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机遇积极迎接网络化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
- 来源:互联网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网络技术,云计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9-07 13:42
——浙江省副省长毛光烈谈“智慧浙江”建设
随着新一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包括新型传感器、GPS(地球地理信息系统)、电子地图、RS(遥感技术)、新型数据中心、云计算、三网融合、物联网的发展,全球和全国的信息化已从过去的部分环节和“十二金”等垂直系统内部为主的智能化、初级水平的社会化商业化的服务阶段,进入了横向系统的智慧化、市场化、融合化、标准化、规范化和安全保障法制化的发展新阶段。如何把握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机遇,打造“智慧浙江”,日前,记者采访了浙江省副省长毛光烈,请他谈谈对网络化信息化发展新阶段“智慧浙江”建设的思路与想法。
问:当前,世界范围内的信息技术突飞猛进。请问您如何看待当前信息化发展的新特征?
答:“十二五”期间,信息化不仅仅是与工业化“两化融合”,而是与市场化、城市化、国际化等全方位的融合,融合的目标与结果是现代化,如打造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推动现代政府的建设,等等。因此,信息化的发展呈现新的趋势:
一是信息网络的服务市场需求呈规模化的迅速扩大,与此相应的特征是大量的建筑在网络信息之上的商业(服务)模式的创新不断涌现。主要表现在:服务对象和品种的规模扩大,个人信息服务、企业信息服务、金融信息服务、行业信息服务、政府信息服务、城市信息服务的市场急剧扩大;商业及服务模式创新成为满足市场服务的关键;围绕行业市场开发的各种专业化服务之间的相互融合又成为商业模式创新的关键点。
二是分行业市场的云计算数据平台服务与网络的广覆盖、高速传输服务相结合,推动网络传输业与信息服务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云计算改变了数据中心与后台服务的架构样式;高效的网络传输,降低了服务成本,提升了服务能力,开辟了网络商业(服务)业发展的新前景;有线与无线网的融合,提高了服务覆盖的范围;网络技术的创新,促进了网络通信服务能力的质的跃升。
三是商业及服务模式的创新、信息化融合的发展的要求,把智慧城市建设推到了更重要更突出的地位。顺应网络服务业的大量人才需求与环境建设要求,城市化的发展与之提供良好条件,其特征是:数据与云计算基地、软件研发与产业基地、基于网络之上的各类行业应用的服务产业基地、先进装备制造基地、网络服务业的人才教育与培训基地将大批诞生;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家居、智慧教育、智慧安保等应用市场和商务模式迅速发展;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的网络覆盖与网络服务业应运而生。
四是网络应用市场的快速扩张,全程监管型的从生产到加工到流通的放心食品、放心药品开始出现,网络服务型的制造产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业和通讯服务业的转型发展逐步进入了快车道。
五是政府领导网络信息产业发展的理念、思路、重点发生着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政府作为民事主体,推动政府公共服务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类服务外包市场的扩大,带动着商业模式的创新与示范作用的发挥;作为公共服务的技术类服务外包的示范者,带头搞好商业模式创新、标准创新和开放合作创新;作为网络信息业发展服务政策与环境的提供者,科技、教育、人才、政策创新与集群式发展的产业基地等环境建设相结合,网络信息产业发展的环境迅速改善;作为网络公共秩序和安全的监管保障者,全面做好网络权益、秩序和安全的法律保障,要求更全面,责任更为重大。
问: 随着新一代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化信息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许多城市都提出了打造“智慧城市”的思路,您认为“智慧浙江”建设已具备了哪些必要的基础条件?
