务,形成一定的市场影响力。例如2008年8月,AT&T发布了网络托管的“Synaptic Hosting”服务,通过AT&T所部署的网络、运算资源及数据储存中心解决客户的运算需求。2009年5月,AT&T推出基于EMC Atmos的数据存储基础架构,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从任何地点进行访问,使用AT&T的网络云来保存、分布和找回数据。用户通过一个基于Web的用户界面制定详细规则,服务自动按照用户需要扩展存储容量,而用户只需根据使用数量进行付费。NTT则推出了以网络为基础的桌上计算机云端运算平台“Setten”。该平台可提供运作系统、储存及一系列应用托管方案,可实现通过互联网连接公司网络、电子邮件、文件及各服务器,模拟桌上环境与真实桌上计算机平台无异。
平衡之术
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时代的同时到来,可能使中国的电信运营商陷入两难的境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迫使电信运营商投入更多的资源用于内容和应用领域的建设,而在管道上则强调“智能管道”,不是通过管道空间的增加来改善管道收入,而是改变管道的定价。而云计算时代的到来,则要求电信运营商增加带宽,这意味着大规模的基础建设投入。虽然最终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会殊途同归,在平衡两者的关系时,电信运营商往往面临着取舍的困境。
目前三大电信运营商中,中国电信侧重于宽带建设,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有所出击,但相对薄弱。中国电信还是立足于自身在数据中心和宽带领域的优势,加强了云计算建设的投入。而其移动互联网战略则立足于平台,通过开放精神聚集产业链资源。未来的发展还需要加强在内容和应用领域的投资,以此吸引更多移动用户,并成功向高端迁移。
而中国移动由于在宽带和数据中心领域积累薄弱,目前其发力点主要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中,而可悲之处则在于移动互联网领域并非电信运营商擅长的领域,投入巨大而收入不足,其3G业务不如人意。中国移动在即时通讯、手机阅读、移动电子商务等多个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出击,效果并不显著,以致李跃上台后重新梳理各项业务,开展“大象瘦身”。
中国联通虽然在云计算领域拥有类似于中国电信一样的优势,但是在手笔上,显然没有中国电信那么“激进”。中国电信展开大规模的宽带建设,而中国联通似乎还满足于现有的带宽水平。相比于其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大张旗鼓的“明星终端”策略,其在云计算领域基本上还没有实质性的动作。依靠全国最成熟的3G网络,中国联通在智能终端竞争中取得上风,不过在手机应用商店等领域还只是为苹果做嫁衣。
从云计算发展的角度看,规模化、商业化是必然要走的路径。只有规模化的云计算平台,才能像提供水、电一样提供IT资源。在基础服务之上,衍生出增值业务,一方面聚集大量用户群体,另一方面还能获得足够的成长空间。从目前掌握的基础资源来看,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宽带接入和数据中心等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那么两者通过在云计算领域的投入和合作,建设规模型的云计算平台就比较可行。而中国移动也在谋求建设自己的数据中心,不过从掌握的带宽资源以及在数据中心领域的积累看,其云计算业务还不能定位在IaaS领域,而应当在SaaS领域谋求优势。
最终来看,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还是不能偏废一方,只有将双方成功结合起来,电信运营商才能获得发展的长足动力。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本身并不是互相排斥的业务,移动互联网业务可通过云计算的模式提供内容和应用,利用“资源池”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各种资源,移动终端本身计算能力不足的缺陷就可以被抵消,从而使用户可通过智能终端获得原来无法想象的能力。
