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GQY:市场困局和技术隐忧
- 来源:股市动态分析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宁波GQY,大屏幕拼接显示系统,市场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8-10 13:38
这是一家曾荣登福布斯最具潜力中小企业榜的高新技术企业,但盈利能力却呈现拐点并遭到了其所谓战略投资者的连续减持;这也是一家自称“Great Quality For You”(为您创造优质)拥有核心发展力的企业,但其股价跌幅已逾70%,令投资者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宁波GQY宣称注重包括技术、市场及服务在内的多重创新,并且反复强调技术与渠道的优势,而在此优势的牵引下,宁波GQY并未实现稳健经营,相反,这种并不牢靠的优势让宁波GQY面临艰难选择。仔细探究,不难发现,宁波GQY“以销定产”的经营模式与其中期战略并不匹配,而市场的单一加上并不高明的成本控制能力,让宁波GQY的技术褪色不少。
核心技术在国外
宁波GQY的主营业务包括两个方面,即大屏幕拼接显示系统与数字实验室系统,不过后者占比并不高,对宁波GQY的整体贡献有限。在大屏幕拼接显示系统领域,宁波GQY曾创造过辉煌,资料显示,2006-2008年间,宁波GQY在这一领域的市场份额稳居国内前两位。对于这样的强势地位,宁波GQY表示,“较早进入市场、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是推动因素,而在这些因素中,宁波GQY认为技术是最为重要的。
据了解,大屏幕拼接显示系统涵盖显示技术、流媒体技术及拼接安装工艺等系列技术,任何一个技术的缺失将导致系统失灵。表面上,宁波GQY已完整的掌握了上述一整套技术,实际上,该技术链是由“舶来品”和本土技术组成的,换言之,宁波GQY并不具备完整的研发技术。
业内人士指出,大屏幕拼接显示系统设计诸多子领域,是一个科技含量较高的系统性工程,如果将产业链纵向延伸,便可发现,宁波GQY处于该工程的偏后端,事实上,行业龙头威创股份(002308.SZ)也是如此。大屏幕拼接显示系统的核心技术是前端的显示芯片制造技术,包括CRT(阴极射线管)、LCD(液晶显示器)及DLP(数字光处理)等技术,目前DLP背投技术应用最为广泛,产品性能也最为稳定,宁波GQY也沿用了这一技术。但问题在于,该技术是由比利时BARCO公司及美国科视等少数公司所掌握,并非宁波GQY研发的。
宁波GQY多次在公开资料表示,公司的核心技术居于行业领先水平,拥有近二十种专利,但是此处的核心技术是指一体化双引擎成像技术、色彩平衡调节技术及IPAL内置图像处理技术等,而专利也多为平衡调剂、投影之类的发明。
上述人士进一步指出,国内企业不具备DLP等技术研发能力是不容争辩的事实,也并不是要求宁波GQY一定要不计成本的掌握这种尖端技术。问题的焦点在于,宁波GQY过分渲染不是核心的“核心技术”,而忽略实际的产业链结构,会造成某种程度的短视。
成本控制能力一般
在大屏幕拼接显示系统的整个产业链结构中,宁波GQY可发挥的空间还是较大的,中后端的技术沉淀依然可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只不过,宁波GQY的成本控制能力并不突出,由此导致盈利能力下降。
如同多数高新技术企业一样,宁波GQY也享受到了补贴政策,去年的营业外收入(以补贴为主)大幅增长8.10倍,在利润中的占比高达25.10%,如果剔除这一项收入,宁波GQY去年的业绩下滑幅度将远大于财报中的0.17%。营业外外收入勉强维持了宁波GQY的财务数据,但却掩饰不住连续下滑的毛利水平。
数据显示,宁波GQY最近三年的营业收入分别环比增长10.19%、20.91%、12.80%,然而毛利率却持续下降,分别为55.70%、53.14%、50.88%,今年一季度更是下降到43.17%。大屏幕拼接显示系统是一系列技术的合成品,本身议价能力相对较高,但是与威创股份相比,宁波GQY则明显弱势。威创股份近三年的毛利率分别为58.09%、58.82%、57.63%,今年一季度为57.18%,均高于宁波GQY。
据了解,大屏幕拼接显示系统的成本主要来自于上游核心芯片,由于此类芯片系国外厂商生产(如美国德州仪器公司),具有垄断性,因此,宁波GQY等国内厂商难以控制原材料成本,不过,核心原材料之外的配件及后续的组
