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幸遇
- 来源:书屋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日本,淘书,书店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2-02-09 17:24
东京神保町书店街为全世界的爱书人所向往。去年十一月初有机会去日本,拿到行程表,就有几分失望,连距神田稍近的安排都没有,而免税店、商业街购物竟安排了三次。也难怪,国人对日本电器的热爱是远过于图书的,除了我们这种被人视为有病的书虫。
在关西机场入境,便由大巴载往古都奈良观光。街头店招中时有“古书”、“古本”的汉字闪现,看得人心头痒痒,可是不会日语,断没有离团独行的可能。东大寺和唐招提寺内外,都有民间工艺品和地方特产店铺,间有旧物,就是没有旧书。第二天上午,参观大阪城公园后,安排去“关西最大规模、最繁华”的心斋桥商业街购物一个半小时。随着大流,无可无不可地逛进去,不想才五十米,就有一家中尾书店,门前支出的小摊上,亮着一叠浮世绘,真有点他乡遇故知的欢喜,急忙钻将进去。
书店不大,最多二十平方米。沿墙两面是高约二米的大书架,居中背靠背两排稍矮的半柜式书架,其间就剩下两条仅容一人的狭窄通道了。门外的浮世绘,说明是机器印刷,八开大小每幅八百日元;门内靠右墙书架上是木版刷印复制品,每幅二千日元;通道尽头收银台后的镜框里,挂了几幅浮世绘原作,作者不熟悉,标价二万到六万日元不等。右面书架上都是日文精装本,有文艺,有政论,明治、大正年间的,标价已在万元上下。转眼看到居中书架上,赫然有三叠线装旧书,当即伸手去翻,上面几本命理类的日文书,没什么兴趣,随后是一本《现今名家碁战·第一》,朝报社大正四年五月印行,皮纸排印,品相完好,看标价才一千日元,不觉心中暗喜,且店中十分冷清,可以从容挑选。接着又有一部《常识养成碁道大观》,上下两厚册,研文馆大正四年九月再版,标价一千五百日元。围棋是自小的游戏,棋术不精,却养成了对棋谱的爱好,见此自不可舍。再翻下去,是一册《明治书翰文》,以岩谷一六手书上版,博文馆明治二十六年十二月印行,一六被誉为“明治三大书家”之一,此作颇有晋唐人遗风,标价也只一千日元。都说日本物价高昂,书价似不尽然。
书店后壁,右角是仅容一人站立的收银台;左角架了一方木板,用于打包,包装纸系书店自印,取浮世绘中的书铺图景。其间两级台阶,有小门通后室,挂一布帘。我刚向布帘张望,即被店员示意阻止,遂转至左侧通道。靠墙架上有些中国晚清刻本和石印本,很普通的书,标价竟达数千以至数万日元,大约也是物以稀为贵吧;另一些日文艺术类图书多为三十二开本,倒是中间书架上堆着不少大开本的画册。我向其中寻找熟悉的名字,一眼就看到一本精装的《笔久梦二名品百选》,是梦二乡土美术馆以其藏画编集,2000年印行,大十六开,近二百页,铜版纸全彩印,多满页及跨页大图,分日本画/油彩、水彩/素描、木版画、资料、解说/落款·印章/年谱/目录等五部分,资料部分中有大量梦二设计的书装、封筒及其书简。版权页未标定价,书店标三千日元。接着又找到一本二十开软精装的《蕗谷虹儿画集》,讲谈社1975年11月初版,一百二十页,近半是全彩印刷。蕗谷虹儿的名字早从鲁迅作品中得知,不过看到的主要是其木刻作品;后来还在鲁博书屋买过为纪念鲁迅百年诞辰影印的《艺苑朝华》编号本,其中的《蕗谷虹儿画选》区区十二幅作品,也是黑白印刷。见到这本画集,才知道不看彩图,根本无从领略虹儿的风格,他为《令女界》、《少女画报》、《少女俱乐部》所作封面画和插图,真是美得令人心痛。此书原定价三千九百日元,现售三千五。店员看出我的喜爱,又找出一本《笔久梦二展》,是1975年6月,神户三越百货店为纪念开业五十周年举办的展览图录,二十开,六十四页,三分之一彩印,后附梦二的年谱和展品目录,标价只八百日元,便一并买下了。值得提起的是,同一年,蕗谷虹儿也在三越百货店画廊举办过个人画展。