实际上,云计算的普及必然会导致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中科院院士倪光南曾表示:云计算设备将会取代PC的地位。他认为首先云计算的到来催生了云端的设备,也宣告了PC时代的终结,现在真正进入了后PC时代;云端设备不是PC的延续,而是新一代的信息设备,云端设备将是多样化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瘦客户机、PC等等。他认为与PC被Wintel架构垄断不同,云端设备将是多种架构并存。
急流勇退
诺达咨询认为电信运营商发展云计算业务拥有四大优势、四大劣势:
资源优势,包括大型的数据中心、丰富的带宽资源和高速的网络速度。数据中心的计算资源可以在空闲时打包成云计算虚拟机,为用户提供服务。这种对计算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将成为这些企业新的赢利点。通过进一步改善数据中心的服务,电信运营商将把云计算的主要用户——中小企业拉到自己一边。
客户优势,电信运营商数量众多的移动用户是其他IT厂商无法比拟的。
信用优势,运营商拥有很高的信誉,有良好的社会认知度,电信运营商以往树立起的安全可靠的形象将帮助它们在云计算提供商的竞争中占得优势地位。
产业链整合优势,电信运营商善于打造一条从终端到网络再到计算的完整链条,通过对于客户行为链条整合的整体支持,电信运营商所构筑的高度耦合的云计算价值链,将成自身差异化优势的最明显体现。
不过电信运营商在云计算业务上存在四大不足:
专业技术及人才短缺,面对新技术发展处于被动位置。快速推进云计算部署需要具备虚拟化、自动化部署专业技术人才,电信运营商的人才储备明显不足。同时专业技术研究能力的不足,使得运营商没办法开发出先进的技术,只能针对新的技术作出被动调整。
集成经验不足,最终方案受系统集成商控制。由于IT云与传统项目建设、维护、服务模式完全不同,电信运营商缺乏相应的组织集成经验,自有团队不能很好地解决各种状况。所以,建立IT云需要与成功、有经验的系统集成商合作完成。其结果是最终方案的确定主要依赖系统集成商,使得自身的建设能力大打折扣。
整体服务质量不高,用户满意程度不高。电信运营商由于其在电信业的垄断地位,服务质量长期没有得到重视,使得电信运营商的服务质量一直偏低。
内部流程不足,部分硬件条件还不完善。云计算的硬件要求必须支持云特性并且全IT生命周期支持池化等,目前电信运营商的硬件设备还不能完全满足云计算的硬件条件,硬件条件的改善需要一个时间过程。
诺达咨询发布的《云计算产业链研究报告2011》中指出,云计算时代的到来使得电信产业的竞争方式发生根本改变,行业竞争转化为通信产业链与IT产业链之间的竞争。电信运营商和IT企业都具备建构云计算平台的实力,双方各有优劣。只是面对竞争,电信运营商选择了激流勇退。
目前在云计算领域占据领先优势的,主要是国外的大型IT企业,包括微软、IBM、谷歌等。谷歌是云计算概念的首倡者,微软和IBM也迅速跟进,纷纷推出自己的云计算战略。虽然目前三家企业在云计算定义上还有分歧,但是相同之处均是积极行动,避免在新一轮的计算模式变革中落后挨打。而电信运营商似乎很“淡定”,只是出台了几项概念式的云计算实验项目,察言观色、望风而动,完全没有行业领军者的风范。
而由此丧失的可能远超估计。在通信产业与IT产业的竞争中,电信运营商有机会成为ICT产业的领导者。因为云计算将使现有的IT产业链发生巨大改变,传统的IT产业链包括设备供应商、软件开发商、代理商、系统集成商、服务提供商和运营商等。运营商一直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末梢和边缘。而云计算有望使电信运营商成为整个IT产业链的中心。
如果电信运营商能够成功搭建起云计算服务平台,面向用户提供基础设施、软件、IT资源等多种服务,那么客户将转向电信运营商,而不是传统的IT企业。这样代理商、系统集成商和服务提供商的生存空间将不可避免地被挤压。电信运营商与设备/软件厂家成为云计算时代产业链的主角。不过这个过程注定是一个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其间必然伴随种种矛盾冲突。而最可惜的是,电信运营商没有能够成功协调这种冲突。
