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构筑移动互联网共赢平台
- 来源:计算机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百度,移动互联网,共赢,平台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6-29 13:42
移动互联网的概念在中国愈来愈炙手可热。今年年初以来,从运营商到硬件厂商、IT设备商、家电企业、互联网服务商,乃至渠道商和传统媒体,都扎堆玩起了移动互联。在设备端,除了苹果、三星、摩托罗拉等海外品牌,本土企业继联想推出乐Phone、乐Pad后,华为也推出了MediaPad、爱国者推出了ZPad和GPad;在浏览器端,奇虎360、百度的手机浏览器纷纷上线;在软件平台上,各家的开放平台、应用商店也相继上线;在微博领域,新浪、搜狐、腾讯更是龙争虎斗;而高德、凯立德、搜狗地图等传统互联网GIS应用也做起了手机版,热炒LBS(位置服务)概念。
移动互联网作为一个横跨电信、互联网、移动终端、软件、应用和服务等多个领域的高度整合产业,它的迅速发展将带动多个领域技术和资源的重新布局和规划,也会冲击固有的产业和市场竞争格局。处于初级阶段的移动互联网给传统互联网带来变化的同时,也存在很多风险——移动互联网并非遍地黄金,创业者和投资人的盲目热忱必然会迷失方向;缺乏经验和实力的移动互联网创业者,在选型、研发、推广、盈利等方面都面临重重困难;如何打造一个良性的产业链也有待深入讨论。
对于移动互联网,百度一直保持着高度关注与研究,从移动搜索到手机地图,再到手机输入法、开放应用平台、手机浏览器,百度积极稳健地做着布局。作为成熟的传统互联网企业,百度如何看待移动互联网带给传统互联网的机遇与挑战?百度成熟的互联网服务和产品如何向移动互联网延伸?新的产业链应该如何打造?日前,本报总编辑许传朝与百度移动互联网事业部总经理岳国峰就此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适应初期变化
许传朝:我们看到,移动互联网的概念很受追捧,产业链各环节都在做移动互联网的相关业务。从您的经验看,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现在处于哪个阶段?
岳国峰:我个人认为,目前中国的移动互联网还处于初级阶段。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的看法也是如此。现在的移动互联网就像1995年的互联网。那时互联网的概念很热烈,大家都充满期待,但一开始谁都说不清创意和产品。经历了2000年网络泡沫的洗礼和反思,直到2005年,清晰的商业模式才逐渐形成。
移动互联网也是符合发展规律的。所有人都在猜测未来的杀手级应用是什么,但没有人百分之百看得清楚。因为市场环境在不断变化,用户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从业者要冷静地思考发展方向才能成功。
许传朝:未来移动互联网会向哪个方向演进?是互联网的移植,还是会形成新的应用?
岳国峰:关于这个问题业界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移动互联网本质上跟传统互联网不同,用户习惯、产品形态等都需要重新考虑;第二种观点认为,移动互联网是传统互联网的延续,不是革命性、颠覆性的概念,传统互联网业务在新领域里,依然会有生命力。
我支持第三种观点,即移动互联网是一个融合性的网络,是传统互联网和传统电信网络融合的产物,互联网依然是互联网,但它会发生某种改变。移动终端的普及度会越来越高,智能终端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这样就极大地拓展了原有互联网的应用情境。用户会有新的情境和个性化需求,百度要做的就是适应这种改变。
许传朝:在适应改变的过程中,百度等传统互联网公司会遇到哪些机遇与挑战?
岳国峰:机会是可以拓展百度的业务空间。我们在PC端的市场占有率很高,在移动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当然,如果没有很好的应对方案,对于包括百度在内的传统互联网企业还有很多挑战。
首先,对搜索来说,产品的变化首先要满足用户实时化的需求,手机随时随地都在身边,用户有了需求就会立刻尝试,而我们提供的内容必须是实时的;其次在应用方面,移动互联网初期的应用形态是通过App体现的。坦白地说,此前百度在这方面的积累并不多,但我们要认真考虑如何响应用户的App使用习惯;第三是本地化,在PC上的本地化产品形态丰富,但是对于本地化需求的满足还远远不够,只提供大概地理位置的搜索结果是不行的,要更加具体;第四是社会化,如今用户对社会化的应用需求非常强烈,百度也在做相关的尝试。
许传朝: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百度的定位仍然是搜索吗?