我正为山东画报出版社撰写介绍插花历史和艺术的《拈花》,希望多找些花道文献作参考,遂写“花道”二字给店员看,店员当即找出几种,可惜尚不如我在国内淘得的,只好放弃。看看表,已经过了四十分钟,心想这街上或许还有别家书店,赶紧结账出门,匆匆朝前寻访。岂料直走到街尾,无非化妆品、服饰、食品、工艺品,因为女儿十月初刚来过日本,这些都是我无须看的。转念一想,还不如再回中尾书店,于是暴走返程,已浪费了半小时。那店员见我去而复来,依然笑脸相迎,我已瞄准了左侧书架顶上的几部刻本,请他取下来。
一部是《皇朝史略》十二卷六册,《续皇朝史略》五卷四册,《订正续皇朝史略》七卷七册,文敬堂、文渊堂明治十一年至十四年间印行,价三千八百日元。一部《校正日本外史》,赖氏藏版,明治二十一年三月三刻,二十二卷十二册,正文上框有提要,原藏者又以红、黑两色蝇头小楷写下了大量眉批,价四千五百日元。一部《校刻日本外史》,松平氏藏版,明治三十年十一月十三刻,二十二卷十二册,书名页贴“大藏省印刷局制”的“呈祥献瑞”双龙印花,加钤出版人篆文朱印“基则之印”,亦四千五百日元。三种都是汉字手写上板,平假名标音,刻、印、用纸俱佳,书品洁爽,十分喜人。因为集合时间将至,不及细择,干脆全部买下了。
晚间在宾馆里翻看,《皇朝史略》是一部仿《史记》而作的日本通史,一续再续,自神武天皇即位起,直至明治十三年止。《日本外史》也是纪传体,从源氏、平氏之乱,叙至德川幕府终结,是一部武家政治兴衰史。该书出版后,一度成为日本文化界的必读书,翻印研究成风;此二种版式不同,编例有差,卷首内容各异,正可作比较。传入中国后亦有多种翻刻,至今仍为学界赞誉,称其代表日本汉学的最高成就,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标本。
得此幸遇,遂处处留心机会。有次自助餐馆在四楼,经过二楼时见一书店,大标“古典”,顿时心动,急急填了填肚子,即先行下楼,进店才发现,所谓“古典”,实是早期录相带;店内的新书,多为少男少女的流行读物,或一百日元一册的文库本,与国内的畅销书店相仿佛。类似书店在住宿点附近也曾看到。
到东京那天,下了富士山,便被带到号称最大免税店的LAOX去购物一小时。据知情人告,这是日本旅游业专为中国游客所设。从一楼逛到六楼,只花九百日元买了一袋京染千代纸,早早地出了店,在路边望街景。得友人告,店后小街上有一书店,遂匆匆赶去。书店门脸甚小,连店名都没看清楚,里面倒蛮大,都是新书,仅进门处一架旧版日文书。一本《关西大地震》图册失了封面,印刷质量也差。只有一部日文版精装本《水浒传》,好像还能看看,便伸手拿起来,却发现它后面有个硬纸盒,是日本近代文学馆“名著初版本复刻珠玉选”之一的森鸥外作品,收《於母影》、《雁》、《沙罗的木》、《东京方眼图》四种。纸盒里是特制的硬纸函套,正好将几种开本不同的图书装入,另配《〈於母影〉、〈雁〉、〈沙罗的木〉、〈东京方眼图〉解说》四册一函,说明选刊的原则,是原汁原味的初版复制,并介绍了所选作品的内容、影响、版本情况、复制底本的选定、制作过程以至用纸品类。《雁》是红绸布面精装,书首烫金,加护封和纸函;《沙罗的木》是麻布面精装,书首烫金,加护封和纸函;《东京方眼图》是蓝漆布面精装,和附图单装一纸盒;《於母影》则复制了最初发表的《国民之友》杂志。此书1984年12月发行,原定价二万八千八百日元,现仅售三千五百日元,只怕连制作成本都不够。而最后一天在浅草,寺前有家古玩店,将古书中的版画插图,拆成单页出售,标价数千至万余日元不等。联想到国内古籍拍卖会上的风起云涌,想来图书的价值,也要待变身为投资对象时才能体现。