本刊记者 豆瑞星
……
云计算到来,没有谁比电信运营商更能嗅到其中的机会,也没有谁比电信运营商更加纠结。
电信运营商以其在互联网接入以及数据中心领域的优势,结合云计算服务,能够使其完成从传统的管道模式到端到端应用模式的转变。而且云计算可以帮助电信运营商降低IT成本,加速电信业的平台化与产业链的整合进程,让电信运营商在整个产业链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不过云计算还需要电信运营商投入巨资提升宽带能力,改革整个数据中心的架构,并调整自身的业务体系。最重要的是,电信运营商需要以云计算先驱的强烈使命感,带动整个产业链资源,彼此合作。
很明显,机遇和风险并存。而从现在电信运营商的举措来看,云计算并没有得到大幅度的推进。电信运营商在云计算战略上还是雷声大雨点小。
露水姻缘
面对云计算,电信运营商也不是无动于衷,2007年以来,三大运营商从不同的角度规划自身的“云计算”体系架构,取得了一些成绩。
中国移动研究院从2007年开始进行云计算的研究和开发,2009年,中国移动正式对外公布其正在研发和试验的平台“BigCloud——大云”,并于9月1日正式发布了“大云0.5”版本。2010年5月,中国移动正式发布了大云1.0系统,并同时发布了基于大云1.0的五种产品,分别是并行数据挖掘工具、分布式海量数据仓库、弹性计算系统、云存储系统、并行计算执行环境。
到现在,中国移动的“大云”实验室从最初的256台PC服务器、1000个CPUCore、256TB存储组成的试验平台,已经发展到1000台服务器、5000个CPUCore、3000TB的存储规模,在经分系统、网管系统、业务平台系统等多个领域进行了云计算实践,并在开源社区提交了多项提案。
不过中国移动的成绩掩饰不了它的保守。中国移动副总裁沙跃家在2010年5月曾经对媒体表示,云计算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离大规模产业化应用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冷静”的态度背后,其实还是中国移动对云计算发展预期的不乐观和不自信。
中国移动“大云”1.0和2.0计划的重点是海量数据管理和分享,其重点在于计算存储资源池,未来2.0、3.0将通过云计算平台实现实时交易。到目前为止尚未有2.0版本的发布,而且中国移动的“大云”计划基本还停留在试验层面,最多在有限范围内进行试用,离大规模商用还相差甚远。
2010年,中国电信启动“星云计划”,目前已有四个云计算试点城市,分别为广州、上海、成都和南昌,中国电信在这四城市进行了云计算现场试验,涉及IDC升级、业务平台、能力开放平台、内部IT应用等领域。中国电信研究探索多个云计算应用,主要包括:IDC演进与业务试点、商务领航SaaS应用、基于云计算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研究、基于云计算的号百优化与提升等。此外中国电信还推出了两种品牌的“e云手机”终端,使用“e云手机”,用户无需升级客户端即可远程实时更新应用和服务。
同中国移动类似,中国电信的云计算实践也是蜻蜓点水。其真正值得称道的是在宽带领域和数据中心领域的投入,不过这两大投资还无法直接转化为具体的云计算业务,中国电信还需要有更加完善的规划。
中国联通在2009年推出了“互联云”项目,关于该项目的报道很少,不知是中国联通在云计算上比较低调,亦或是根本无所作为,中国联通更像是为了回应社会的指责做出的象征性的举动。电信运营商在云计算产业发展上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中国联通似乎并不认为必须要承担这样的责任。
与中国电信运营商的保守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外电信运营商在云计算业务上的积极参与。一份题为《全球电信公司云计算策略》的报告揭示,2010年,AT&T、英国电信、Orange和Verizon等电信运营商已经在云计算业务上取得明显进展。市场研究公司Ovum预测,在未来一两年内,全球主要电信公司将成为云计算市场的强大参与者。
