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其实很简单,它的特点是实现感知、通信和信息融合,它能给人类带来更好的生活、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帮助人们建设绿色地球。
在国内,物联网被分为三层架构: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很多从业者认为,只要有这三层架构就是物联网。但在国际标准中,物联网其实有5层或7层。中国理解的“传感网”实际上是把物联网收缩了,不能完全体现物联网的碎片化和完全通信理念,也使得我们对物联网的异构性、互操作性、可扩展性、移动性、隐私和安全等问题带来的挑战考虑不足。
从目前国内物联网的技术框架和应用特点来看,现有的物联网还只是“内”联网——没有统一的概念或实施方法。而真正的物联网应该是一个互联网,而且是国际化的互联网。
现在有各种各样的感知应用,针对人的眼睛、耳朵、鼻子、嘴等,物联网就是要把这些技术和服务结合起来,并在其他行业继续使用,这就需要互操作性和互联互通。
欧盟从2010年起开始大量开展物联网项目,投入约1.5亿元人民币。在欧盟提出的物联网框架下,既有感知技术、通信技术,也有各式各样的应用,这个框架是通用的、开放的,它根据需求为应用提供参考框架和商业模式。它的意义在于能够建立系统的模型,把物联网技术结合起来,特别是实现数字实体、虚拟实体、增强实体的互联互通,以备将来可以再利用这些框架模块,建立相应的机制,实现高效传播。
除了缺少互联互通,中国的物联网还面临着严峻的“低端”发展问题。目前我国物联网在网络层的应用主要包括网络设备和传输,但实际上物联网的核心在应用层。而且,无论从技术角度还是产业角度,中国物联网总是在谈感知核心,这主要是指传感器硬件的生产制造,表明我们仍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很少关注高端的研究和开发。
目前国内物联网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公共事业,比如环保、安全、电网、交通等。但中国的物联网应用需要走向国际,跟国际合作,只有广泛被接受的成熟应用方案才能逐渐成为标准。
从物联网的参考框架中可以看到,我们需要去挖掘这些模块之间的互操作,整合多元创新应用,使互联网技术能够可复制、可再利用、可持续发展。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中国电子学会物联网专家委员副主任委员 马建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作者确认。)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