岳国峰:目前是,但未来存在很大变数。在百度内部曾多次讨论,传统互联网的搜索引擎毫无疑问是杀手级应用,但对移动互联网也是吗?至少现阶段,我们看到了比较明确的用户需求和市场空间。移动互联网在发展,定位也要经历寻找的过程。
至于未来,移动搜索会不会做成传统互联网搜索那样的规模,还有待考验。所以百度是两条腿走路,看一些新机会的同时,做新的布局。也许10年后,百度移动互联网的主营产品不再是搜索。
产业需要共赢平台
许传朝:从您提到移动互联网不同的观点来看,移动互联网比传统互联网的产业链更宽泛,也更复杂。从百度的角度看,最理想的产业环境是什么样子?
岳国峰:理想的产业环境一定是合作共赢的。百度希望与产业链共同发展,也愿意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开放平台来体现价值。目前,各手机终端厂商基本上都参与到百度移动搜索联盟中。同时,国内的运营商也在积极响应。我们也在试图为应用开发者和服务提供商打造开放平台。当前,做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应用开发还有很大难度,百度可以从四个方面为业界提供帮助。
首先,产品方向很难选择,很多解决方案都是“山寨”的。当然,做跟随者可能是不错的选择,可以少走弯路。但移动互联网可以复制的东西不多,因为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发展基本和世界同步,开发者要基于历史积累数据判断发展趋势。对此,百度的历史数据是很准确的,比如百度一直在发布的移动互联网趋势报告,可以帮助大家对用户需求做出判断。
第二,选定方向后,从业者可能会遇到开发技术问题。百度把10年来积累的技术经验拿出来,以开放API的方式提供给业界。比如分词技术、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页面转换的技术,以及地图定位技术等。
第三,应用开发后面临推广问题。现在产业环境和渠道都很复杂,不像美国的开发者,只为App Store做开发就可以过得很好。中国现在有超过3亿的移动互联网用户,面对这样的用户群推广起来是很难的。其实,百度的开放平台就能帮助大家做这些工作,我们在移动端也有自己的“移动框计算”规划,百度的巨大用户群,结合垂直搜索可以带来流量。
最重要的是,百度计划帮助行业解决“变现”的难题。大家都忙着做产品,提升产品体验,对于怎么挣钱可能并没有想太多,或者没有能力去想。百度基于10年商业经验的积累,精准广告在PC互联网上已经拥有非常广阔的市场。我们认为在手机端精准广告会更有前景,我们愿意把百度在精准广告方面的优势,甚至把广告客户拿出来跟大家分享。
许传朝:确实,开放的共赢平台对产业链有非常实在的帮助,但对于百度而言,做了这么多工作,自身的收益在哪里?
岳国峰:百度最主要的业务是搜索,基于此,我们做共赢平台的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用户体验的提升和品牌与渠道的拓展。
其实,百度每谈一个合作伙伴,都能帮助我们补充内容、丰富应用。搜索引擎的用户需求很宽泛,搜索什么内容的都有,这些内容和应用百度不可能都自己满足用户,需要业界跟我们一起搭建“移动框计算”的平台。合作伙伴越多,合作伙伴做的产品质量越好,百度提供给搜索用户的体验就越好。这就是百度的收益,所以是共赢的。
创业投资要找准方向
许传朝:根据您的判断,未来移动互联网领域,哪个方向获益更大?
岳国峰:其实很难讲。移动互联网在发展,产业链的各主导力量都想争做这个产业链的领导者。越贴近用户的一定机会越大、收益越大。如何才能贴近用户?典型的例子就是iPhone。很难说苹果到底是手机厂商还是服务提供商,但我认为它本质上是服务提供商,手机只是承载服务的工具。很多人说苹果靠手机挣钱,其实它是深度定制化的服务。
许传朝:您认为目前移动互联网投资是否有点过热?