答:这些年来,浙江省各级各部门大力推进“数字浙江”建设,实施信息技术倍增行动计划、城乡统筹发展信息化行动计划和信息产业振兴行动计划,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为“智慧浙江”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浙江具有系统化智慧应用市场开发发展与商业模式创新的良好基础。浙江网民有2786万人,普及率居全国第4位;手机用户5047万户,固定电话用户1999万户,均居全国第4位;全省网站总数325158个,占全国的10.1%;电信业务总量1910亿元,居全国第3位。
二是浙江具有广阔的信息消费市场开发空间。城乡居民文化程度高,相对富裕、支付能力强,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5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303元,正处在消费升级阶段,求富、求安逸、求乐、求健康长寿,生活要求高,娱乐、健身、教育、文化消费水平高。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达293万家,企业信息化发展空间大。政府的民生支出增加多,公共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潜力大,前景好。
三是浙江具有良好创新创业的文化优势。浙江人有善抓机遇、敢于创新、勇于创业的文化特质。阿里巴巴、中国化工网、宁波国际物流网、神化镍交易网等电子商务发展快,电信阅读文化产业基地、华数电视、移动等的创新领先于全国,全国行业网站百强有七成左右注册地在浙江,全国行业电子商务网站100强中有54强在浙江,90%以上的专业市场建立了电子商务平台,网上技术交易、远程教育、数字图书馆在全国领先。
四是浙江具有良好的网络基础设施条件和技术支撑平台。杭州的商务软件、证券软件,宁波的物流软件,杭州与宁波的动漫创作基地建设,浙大的软件学院等复合型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浙江产业基础较为雄厚,信息技术研发能力较强。
这些优势,归结到一点,浙江最大的优势就是商业模式创新、应用市场开发的优势和人文创新创业的优势。
问:有了以上这些坚实的基础条件与优势,您认为在建设“智慧浙江”试点工作中,需如何发挥浙江优势,重点关注哪几项工作?
答:“智慧浙江”建设试点要依托现实基础和条件,发挥浙江的优势,坚持应用促发展、创新促提升、试点促融合、监管保安全,以开放的系统市场化应用开发为主攻方向、以城市的各类行业市场商业模式创新和产业基地建设为抓手、以国家、省和城市三级合作创新试点为保障、以应用需求引领新兴产业基地集群发展为支撑。
一是以系统化智慧应用市场开发、商业模式创新为主攻方向。以有专业特色的系统大规模的应用市场促发展、促投资、促集聚、促创新,有利于扬长避短,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是以高水平的城市商业模式创新、应用示范、产业基地建设为抓手。如杭州零售型电子商务、智慧文化创意产业,宁波及舟山“三位一体”的智慧物流,宁波的集个人健康档案、数字化医院、基层卫生服务、远程诊疗、医保报销服务等为一体的智慧健康保障,义乌的国内外一体化国际贸易批发型电子商务,杭州与金华电动汽车的蓄电池充配电物流配送服务模式的创新,信息化的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如智能安保,等等,要抓住机遇,创出全国一流的领先水平。
三是以国家、省、城市三级政府“3+1”国家标准化的创新试点为保障。“3”指的是国家信息化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标准化主管部门国家质检总局、浙江省政府。“1”指的是国家有关行业业务主管部门。上下联动,协同推进。
四是以商业模式创新、服务模式创新、标准创新、技术创新“四个创新联动”作为突破体制障碍、解决条块分割问题的突破口。“四个创新联动”、城市试点、由点及面的思路可以横向整合资源,优化利益格局,形成一种新的强有力的发展模式,彻底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并赢得可持续发展。
五是以应用市场开发带动装备基地、软件基地、创新基地以及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建设为支撑。以试点城市为中心,以各类产业基地建设为基点,集聚人才和创新创业要素,优化网络制造业、网络服务业的集群发展。加快相关装备制造产业和相关软件服务业基地集群发展,比如电动汽车试点就要与汽车及配件、蓄电池等研发、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发展相结合,与相应的高层次专业人才集聚、高级技能人才、新型的商业模式的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相结合。
六是以加强法制建设,营造环境,提供各类政策支持为条件。加强信息化技术标准、法规规范、制度规则的创新和应用示范工作,保障网络应用市场各方面的权益、运营秩序和安全;加强政策支撑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七是以提高领导“智慧浙江”建设的能力、形成全社会特别是企业家和先进智库各方精英的共识为关键。提高领导干部领导新一代网络技术发展的能力,加强智慧浙江相关知识宣传普及工作。支持办好杭州电子信息博览会和宁波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产品博览会,使之成为科普教育的新平台。
问:您认为“智慧浙江”建设将为浙江带来哪些新变化、新格局和新机遇?