国外的电信运营商已经开展云计算的相关业务,形成一定的市场影响力。例如2008年8月,AT&T发布了网络托管的“Synaptic Hosting”服务,通过AT&T所部署的网络、运算资源及数据储存中心解决客户的运算需求。2009年5月,AT&T推出基于EMC Atmos的数据存储基础架构,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从任何地点进行访问,使用AT&T的网络云来保存、分布和找回数据。用户通过一个基于Web的用户界面制定详细规则,服务自动按照用户需要扩展存储容量,而用户只需根据使用数量进行付费。NTT则推出了以网络为基础的桌上计算机云端运算平台“Setten”。该平台可提供运作系统、储存及一系列应用托管方案,可实现通过互联网连接公司网络、电子邮件、文件及各服务器,模拟桌上环境与真实桌上计算机平台无异。
平衡之术
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时代的同时到来,可能使中国的电信运营商陷入两难的境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迫使电信运营商投入更多的资源用于内容和应用领域的建设,而在管道上则强调“智能管道”,不是通过管道空间的增加来改善管道收入,而是改变管道的定价。而云计算时代的到来,则要求电信运营商增加带宽,这意味着大规模的基础建设投入。虽然最终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会殊途同归,在平衡两者的关系时,电信运营商往往面临着取舍的困境。
目前三大电信运营商中,中国电信侧重于宽带建设,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有所出击,但相对薄弱。中国电信还是立足于自身在数据中心和宽带领域的优势,加强了云计算建设的投入。而其移动互联网战略则立足于平台,通过开放精神聚集产业链资源。未来的发展还需要加强在内容和应用领域的投资,以此吸引更多移动用户,并成功向高端迁移。
而中国移动由于在宽带和数据中心领域积累薄弱,目前其发力点主要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中,而可悲之处则在于移动互联网领域并非电信运营商擅长的领域,投入巨大而收入不足,其3G业务不如人意。中国移动在即时通讯、手机阅读、移动电子商务等多个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出击,效果并不显著,以致李跃上台后重新梳理各项业务,开展“大象瘦身”。
中国联通虽然在云计算领域拥有类似于中国电信一样的优势,但是在手笔上,显然没有中国电信那么“激进”。中国电信展开大规模的宽带建设,而中国联通似乎还满足于现有的带宽水平。相比于其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大张旗鼓的“明星终端”策略,其在云计算领域基本上还没有实质性的动作。依靠全国最成熟的3G网络,中国联通在智能终端竞争中取得上风,不过在手机应用商店等领域还只是为苹果做嫁衣。
从云计算发展的角度看,规模化、商业化是必然要走的路径。只有规模化的云计算平台,才能像提供水、电一样提供IT资源。在基础服务之上,衍生出增值业务,一方面聚集大量用户群体,另一方面还能获得足够的成长空间。从目前掌握的基础资源来看,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宽带接入和数据中心等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那么两者通过在云计算领域的投入和合作,建设规模型的云计算平台就比较可行。而中国移动也在谋求建设自己的数据中心,不过从掌握的带宽资源以及在数据中心领域的积累看,其云计算业务还不能定位在IaaS领域,而应当在SaaS领域谋求优势。
最终来看,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还是不能偏废一方,只有将双方成功结合起来,电信运营商才能获得发展的长足动力。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本身并不是互相排斥的业务,移动互联网业务可通过云计算的模式提供内容和应用,利用“资源池”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各种资源,移动终端本身计算能力不足的缺陷就可以被抵消,从而使用户可通过智能终端获得原来无法想象的能力。