合、拼装等工序却可以适度控制。另外,产品的技术含量也决定了产品的价格,高居不下的成本也间接说明了宁波GQY的产品附加值并非如其宣称的那样高。
除成本之外,在经营费用、管理费用等方面,宁波GQY的掌控能力也不尽如人意,今年一季度上述费用冲减了近一半的营业收入;而根据宁波GQY的上半年业绩预告,“由于公司2011年上半年产品销售结构变化,人员增加、薪酬调整及市场营销活动等导致本期经营费用增加”,上半年业绩预减50%-60%,与之相对的是,威创股份上半年预增31.08%。
难以突破单一市场
按照宁波GQY的设想,大屏幕拼接显示系统2012年产值可达25.63亿元,年均增速约为25%。另外,宁波GQY认为大屏幕拼接显示系统行业存在技术、资本、规模等行业壁垒,只有具备技术、品牌和营销优势的企业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宁波GQY的技术和渠道均具备一定的优势,在行业中名列前茅,但其发展速度(以营收衡量)却不及行业平均增速,而在市场前景方面,东方证券王天一认为宁波GQY主营业务依赖单一市场,遂在7月初将宁波GQY的EPS从0.79元调至0.60元,将目标价从29.20元调至19.20元。
目前,宁波GQY的客户主要集中在公安军警等泛政府领域,此领域往往配备有大型的调度中心,宁波GQY的市场就是这些需要实时监控和远程指挥的调度中心。2007-2009年,公安交警及市政公用给宁波GQY创造的营收占比分别为55.07%、68.37%、58.13%。去年,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及辽宁省公安厅为宁波GQY的前两大客户,营收占比为5.19%。
奥维咨询(AVC)曾做过统计,在全球范围内,大屏幕拼接显示系统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是能源及资源,公共交通,公共安全(包括交警、军队等),管理、通信及广电等,这四大领域是大屏幕拼接显示系统最主要的细分领域,合计比重约为60%。如果以此为标杆,国内的市场空间将更为巨大,不过,包括威创股份在内的企业均未能有效形成市场突破,业务领域依然囿于政府等财大气粗的部门,于是形成了较为明显的悖论,即市场潜力巨大,但业务范围单一,宁波GQY目前就在这一悖论中徘徊。王天一在其研报中极力看好宁波GQY的数字实验室系统业务,认为云教育将推动该业务快速发展,并认为这项业务将是公司未来的亮点,而对大屏幕拼接显示系统只字不提,由此可见一斑。
相对于发达国家,大屏幕拼接显示系统在国内并不普及,分析人士认为,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宁波GQY的任务是培育潜在客户,扩充市场规模,对此,宁波GQY有一定的规划。前不久,宁波GQY在深交所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指出,“公司的拼接大屏幕部分应用于包括轨道交通、高速公路、桥梁监控、港口等交通管理系统中,我们期望通过自身技术进步,能有机会进入铁路安全监控应用领域,为中国高铁的发展尽企业微簿之力。”
以销定产有待商榷
宁波GQY采取的生产模式是“以销定产和预估计划相结合”的方式,其中,“以销定产”是主要模式。这种生产模式广泛应用于大屏幕拼接显示系统领域,威创股份也是采取按订单组装的生产方式。
资料显示,“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在汽车制造行业运用较为成熟,丰田的“JIT”模式(准时化生产)就是经典案例。业内人士认为,在相对饱和的市场,由于竞争激烈,库存压力较大,这种模式可有效降低成本;而在亟待开发的市场,这种模式未必是万能钥匙。
大屏幕拼接显示系统领域的潜在规模巨大,但目前的规模偏小,由此保持了20%以上的年均增速,并且这种增速有望维持。如果宁波GQY确能发挥领军作用,最大限度的整合市场资源,那么公司就可以提前作出生产计划。不过,宁波GQY的资源利用能力毕竟有限,在不能正确预估销量的情况下,宁波GQY的无奈选择就是以销定产。
宁波GQY的年均产能利用率(实际产量/设计产能)均在100%左右,而产销率(实际销量/实际产量)也在90%左右,相比之下,威创股份的产销率更高,在100%左右。从这个逻辑出发,宁波GQY目前的瓶颈并不是所谓的产能过剩,相反是产能不足,此处的产能不足是相对于整个市场环境而言的,一方面是产能不足,另一方面是僵化的以销定产模式,宁波GQY的尴尬再度呈现。