答:需求是发展的“牛鼻子”。“智慧浙江”建设,商业模式的创新,新的应用服务市场与商业模式的成功开发,可以创造大量的市场需求,进而带动投资、带动产业基地集群发展、带动新的商业和服务模式创新、带动技术创新、带动政府职能转变与服务创新,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新的前景和空间。
一是有利于推动传统制造业的升级。如智能电网对电表、变压器、电缆、变电所等装备提出了智能化、网络化、标准化的要求,智能生活对智能家用电器等产品、装备提升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归结起来说,装备产品进入了“不融网不行”的阶段,一般的商品如食品药品等进入了电子商务时代即“无网则无规模销售”的时代。
二是有利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智能交通、城际高速、地铁发展带来的智能化交通装备基地建设的机遇,智慧医疗(健康保障)带来的智慧医疗装备业集群发展的机遇,智能节能环保带来的节能环保装备的发展机遇,智能环保交通带来的电动汽车、LNG汽车的发展机遇。
三是有利于推动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升级。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区别的标志就是“系统的信息化”,用不用现代网络技术手段是区别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最重要的标志。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要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就必须大面积地在传统服务业企业大力推广应用网络信息技术。
四是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智能智慧是便利、节能、环保、健康与安全消费的有效保证。
五是有利于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改善民生,提高幸福指数。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和城市,必须全面推广应用新一代网络技术,使公共服务现代化,如智慧安保、智能交通、智慧环境监测、智能化的食品药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公共文化娱乐服务等,都有利于改善民生,使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安逸、出行更方便、环境更舒适、吃得更放心、玩得更开心。
总之,“智慧浙江”建设是创新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机遇。 (文/顾瑾)
……
随着新一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包括新型传感器、GPS(地球地理信息系统)、电子地图、RS(遥感技术)、新型数据中心、云计算、三网融合、物联网的发展,全球和全国的信息化已从过去的部分环节和“十二金”等垂直系统内部为主的智能化、初级水平的社会化商业化的服务阶段,进入了横向系统的智慧化、市场化、融合化、标准化、规范化和安全保障法制化的发展新阶段。如何把握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机遇,打造“智慧浙江”,日前,记者采访了浙江省副省长毛光烈,请他谈谈对网络化信息化发展新阶段“智慧浙江”建设的思路与想法。
问:当前,世界范围内的信息技术突飞猛进。请问您如何看待当前信息化发展的新特征?