岳国峰:的确,目前的市场有些过热了。我在跟行业资深人士交流时,无论是做技术的还是做投资的,都持有这个观点。什么公司都可以参与,什么项目都可以拿到投资,这个现象其实是不正常的。有几个做VC的朋友向我抱怨,移动互联网项目太贵了,可是不跟又怕错过机会。业内也有观点认为,今年年底可能会是行业的分水岭。
许传朝:您能否给创业者一些建议,如果要在这个行业发展,哪些方向是适合去投资或者创业的?
岳国峰:我觉得机会和方向非常多,关键是是否适合用户需求,能否把握住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现在看到的用户需求和5年后的需求肯定不同,但现阶段的很多项目,对前瞻性的用户需求考虑得都不多。
对于创业者,我觉得有两点很重要,一是要看准方向,二是要踏踏实实做事。但有些创业者并不踏实,他们花在宣传、见媒体和炒作的时间比研究产品的时间还多,这是不对的。要研究市场方向,成功的概率才会更大;对于投资者,我认为要冷静,适度冷静可能会更好。
总编观察
移动互联冷思考
作为一位浸淫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领域的行业老兵,岳总显然对于目前的移动互联产业有着更加清醒、理智的思考和判断。
移动互联对于互联网并非是革命性的,就如同笔记本电脑对于PC非革命性一样,产业界和投资界对于移动互联网的热捧更多源于对其趋势性和方向性的判断,就如同“2005年的互联网”一样,业界认同其未来的方向,但没有人可以准确描述其价值和商业模式。即便如此,移动互联的未来不容质疑。2010年底,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销售量已经超过了传统PC的销售量,移动终端正在个人信息应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为移动终端提供信息服务平台的移动互联网必将在信息世界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所以,今天产业界需要更多地考虑传统互联网在移动网络上的延伸和创新,同时还要考虑基于移动互联形态和价值的新业务、新服务探索,而不是一味地讨论概念、讨论商业模式。当然对于百度、腾讯和新浪这样的传统互联网公司,在发展探索自己的移动互联业务的同时,还有责任适度开放,共享已有的互联网资源、经验和积累,更好地推动移动互联产业的发展,挖掘产业价值。同样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在推动移动终端发展的同时,也将对整个个人终端设备领域提出新的要求。
……
移动互联网作为一个横跨电信、互联网、移动终端、软件、应用和服务等多个领域的高度整合产业,它的迅速发展将带动多个领域技术和资源的重新布局和规划,也会冲击固有的产业和市场竞争格局。处于初级阶段的移动互联网给传统互联网带来变化的同时,也存在很多风险——移动互联网并非遍地黄金,创业者和投资人的盲目热忱必然会迷失方向;缺乏经验和实力的移动互联网创业者,在选型、研发、推广、盈利等方面都面临重重困难;如何打造一个良性的产业链也有待深入讨论。
对于移动互联网,百度一直保持着高度关注与研究,从移动搜索到手机地图,再到手机输入法、开放应用平台、手机浏览器,百度积极稳健地做着布局。作为成熟的传统互联网企业,百度如何看待移动互联网带给传统互联网的机遇与挑战?百度成熟的互联网服务和产品如何向移动互联网延伸?新的产业链应该如何打造?日前,本报总编辑许传朝与百度移动互联网事业部总经理岳国峰就此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适应初期变化
许传朝:我们看到,移动互联网的概念很受追捧,产业链各环节都在做移动互联网的相关业务。从您的经验看,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现在处于哪个阶段?
岳国峰:我个人认为,目前中国的移动互联网还处于初级阶段。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的看法也是如此。现在的移动互联网就像1995年的互联网。那时互联网的概念很热烈,大家都充满期待,但一开始谁都说不清创意和产品。经历了2000年网络泡沫的洗礼和反思,直到2005年,清晰的商业模式才逐渐形成。
移动互联网也是符合发展规律的。所有人都在猜测未来的杀手级应用是什么,但没有人百分之百看得清楚。因为市场环境在不断变化,用户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从业者要冷静地思考发展方向才能成功。
许传朝:未来移动互联网会向哪个方向演进?是互联网的移植,还是会形成新的应用?
