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带动文化体制改革
- 来源:计算机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信息化,文化体制,经济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12-20 16:57
其实,文化产业的大发展离不开与信息产业的融合。信息产业体现的是形式,文化产业才是现代社会的核心精髓。但在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双向融合中,文化产业是被动、弱势的,在这种情况下,新闻出版业、信息化和数字出版业在“十二五”时期,应该如何发展?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出,要完善现代信息服务业,促进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国家信息化论坛上,发改委提出要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库,把它和人口、法人单位、宏观经济定位为“十二五”时期要建设的五大信息资源库。国家“十二五”科技规划也提出,重点发展现代化教育教学、数字文化、数字医疗等,加强科技与文化的融合。
在部委信息化发展重点中,有五大核心——一是所有的部委都把信息资源放在重要位置;二是电子政务和智慧政府;三是公共服务;四是推进行业信息化;五是标准体系建设。
其中,在信息资源方面,截至去年,文化部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资源总量已达到105TB,有8.9亿人次享受到。而国家数字出版工程,虽然在今年6月份的资源达到560TB,但仍没有建成一个统一的信息资源库。
在行业信息化领域,无论是云计算、互联网还是其他新技术,都要把新闻出版领域目前还不能攻克的、核心的、关键的问题纳入文化科技创新工程,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快建设大型文化产品体系,构建城乡文化网络。
目前,出版行业面临三大困难。一是“诸侯割据”,每个省都有自己的出版、发行集团;二是版权问题,我们应该建立国家基础版权数据中心和国家版权公共服务平台,为权利人和企业提供版权登记交易等服务;三是标准化,“十二五”期间,中国要建立覆盖全行业的新闻出版信息化标准体系,涵盖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数字化等领域。
综上所述,我们迫切希望新闻出版信息化建设得到社会支持,促进新闻出版尽快地从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
新闻出版总署信息中心(互联网出版监测中心)副主任 刘成勇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作者确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