实际上,云计算的普及必然会导致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中科院院士倪光南曾表示:云计算设备将会取代PC的地位。他认为首先云计算的到来催生了云端的设备,也宣告了PC时代的终结,现在真正进入了后PC时代;云端设备不是PC的延续,而是新一代的信息设备,云端设备将是多样化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瘦客户机、PC等等。他认为与PC被Wintel架构垄断不同,云端设备将是多种架构并存。
急流勇退
诺达咨询认为电信运营商发展云计算业务拥有四大优势、四大劣势:
资源优势,包括大型的数据中心、丰富的带宽资源和高速的网络速度。数据中心的计算资源可以在空闲时打包成云计算虚拟机,为用户提供服务。这种对计算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将成为这些企业新的赢利点。通过进一步改善数据中心的服务,电信运营商将把云计算的主要用户——中小企业拉到自己一边。
客户优势,电信运营商数量众多的移动用户是其他IT厂商无法比拟的。
信用优势,运营商拥有很高的信誉,有良好的社会认知度,电信运营商以往树立起的安全可靠的形象将帮助它们在云计算提供商的竞争中占得优势地位。
产业链整合优势,电信运营商善于打造一条从终端到网络再到计算的完整链条,通过对于客户行为链条整合的整体支持,电信运营商所构筑的高度耦合的云计算价值链,将成自身差异化优势的最明显体现。
不过电信运营商在云计算业务上存在四大不足:
专业技术及人才短缺,面对新技术发展处于被动位置。快速推进云计算部署需要具备虚拟化、自动化部署专业技术人才,电信运营商的人才储备明显不足。同时专业技术研究能力的不足,使得运营商没办法开发出先进的技术,只能针对新的技术作出被动调整。
集成经验不足,最终方案受系统集成商控制。由于IT云与传统项目建设、维护、服务模式完全不同,电信运营商缺乏相应的组织集成经验,自有团队不能很好地解决各种状况。所以,建立IT云需要与成功、有经验的系统集成商合作完成。其结果是最终方案的确定主要依赖系统集成商,使得自身的建设能力大打折扣。
整体服务质量不高,用户满意程度不高。电信运营商由于其在电信业的垄断地位,服务质量长期没有得到重视,使得电信运营商的服务质量一直偏低。
内部流程不足,部分硬件条件还不完善。云计算的硬件要求必须支持云特性并且全IT生命周期支持池化等,目前电信运营商的硬件设备还不能完全满足云计算的硬件条件,硬件条件的改善需要一个时间过程。
诺达咨询发布的《云计算产业链研究报告2011》中指出,云计算时代的到来使得电信产业的竞争方式发生根本改变,行业竞争转化为通信产业链与IT产业链之间的竞争。电信运营商和IT企业都具备建构云计算平台的实力,双方各有优劣。只是面对竞争,电信运营商选择了激流勇退。
目前在云计算领域占据领先优势的,主要是国外的大型IT企业,包括微软、IBM、谷歌等。谷歌是云计算概念的首倡者,微软和IBM也迅速跟进,纷纷推出自己的云计算战略。虽然目前三家企业在云计算定义上还有分歧,但是相同之处均是积极行动,避免在新一轮的计算模式变革中落后挨打。而电信运营商似乎很“淡定”,只是出台了几项概念式的云计算实验项目,察言观色、望风而动,完全没有行业领军者的风范。
而由此丧失的可能远超估计。在通信产业与IT产业的竞争中,电信运营商有机会成为ICT产业的领导者。因为云计算将使现有的IT产业链发生巨大改变,传统的IT产业链包括设备供应商、软件开发商、代理商、系统集成商、服务提供商和运营商等。运营商一直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末梢和边缘。而云计算有望使电信运营商成为整个IT产业链的中心。
如果电信运营商能够成功搭建起云计算服务平台,面向用户提供基础设施、软件、IT资源等多种服务,那么客户将转向电信运营商,而不是传统的IT企业。这样代理商、系统集成商和服务提供商的生存空间将不可避免地被挤压。电信运营商与设备/软件厂家成为云计算时代产业链的主角。不过这个过程注定是一个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其间必然伴随种种矛盾冲突。而最可惜的是,电信运营商没有能够成功协调这种冲突。
本刊记者 豆瑞星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