岳国峰:关于这个问题业界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移动互联网本质上跟传统互联网不同,用户习惯、产品形态等都需要重新考虑;第二种观点认为,移动互联网是传统互联网的延续,不是革命性、颠覆性的概念,传统互联网业务在新领域里,依然会有生命力。
我支持第三种观点,即移动互联网是一个融合性的网络,是传统互联网和传统电信网络融合的产物,互联网依然是互联网,但它会发生某种改变。移动终端的普及度会越来越高,智能终端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这样就极大地拓展了原有互联网的应用情境。用户会有新的情境和个性化需求,百度要做的就是适应这种改变。
许传朝:在适应改变的过程中,百度等传统互联网公司会遇到哪些机遇与挑战?
岳国峰:机会是可以拓展百度的业务空间。我们在PC端的市场占有率很高,在移动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当然,如果没有很好的应对方案,对于包括百度在内的传统互联网企业还有很多挑战。
首先,对搜索来说,产品的变化首先要满足用户实时化的需求,手机随时随地都在身边,用户有了需求就会立刻尝试,而我们提供的内容必须是实时的;其次在应用方面,移动互联网初期的应用形态是通过App体现的。坦白地说,此前百度在这方面的积累并不多,但我们要认真考虑如何响应用户的App使用习惯;第三是本地化,在PC上的本地化产品形态丰富,但是对于本地化需求的满足还远远不够,只提供大概地理位置的搜索结果是不行的,要更加具体;第四是社会化,如今用户对社会化的应用需求非常强烈,百度也在做相关的尝试。
许传朝: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百度的定位仍然是搜索吗?
岳国峰:目前是,但未来存在很大变数。在百度内部曾多次讨论,传统互联网的搜索引擎毫无疑问是杀手级应用,但对移动互联网也是吗?至少现阶段,我们看到了比较明确的用户需求和市场空间。移动互联网在发展,定位也要经历寻找的过程。
至于未来,移动搜索会不会做成传统互联网搜索那样的规模,还有待考验。所以百度是两条腿走路,看一些新机会的同时,做新的布局。也许10年后,百度移动互联网的主营产品不再是搜索。
产业需要共赢平台
许传朝:从您提到移动互联网不同的观点来看,移动互联网比传统互联网的产业链更宽泛,也更复杂。从百度的角度看,最理想的产业环境是什么样子?
岳国峰:理想的产业环境一定是合作共赢的。百度希望与产业链共同发展,也愿意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开放平台来体现价值。目前,各手机终端厂商基本上都参与到百度移动搜索联盟中。同时,国内的运营商也在积极响应。我们也在试图为应用开发者和服务提供商打造开放平台。当前,做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应用开发还有很大难度,百度可以从四个方面为业界提供帮助。
首先,产品方向很难选择,很多解决方案都是“山寨”的。当然,做跟随者可能是不错的选择,可以少走弯路。但移动互联网可以复制的东西不多,因为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发展基本和世界同步,开发者要基于历史积累数据判断发展趋势。对此,百度的历史数据是很准确的,比如百度一直在发布的移动互联网趋势报告,可以帮助大家对用户需求做出判断。
第二,选定方向后,从业者可能会遇到开发技术问题。百度把10年来积累的技术经验拿出来,以开放API的方式提供给业界。比如分词技术、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页面转换的技术,以及地图定位技术等。
第三,应用开发后面临推广问题。现在产业环境和渠道都很复杂,不像美国的开发者,只为App Store做开发就可以过得很好。中国现在有超过3亿的移动互联网用户,面对这样的用户群推广起来是很难的。其实,百度的开放平台就能帮助大家做这些工作,我们在移动端也有自己的“移动框计算”规划,百度的巨大用户群,结合垂直搜索可以带来流量。
最重要的是,百度计划帮助行业解决“变现”的难题。大家都忙着做产品,提升产品体验,对于怎么挣钱可能并没有想太多,或者没有能力去想。百度基于10年商业经验的积累,精准广告在PC互联网上已经拥有非常广阔的市场。我们认为在手机端精准广告会更有前景,我们愿意把百度在精准广告方面的优势,甚至把广告客户拿出来跟大家分享。
许传朝:确实,开放的共赢平台对产业链有非常实在的帮助,但对于百度而言,做了这么多工作,自身的收益在哪里?