这一回的日本之行,虽然意外地得享淘书之趣,毕竟连书店街的真面目都未能领略。所以归途上就在想,什么时候,能约上几个书虫,专去神保町,作一回淘书之旅才好。
薛冰
……
在关西机场入境,便由大巴载往古都奈良观光。街头店招中时有“古书”、“古本”的汉字闪现,看得人心头痒痒,可是不会日语,断没有离团独行的可能。东大寺和唐招提寺内外,都有民间工艺品和地方特产店铺,间有旧物,就是没有旧书。第二天上午,参观大阪城公园后,安排去“关西最大规模、最繁华”的心斋桥商业街购物一个半小时。随着大流,无可无不可地逛进去,不想才五十米,就有一家中尾书店,门前支出的小摊上,亮着一叠浮世绘,真有点他乡遇故知的欢喜,急忙钻将进去。
书店不大,最多二十平方米。沿墙两面是高约二米的大书架,居中背靠背两排稍矮的半柜式书架,其间就剩下两条仅容一人的狭窄通道了。门外的浮世绘,说明是机器印刷,八开大小每幅八百日元;门内靠右墙书架上是木版刷印复制品,每幅二千日元;通道尽头收银台后的镜框里,挂了几幅浮世绘原作,作者不熟悉,标价二万到六万日元不等。右面书架上都是日文精装本,有文艺,有政论,明治、大正年间的,标价已在万元上下。转眼看到居中书架上,赫然有三叠线装旧书,当即伸手去翻,上面几本命理类的日文书,没什么兴趣,随后是一本《现今名家碁战·第一》,朝报社大正四年五月印行,皮纸排印,品相完好,看标价才一千日元,不觉心中暗喜,且店中十分冷清,可以从容挑选。接着又有一部《常识养成碁道大观》,上下两厚册,研文馆大正四年九月再版,标价一千五百日元。围棋是自小的游戏,棋术不精,却养成了对棋谱的爱好,见此自不可舍。再翻下去,是一册《明治书翰文》,以岩谷一六手书上版,博文馆明治二十六年十二月印行,一六被誉为“明治三大书家”之一,此作颇有晋唐人遗风,标价也只一千日元。都说日本物价高昂,书价似不尽然。
书店后壁,右角是仅容一人站立的收银台;左角架了一方木板,用于打包,包装纸系书店自印,取浮世绘中的书铺图景。其间两级台阶,有小门通后室,挂一布帘。我刚向布帘张望,即被店员示意阻止,遂转至左侧通道。靠墙架上有些中国晚清刻本和石印本,很普通的书,标价竟达数千以至数万日元,大约也是物以稀为贵吧;另一些日文艺术类图书多为三十二开本,倒是中间书架上堆着不少大开本的画册。我向其中寻找熟悉的名字,一眼就看到一本精装的《笔久梦二名品百选》,是梦二乡土美术馆以其藏画编集,2000年印行,大十六开,近二百页,铜版纸全彩印,多满页及跨页大图,分日本画/油彩、水彩/素描、木版画、资料、解说/落款·印章/年谱/目录等五部分,资料部分中有大量梦二设计的书装、封筒及其书简。版权页未标定价,书店标三千日元。接着又找到一本二十开软精装的《蕗谷虹儿画集》,讲谈社1975年11月初版,一百二十页,近半是全彩印刷。蕗谷虹儿的名字早从鲁迅作品中得知,不过看到的主要是其木刻作品;后来还在鲁博书屋买过为纪念鲁迅百年诞辰影印的《艺苑朝华》编号本,其中的《蕗谷虹儿画选》区区十二幅作品,也是黑白印刷。见到这本画集,才知道不看彩图,根本无从领略虹儿的风格,他为《令女界》、《少女画报》、《少女俱乐部》所作封面画和插图,真是美得令人心痛。此书原定价三千九百日元,现售三千五。店员看出我的喜爱,又找出一本《笔久梦二展》,是1975年6月,神户三越百货店为纪念开业五十周年举办的展览图录,二十开,六十四页,三分之一彩印,后附梦二的年谱和展品目录,标价只八百日元,便一并买下了。值得提起的是,同一年,蕗谷虹儿也在三越百货店画廊举办过个人画展。
