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中全会精神的IT解读
- 来源:计算机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六中全会,IT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10-25 12:00
六中全会刚刚结束,各相关部门和各地就已经行动起来,在研讨、在规划、在部署,全国范围文化建设的热潮就要到来。
纵观人类文明史,每一波文化高潮都与当时的科技密不可分。古希腊文化基于大理石,中国传统文化基于木构和纸墨,上世纪初美国文化基于电影电视。因此,我们可以断定,未来中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必定带有鲜明的IT特征,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为载体、为工具。
大发展大繁荣首先是精神产品创作的大发展大繁荣。六中全会要求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当今时代,各类精神产品无一能脱离IT。文字类、影视音乐类作品或已完全数字化、或部分数字化。表演类如奥运开幕式,IT是重要的新兴艺术载体和表现形式,一如中国传统的木构和纸墨。再退一步看,所有精神产品的创造都需要以IT为工具。从这个意义上讲,正如中国传统文化成就文房四宝一样,当代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呼唤并终将成就信息化的新“文房四宝”。
大发展大繁荣要求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一方面数量巨大的数字化精神产品要快速传播,另一方面人民群众要求能快速、方便、低成本地进行以高清、3D、交互、移动为特征的精神文化消费。这样,信息化的文化传播基础设施的概念就浮出水面,它不同于以往的电信电视互联网和三网融合,也不同于传统的文化站、文化宫,它将具有公益性、运营性、服务性、高IT的特点。
大发展大繁荣要求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以近二十余年产业发展的历史看,成就支柱产业的方式无非是两条:一条是组建大国企,一条是建设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大国企,不论是创作性的企业还是运营性的企业,必然是高IT企业;而文化产业园则是众多中小文化企业的家园。这些园区应该为中小企业提供公共信息化“文房四宝”服务。与制造业、传统服务业相比,文化产业是高IT产业,其IT浓度类似于现代服务业。
当前,IT产业界应该积极地行动起来,置身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浪潮之中,和文化界人士及相关政府部门一道,共同谋划未来,共同迎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IT人不可替代的贡献。
孙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