岳国峰:百度最主要的业务是搜索,基于此,我们做共赢平台的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用户体验的提升和品牌与渠道的拓展。
其实,百度每谈一个合作伙伴,都能帮助我们补充内容、丰富应用。搜索引擎的用户需求很宽泛,搜索什么内容的都有,这些内容和应用百度不可能都自己满足用户,需要业界跟我们一起搭建“移动框计算”的平台。合作伙伴越多,合作伙伴做的产品质量越好,百度提供给搜索用户的体验就越好。这就是百度的收益,所以是共赢的。
创业投资要找准方向
许传朝:根据您的判断,未来移动互联网领域,哪个方向获益更大?
岳国峰:其实很难讲。移动互联网在发展,产业链的各主导力量都想争做这个产业链的领导者。越贴近用户的一定机会越大、收益越大。如何才能贴近用户?典型的例子就是iPhone。很难说苹果到底是手机厂商还是服务提供商,但我认为它本质上是服务提供商,手机只是承载服务的工具。很多人说苹果靠手机挣钱,其实它是深度定制化的服务。
许传朝:您认为目前移动互联网投资是否有点过热?
岳国峰:的确,目前的市场有些过热了。我在跟行业资深人士交流时,无论是做技术的还是做投资的,都持有这个观点。什么公司都可以参与,什么项目都可以拿到投资,这个现象其实是不正常的。有几个做VC的朋友向我抱怨,移动互联网项目太贵了,可是不跟又怕错过机会。业内也有观点认为,今年年底可能会是行业的分水岭。
许传朝:您能否给创业者一些建议,如果要在这个行业发展,哪些方向是适合去投资或者创业的?
岳国峰:我觉得机会和方向非常多,关键是是否适合用户需求,能否把握住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现在看到的用户需求和5年后的需求肯定不同,但现阶段的很多项目,对前瞻性的用户需求考虑得都不多。
对于创业者,我觉得有两点很重要,一是要看准方向,二是要踏踏实实做事。但有些创业者并不踏实,他们花在宣传、见媒体和炒作的时间比研究产品的时间还多,这是不对的。要研究市场方向,成功的概率才会更大;对于投资者,我认为要冷静,适度冷静可能会更好。
总编观察
移动互联冷思考
作为一位浸淫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领域的行业老兵,岳总显然对于目前的移动互联产业有着更加清醒、理智的思考和判断。
移动互联对于互联网并非是革命性的,就如同笔记本电脑对于PC非革命性一样,产业界和投资界对于移动互联网的热捧更多源于对其趋势性和方向性的判断,就如同“2005年的互联网”一样,业界认同其未来的方向,但没有人可以准确描述其价值和商业模式。即便如此,移动互联的未来不容质疑。2010年底,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销售量已经超过了传统PC的销售量,移动终端正在个人信息应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为移动终端提供信息服务平台的移动互联网必将在信息世界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所以,今天产业界需要更多地考虑传统互联网在移动网络上的延伸和创新,同时还要考虑基于移动互联形态和价值的新业务、新服务探索,而不是一味地讨论概念、讨论商业模式。当然对于百度、腾讯和新浪这样的传统互联网公司,在发展探索自己的移动互联业务的同时,还有责任适度开放,共享已有的互联网资源、经验和积累,更好地推动移动互联产业的发展,挖掘产业价值。同样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在推动移动终端发展的同时,也将对整个个人终端设备领域提出新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