我正为山东画报出版社撰写介绍插花历史和艺术的《拈花》,希望多找些花道文献作参考,遂写“花道”二字给店员看,店员当即找出几种,可惜尚不如我在国内淘得的,只好放弃。看看表,已经过了四十分钟,心想这街上或许还有别家书店,赶紧结账出门,匆匆朝前寻访。岂料直走到街尾,无非化妆品、服饰、食品、工艺品,因为女儿十月初刚来过日本,这些都是我无须看的。转念一想,还不如再回中尾书店,于是暴走返程,已浪费了半小时。那店员见我去而复来,依然笑脸相迎,我已瞄准了左侧书架顶上的几部刻本,请他取下来。
一部是《皇朝史略》十二卷六册,《续皇朝史略》五卷四册,《订正续皇朝史略》七卷七册,文敬堂、文渊堂明治十一年至十四年间印行,价三千八百日元。一部《校正日本外史》,赖氏藏版,明治二十一年三月三刻,二十二卷十二册,正文上框有提要,原藏者又以红、黑两色蝇头小楷写下了大量眉批,价四千五百日元。一部《校刻日本外史》,松平氏藏版,明治三十年十一月十三刻,二十二卷十二册,书名页贴“大藏省印刷局制”的“呈祥献瑞”双龙印花,加钤出版人篆文朱印“基则之印”,亦四千五百日元。三种都是汉字手写上板,平假名标音,刻、印、用纸俱佳,书品洁爽,十分喜人。因为集合时间将至,不及细择,干脆全部买下了。
晚间在宾馆里翻看,《皇朝史略》是一部仿《史记》而作的日本通史,一续再续,自神武天皇即位起,直至明治十三年止。《日本外史》也是纪传体,从源氏、平氏之乱,叙至德川幕府终结,是一部武家政治兴衰史。该书出版后,一度成为日本文化界的必读书,翻印研究成风;此二种版式不同,编例有差,卷首内容各异,正可作比较。传入中国后亦有多种翻刻,至今仍为学界赞誉,称其代表日本汉学的最高成就,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标本。
得此幸遇,遂处处留心机会。有次自助餐馆在四楼,经过二楼时见一书店,大标“古典”,顿时心动,急急填了填肚子,即先行下楼,进店才发现,所谓“古典”,实是早期录相带;店内的新书,多为少男少女的流行读物,或一百日元一册的文库本,与国内的畅销书店相仿佛。类似书店在住宿点附近也曾看到。
到东京那天,下了富士山,便被带到号称最大免税店的LAOX去购物一小时。据知情人告,这是日本旅游业专为中国游客所设。从一楼逛到六楼,只花九百日元买了一袋京染千代纸,早早地出了店,在路边望街景。得友人告,店后小街上有一书店,遂匆匆赶去。书店门脸甚小,连店名都没看清楚,里面倒蛮大,都是新书,仅进门处一架旧版日文书。一本《关西大地震》图册失了封面,印刷质量也差。只有一部日文版精装本《水浒传》,好像还能看看,便伸手拿起来,却发现它后面有个硬纸盒,是日本近代文学馆“名著初版本复刻珠玉选”之一的森鸥外作品,收《於母影》、《雁》、《沙罗的木》、《东京方眼图》四种。纸盒里是特制的硬纸函套,正好将几种开本不同的图书装入,另配《〈於母影〉、〈雁〉、〈沙罗的木〉、〈东京方眼图〉解说》四册一函,说明选刊的原则,是原汁原味的初版复制,并介绍了所选作品的内容、影响、版本情况、复制底本的选定、制作过程以至用纸品类。《雁》是红绸布面精装,书首烫金,加护封和纸函;《沙罗的木》是麻布面精装,书首烫金,加护封和纸函;《东京方眼图》是蓝漆布面精装,和附图单装一纸盒;《於母影》则复制了最初发表的《国民之友》杂志。此书1984年12月发行,原定价二万八千八百日元,现仅售三千五百日元,只怕连制作成本都不够。而最后一天在浅草,寺前有家古玩店,将古书中的版画插图,拆成单页出售,标价数千至万余日元不等。联想到国内古籍拍卖会上的风起云涌,想来图书的价值,也要待变身为投资对象时才能体现。
这一回的日本之行,虽然意外地得享淘书之趣,毕竟连书店街的真面目都未能领略。所以归途上就在想,什么时候,能约上几个书虫,专去神保町,作一回淘书之旅才好。
薛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