答:“十二五”期间,信息化不仅仅是与工业化“两化融合”,而是与市场化、城市化、国际化等全方位的融合,融合的目标与结果是现代化,如打造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推动现代政府的建设,等等。因此,信息化的发展呈现新的趋势:
一是信息网络的服务市场需求呈规模化的迅速扩大,与此相应的特征是大量的建筑在网络信息之上的商业(服务)模式的创新不断涌现。主要表现在:服务对象和品种的规模扩大,个人信息服务、企业信息服务、金融信息服务、行业信息服务、政府信息服务、城市信息服务的市场急剧扩大;商业及服务模式创新成为满足市场服务的关键;围绕行业市场开发的各种专业化服务之间的相互融合又成为商业模式创新的关键点。
二是分行业市场的云计算数据平台服务与网络的广覆盖、高速传输服务相结合,推动网络传输业与信息服务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云计算改变了数据中心与后台服务的架构样式;高效的网络传输,降低了服务成本,提升了服务能力,开辟了网络商业(服务)业发展的新前景;有线与无线网的融合,提高了服务覆盖的范围;网络技术的创新,促进了网络通信服务能力的质的跃升。
三是商业及服务模式的创新、信息化融合的发展的要求,把智慧城市建设推到了更重要更突出的地位。顺应网络服务业的大量人才需求与环境建设要求,城市化的发展与之提供良好条件,其特征是:数据与云计算基地、软件研发与产业基地、基于网络之上的各类行业应用的服务产业基地、先进装备制造基地、网络服务业的人才教育与培训基地将大批诞生;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家居、智慧教育、智慧安保等应用市场和商务模式迅速发展;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的网络覆盖与网络服务业应运而生。
四是网络应用市场的快速扩张,全程监管型的从生产到加工到流通的放心食品、放心药品开始出现,网络服务型的制造产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业和通讯服务业的转型发展逐步进入了快车道。
五是政府领导网络信息产业发展的理念、思路、重点发生着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政府作为民事主体,推动政府公共服务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类服务外包市场的扩大,带动着商业模式的创新与示范作用的发挥;作为公共服务的技术类服务外包的示范者,带头搞好商业模式创新、标准创新和开放合作创新;作为网络信息业发展服务政策与环境的提供者,科技、教育、人才、政策创新与集群式发展的产业基地等环境建设相结合,网络信息产业发展的环境迅速改善;作为网络公共秩序和安全的监管保障者,全面做好网络权益、秩序和安全的法律保障,要求更全面,责任更为重大。
问: 随着新一代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化信息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许多城市都提出了打造“智慧城市”的思路,您认为“智慧浙江”建设已具备了哪些必要的基础条件?
答:这些年来,浙江省各级各部门大力推进“数字浙江”建设,实施信息技术倍增行动计划、城乡统筹发展信息化行动计划和信息产业振兴行动计划,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为“智慧浙江”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浙江具有系统化智慧应用市场开发发展与商业模式创新的良好基础。浙江网民有2786万人,普及率居全国第4位;手机用户5047万户,固定电话用户1999万户,均居全国第4位;全省网站总数325158个,占全国的10.1%;电信业务总量1910亿元,居全国第3位。
二是浙江具有广阔的信息消费市场开发空间。城乡居民文化程度高,相对富裕、支付能力强,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5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303元,正处在消费升级阶段,求富、求安逸、求乐、求健康长寿,生活要求高,娱乐、健身、教育、文化消费水平高。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达293万家,企业信息化发展空间大。政府的民生支出增加多,公共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潜力大,前景好。
三是浙江具有良好创新创业的文化优势。浙江人有善抓机遇、敢于创新、勇于创业的文化特质。阿里巴巴、中国化工网、宁波国际物流网、神化镍交易网等电子商务发展快,电信阅读文化产业基地、华数电视、移动等的创新领先于全国,全国行业网站百强有七成左右注册地在浙江,全国行业电子商务网站100强中有54强在浙江,90%以上的专业市场建立了电子商务平台,网上技术交易、远程教育、数字图书馆在全国领先。
四是浙江具有良好的网络基础设施条件和技术支撑平台。杭州的商务软件、证券软件,宁波的物流软件,杭州与宁波的动漫创作基地建设,浙大的软件学院等复合型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浙江产业基础较为雄厚,信息技术研发能力较强。
这些优势,归结到一点,浙江最大的优势就是商业模式创新、应用市场开发的优势和人文创新创业的优势。
问:有了以上这些坚实的基础条件与优势,您认为在建设“智慧浙江”试点工作中,需如何发挥浙江优势,重点关注哪几项工作?