当然,宁波GQY表面上不承认这样的悖论模式,但其募投项目却说明了一切。募投项目之一即是“生产高清大屏幕拼接显示系统项目”,计划投入2.27亿元,截至今年一季度,该项目投资进度为39.17%。该项目旨在提高宁波GQY的产能水平,这与以销定产的既有模式并不匹配,但却与大屏幕拼接显示系统领域的整体前景是契合的。
在大屏幕拼接显示系统领域,宁波GQY功底还算深厚,只不过,宁波GQY的市场拓展能力相对有限,将制约其后续发展。
本刊记者李雪峰
……
宁波GQY宣称注重包括技术、市场及服务在内的多重创新,并且反复强调技术与渠道的优势,而在此优势的牵引下,宁波GQY并未实现稳健经营,相反,这种并不牢靠的优势让宁波GQY面临艰难选择。仔细探究,不难发现,宁波GQY“以销定产”的经营模式与其中期战略并不匹配,而市场的单一加上并不高明的成本控制能力,让宁波GQY的技术褪色不少。
核心技术在国外
宁波GQY的主营业务包括两个方面,即大屏幕拼接显示系统与数字实验室系统,不过后者占比并不高,对宁波GQY的整体贡献有限。在大屏幕拼接显示系统领域,宁波GQY曾创造过辉煌,资料显示,2006-2008年间,宁波GQY在这一领域的市场份额稳居国内前两位。对于这样的强势地位,宁波GQY表示,“较早进入市场、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是推动因素,而在这些因素中,宁波GQY认为技术是最为重要的。
据了解,大屏幕拼接显示系统涵盖显示技术、流媒体技术及拼接安装工艺等系列技术,任何一个技术的缺失将导致系统失灵。表面上,宁波GQY已完整的掌握了上述一整套技术,实际上,该技术链是由“舶来品”和本土技术组成的,换言之,宁波GQY并不具备完整的研发技术。
业内人士指出,大屏幕拼接显示系统设计诸多子领域,是一个科技含量较高的系统性工程,如果将产业链纵向延伸,便可发现,宁波GQY处于该工程的偏后端,事实上,行业龙头威创股份(002308.SZ)也是如此。大屏幕拼接显示系统的核心技术是前端的显示芯片制造技术,包括CRT(阴极射线管)、LCD(液晶显示器)及DLP(数字光处理)等技术,目前DLP背投技术应用最为广泛,产品性能也最为稳定,宁波GQY也沿用了这一技术。但问题在于,该技术是由比利时BARCO公司及美国科视等少数公司所掌握,并非宁波GQY研发的。
宁波GQY多次在公开资料表示,公司的核心技术居于行业领先水平,拥有近二十种专利,但是此处的核心技术是指一体化双引擎成像技术、色彩平衡调节技术及IPAL内置图像处理技术等,而专利也多为平衡调剂、投影之类的发明。
上述人士进一步指出,国内企业不具备DLP等技术研发能力是不容争辩的事实,也并不是要求宁波GQY一定要不计成本的掌握这种尖端技术。问题的焦点在于,宁波GQY过分渲染不是核心的“核心技术”,而忽略实际的产业链结构,会造成某种程度的短视。
成本控制能力一般
在大屏幕拼接显示系统的整个产业链结构中,宁波GQY可发挥的空间还是较大的,中后端的技术沉淀依然可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只不过,宁波GQY的成本控制能力并不突出,由此导致盈利能力下降。
如同多数高新技术企业一样,宁波GQY也享受到了补贴政策,去年的营业外收入(以补贴为主)大幅增长8.10倍,在利润中的占比高达25.10%,如果剔除这一项收入,宁波GQY去年的业绩下滑幅度将远大于财报中的0.17%。营业外外收入勉强维持了宁波GQY的财务数据,但却掩饰不住连续下滑的毛利水平。
数据显示,宁波GQY最近三年的营业收入分别环比增长10.19%、20.91%、12.80%,然而毛利率却持续下降,分别为55.70%、53.14%、50.88%,今年一季度更是下降到43.17%。大屏幕拼接显示系统是一系列技术的合成品,本身议价能力相对较高,但是与威创股份相比,宁波GQY则明显弱势。威创股份近三年的毛利率分别为58.09%、58.82%、57.63%,今年一季度为57.18%,均高于宁波GQY。
据了解,大屏幕拼接显示系统的成本主要来自于上游核心芯片,由于此类芯片系国外厂商生产(如美国德州仪器公司),具有垄断性,因此,宁波GQY等国内厂商难以控制原材料成本,不过,核心原材料之外的配件及后续的组
合、拼装等工序却可以适度控制。另外,产品的技术含量也决定了产品的价格,高居不下的成本也间接说明了宁波GQY的产品附加值并非如其宣称的那样高。
除成本之外,在经营费用、管理费用等方面,宁波GQY的掌控能力也不尽如人意,今年一季度上述费用冲减了近一半的营业收入;而根据宁波GQY的上半年业绩预告,“由于公司2011年上半年产品销售结构变化,人员增加、薪酬调整及市场营销活动等导致本期经营费用增加”,上半年业绩预减50%-60%,与之相对的是,威创股份上半年预增31.08%。
