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天堂:九澳圣母村

  • 来源:澳门月刊
  • 关键字:澳門,迷失天堂,九澳圣母村,教堂
  • 发布时间:2011-06-28 14:59
  澳門大街小巷,處處盡顯東、西文化融合的恰到好處,也許正因為這種文化氛圍,造成澳門很多颇具歷史意義的文物,並沒有被肆意破壞而停留於歷史的某一刻……

  位於路環島東部的九澳聖母村盡頭,屹立著一座建立於1966年的天主教教堂,這座在澳門旅遊地圖上命名為“七苦聖母小堂”的教堂,連名字都顯得謙虛而與眾不同。

  七苦聖母小堂在澳門眾多教堂中独具截然不同的外形,它的建築外型猶如一個三角形的露營帳篷,而且門窗特别多,共有十五扇大門。於一側附建的獨具特色的尖頂鍾樓,因其頂部高出主體教堂而分外突出。虽然教堂不算大,但內裏設置齊備,且裝飾十分精緻。

  以白色為主色調的教堂外墻屋頂,在綠樹藍天的映襯下,顯得特別矚目。尤其是教堂正門頂架設有一個壯觀的青銅耶穌受難像十字架,原來也大有來頭,該像造型優美,重180 磅,高2.6 米,是由義大利著名雕刻家方濟各美斯馬,專誠為九澳七苦聖母小堂鑄造並免費贈予。至於教堂獨特的三角建築外形,也是由義大利雕刻家西奧夏江治參與設計和建築。

  據知,這座天主教堂的前身,原是一間小禮拜堂,1934年由澳門主教魯彌士主持開幕和祝福儀式,當年這間小禮拜堂還附設一所遊樂室,內有電視機、中式樂器、書籍等設施,為痳瘋病院的病人提供娛樂。1963年8月,一位早年來華傳教的義大利神父自告奮勇來到九澳痳瘋病村,照顧和安慰那些被隔離的麻风病人,他向教會提議興建一座教堂供病人祈禱之用,並於1966年建成今天我們所見到的七苦聖母小堂。由正門側的石碑記載可見,七苦聖母小堂是集各界人士的慈善捐款興建而成,當中包括了澳門主教保祿戴維斯的捐款。

  這位名為胡子義的神父在澳門華人社會是家喻戶曉的,在他服務痳瘋病院近半世紀的生涯中,曾獲澳門、世界各地團體授予的嘉獎無數,最近一次是獲特區授予2009年度“仁愛功績”勳章。

  由於教堂外多處放有數盆精心打理的花卉和植物,这里顯得生氣盎然;站在教堂外山邊,眺望遠山海景,心曠神怡,亦可俯瞰一覽無余的九澳貨櫃码頭、水泥廠及九澳油庫全景,時而可聽見對面海飛機起飛降落的聲音,或听風吹樹葉沙沙作響,讓人不禁有一種仿若置身歐洲的幻覺。

  前往聖母村的另一側,頓時有一種時空凝固的清幽氣息扑面而來,只見五棟顏色各異的回廊式歐式石屋靜靜地一路排開,在四周一片蒼翠茂盛的古樹映衬下,顯得十分荒涼。這些是1930年由澳门天主教會所建的痳瘋病院旧址,往昔本澳麻风病人都被送往此處治療,高峰時期病人约有一百人,大部分痊癒病人都留在聖母村里,靠耕種、養豬雞自給,或整理樹木、美化環境到終老。直到1991年尚存20位麻風病痊癒長者,被安排迁往新建九澳老人院居住。

  這五棟歐式痳瘋病院旧址自从“人去樓空”后,如今彈指二十年,已是日久失修,满目盡是破爛的玻璃、斑駁的石牆、野草丛生,除了看守的數隻貓和狗不時走過,仅剩一片寂靜無聲,讓人感受到被遺棄的淒美。

  這片見證上世紀澳門醫治麻风病人的歷史古跡,雖綠樹成蔭,但因地點偏僻,鮮有外人涉足,卻因而吸引一些有興趣的文藝創作人士,慕名前來取景觀光旅遊。

  值得一提的是,痳瘋院旧址後面有一條小路通往歷史悠久的九澳燈塔。穿過隐幽的燈塔小徑,可去海邊崖頂的草叢小路看海,及通往傳說中的九澳蝙蝠洞,據知大約幾百隻蝙蝠倒掛在洞頂的凹處,對於喜愛尋幽探秘者,蝙蝠洞絕對是親近大自然的好地方。

  澳门/文锋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