答:“智慧浙江”建设试点要依托现实基础和条件,发挥浙江的优势,坚持应用促发展、创新促提升、试点促融合、监管保安全,以开放的系统市场化应用开发为主攻方向、以城市的各类行业市场商业模式创新和产业基地建设为抓手、以国家、省和城市三级合作创新试点为保障、以应用需求引领新兴产业基地集群发展为支撑。
一是以系统化智慧应用市场开发、商业模式创新为主攻方向。以有专业特色的系统大规模的应用市场促发展、促投资、促集聚、促创新,有利于扬长避短,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是以高水平的城市商业模式创新、应用示范、产业基地建设为抓手。如杭州零售型电子商务、智慧文化创意产业,宁波及舟山“三位一体”的智慧物流,宁波的集个人健康档案、数字化医院、基层卫生服务、远程诊疗、医保报销服务等为一体的智慧健康保障,义乌的国内外一体化国际贸易批发型电子商务,杭州与金华电动汽车的蓄电池充配电物流配送服务模式的创新,信息化的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如智能安保,等等,要抓住机遇,创出全国一流的领先水平。
三是以国家、省、城市三级政府“3+1”国家标准化的创新试点为保障。“3”指的是国家信息化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标准化主管部门国家质检总局、浙江省政府。“1”指的是国家有关行业业务主管部门。上下联动,协同推进。
四是以商业模式创新、服务模式创新、标准创新、技术创新“四个创新联动”作为突破体制障碍、解决条块分割问题的突破口。“四个创新联动”、城市试点、由点及面的思路可以横向整合资源,优化利益格局,形成一种新的强有力的发展模式,彻底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并赢得可持续发展。
五是以应用市场开发带动装备基地、软件基地、创新基地以及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建设为支撑。以试点城市为中心,以各类产业基地建设为基点,集聚人才和创新创业要素,优化网络制造业、网络服务业的集群发展。加快相关装备制造产业和相关软件服务业基地集群发展,比如电动汽车试点就要与汽车及配件、蓄电池等研发、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发展相结合,与相应的高层次专业人才集聚、高级技能人才、新型的商业模式的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相结合。
六是以加强法制建设,营造环境,提供各类政策支持为条件。加强信息化技术标准、法规规范、制度规则的创新和应用示范工作,保障网络应用市场各方面的权益、运营秩序和安全;加强政策支撑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七是以提高领导“智慧浙江”建设的能力、形成全社会特别是企业家和先进智库各方精英的共识为关键。提高领导干部领导新一代网络技术发展的能力,加强智慧浙江相关知识宣传普及工作。支持办好杭州电子信息博览会和宁波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产品博览会,使之成为科普教育的新平台。
问:您认为“智慧浙江”建设将为浙江带来哪些新变化、新格局和新机遇?
答:需求是发展的“牛鼻子”。“智慧浙江”建设,商业模式的创新,新的应用服务市场与商业模式的成功开发,可以创造大量的市场需求,进而带动投资、带动产业基地集群发展、带动新的商业和服务模式创新、带动技术创新、带动政府职能转变与服务创新,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新的前景和空间。
一是有利于推动传统制造业的升级。如智能电网对电表、变压器、电缆、变电所等装备提出了智能化、网络化、标准化的要求,智能生活对智能家用电器等产品、装备提升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归结起来说,装备产品进入了“不融网不行”的阶段,一般的商品如食品药品等进入了电子商务时代即“无网则无规模销售”的时代。
二是有利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智能交通、城际高速、地铁发展带来的智能化交通装备基地建设的机遇,智慧医疗(健康保障)带来的智慧医疗装备业集群发展的机遇,智能节能环保带来的节能环保装备的发展机遇,智能环保交通带来的电动汽车、LNG汽车的发展机遇。
三是有利于推动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升级。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区别的标志就是“系统的信息化”,用不用现代网络技术手段是区别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最重要的标志。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要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就必须大面积地在传统服务业企业大力推广应用网络信息技术。
四是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智能智慧是便利、节能、环保、健康与安全消费的有效保证。
五是有利于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改善民生,提高幸福指数。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和城市,必须全面推广应用新一代网络技术,使公共服务现代化,如智慧安保、智能交通、智慧环境监测、智能化的食品药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公共文化娱乐服务等,都有利于改善民生,使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安逸、出行更方便、环境更舒适、吃得更放心、玩得更开心。
总之,“智慧浙江”建设是创新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机遇。 (文/顾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