难以突破单一市场
按照宁波GQY的设想,大屏幕拼接显示系统2012年产值可达25.63亿元,年均增速约为25%。另外,宁波GQY认为大屏幕拼接显示系统行业存在技术、资本、规模等行业壁垒,只有具备技术、品牌和营销优势的企业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宁波GQY的技术和渠道均具备一定的优势,在行业中名列前茅,但其发展速度(以营收衡量)却不及行业平均增速,而在市场前景方面,东方证券王天一认为宁波GQY主营业务依赖单一市场,遂在7月初将宁波GQY的EPS从0.79元调至0.60元,将目标价从29.20元调至19.20元。
目前,宁波GQY的客户主要集中在公安军警等泛政府领域,此领域往往配备有大型的调度中心,宁波GQY的市场就是这些需要实时监控和远程指挥的调度中心。2007-2009年,公安交警及市政公用给宁波GQY创造的营收占比分别为55.07%、68.37%、58.13%。去年,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及辽宁省公安厅为宁波GQY的前两大客户,营收占比为5.19%。
奥维咨询(AVC)曾做过统计,在全球范围内,大屏幕拼接显示系统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是能源及资源,公共交通,公共安全(包括交警、军队等),管理、通信及广电等,这四大领域是大屏幕拼接显示系统最主要的细分领域,合计比重约为60%。如果以此为标杆,国内的市场空间将更为巨大,不过,包括威创股份在内的企业均未能有效形成市场突破,业务领域依然囿于政府等财大气粗的部门,于是形成了较为明显的悖论,即市场潜力巨大,但业务范围单一,宁波GQY目前就在这一悖论中徘徊。王天一在其研报中极力看好宁波GQY的数字实验室系统业务,认为云教育将推动该业务快速发展,并认为这项业务将是公司未来的亮点,而对大屏幕拼接显示系统只字不提,由此可见一斑。
相对于发达国家,大屏幕拼接显示系统在国内并不普及,分析人士认为,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宁波GQY的任务是培育潜在客户,扩充市场规模,对此,宁波GQY有一定的规划。前不久,宁波GQY在深交所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指出,“公司的拼接大屏幕部分应用于包括轨道交通、高速公路、桥梁监控、港口等交通管理系统中,我们期望通过自身技术进步,能有机会进入铁路安全监控应用领域,为中国高铁的发展尽企业微簿之力。”
以销定产有待商榷
宁波GQY采取的生产模式是“以销定产和预估计划相结合”的方式,其中,“以销定产”是主要模式。这种生产模式广泛应用于大屏幕拼接显示系统领域,威创股份也是采取按订单组装的生产方式。
资料显示,“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在汽车制造行业运用较为成熟,丰田的“JIT”模式(准时化生产)就是经典案例。业内人士认为,在相对饱和的市场,由于竞争激烈,库存压力较大,这种模式可有效降低成本;而在亟待开发的市场,这种模式未必是万能钥匙。
大屏幕拼接显示系统领域的潜在规模巨大,但目前的规模偏小,由此保持了20%以上的年均增速,并且这种增速有望维持。如果宁波GQY确能发挥领军作用,最大限度的整合市场资源,那么公司就可以提前作出生产计划。不过,宁波GQY的资源利用能力毕竟有限,在不能正确预估销量的情况下,宁波GQY的无奈选择就是以销定产。
宁波GQY的年均产能利用率(实际产量/设计产能)均在100%左右,而产销率(实际销量/实际产量)也在90%左右,相比之下,威创股份的产销率更高,在100%左右。从这个逻辑出发,宁波GQY目前的瓶颈并不是所谓的产能过剩,相反是产能不足,此处的产能不足是相对于整个市场环境而言的,一方面是产能不足,另一方面是僵化的以销定产模式,宁波GQY的尴尬再度呈现。
当然,宁波GQY表面上不承认这样的悖论模式,但其募投项目却说明了一切。募投项目之一即是“生产高清大屏幕拼接显示系统项目”,计划投入2.27亿元,截至今年一季度,该项目投资进度为39.17%。该项目旨在提高宁波GQY的产能水平,这与以销定产的既有模式并不匹配,但却与大屏幕拼接显示系统领域的整体前景是契合的。
在大屏幕拼接显示系统领域,宁波GQY功底还算深厚,只不过,宁波GQY的市场拓展能力相对有限,将制约其后续发展。
本刊记者李雪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