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看2012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经济,信息化,云计算,IT
  • 发布时间:2012-02-13 14:40
  2011年,中国经济发展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中国自身的通胀还未消除,国际上的严峻经济形势俨然已是雪上加霜。

  “出口受阻所发生的传导效应使其从贸易企业向后传导,既传给了实体制造业,也传给了像交通运输这样的服务业。”计世资讯副总裁郭畅指出,接下来一些受损行业的资金会发生转移,介入到其他领域进行炒作,扰乱其他正常的行业运行秩序。受多方面不确定因素影响,2012年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在经济寒冬中,也会孕育出一些新的行业机遇。例如文化产业、高端制造业或将成为2012年新的经济增长点,医疗、社保这样的民生工程建设也将被政府提上重要议程。在这些领域,作为整合资源强有力的手段,信息化也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在行业发展的过程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投资更有目的性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

  今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发挥财政政策在稳定增长、改善结构、调节分配、促进和谐等方面的作用;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按照总体稳健、调节有度、结构优化的要求,把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和中小企业,更好服务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目前可预见的是,2012年,包括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在内的,和百姓精神生活、文化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行业将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此外,实体中相对有带动效应、又符合未来发展的行业也会拥有更多机会。

  “像三一重工这样的传统装备制造企业,产品在2011年日本大地震的救灾中得到了应用,这对于品牌形象是一次很好的提升。中国的制造业已经明确要向高端装备制造业升级,在这个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云计算、三网融合等新兴IT技术也会成为重要的推动力。”郭畅说。

  不仅在“十二五”规划中有专门的章节来论述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IDC也预计2012年中国IT市场规模为9854亿元,较2011年增长19.9%;2012年电信服务市场规模为9507亿元,较2011年增长7.4%。这都预示着2012年将有巨大的IT商机。

  三驾马车拉动机会

  政策、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本身是贯穿行业信息化发展的三条主线,也是驱动其发展的最主要动力。这三者中每一个因素都会产生IT的机会,如果几种因素综合并存,机会就会更加明显。

  目前来看,国家政策仍将偏重于交通、医疗、社保等与民生相关的行业。事实上,这些行业的信息化发展并非完全由政府导向。政策上的支持和来自政府的资金固然能发挥很大作用,但信息化的发展也源自这些行业自身的深度需求。

  中国正在积极推进企业生产方式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转换,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也将带来信息化的大发展。随之带来的各种影响在服务行业的体现将会比较明显。

  同时,在这个数据爆炸的时代,新技术本身也对信息化的前进发挥了连带效应。

  而所有技术真正的底层都是数据,围绕数据,带来了信息的收集、存储、整理、发布等问题。在收集信息时,产生了物联网和高速移动通信技术的机会;在存储信息时,产生了IDC、网络存储的机会;在挖掘信息时,产生了搜索引擎和专业分析软件的机会;在发布信息时,则产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无数机会。可以说,正是信息的价值和繁杂造就了这些机会。

  技术贴近应用

  2011年,IDC定义中国ICT市场的主题是“新主流”——云计算、物联网、电子商务和移动设备与应用等技术从早先的概念普及和实验阶段开始成为市场主流。IDC中国行业研究与咨询服务部助理副总裁武连峰说:“展望2012年中国ICT市场,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商业分析等主流技术将深入行业运用,‘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展开,智能终端普及继续驱动个人消费电子市场,中国ICT市场将在全球性的不确定环境中稳步增长。”

  云计算可算是新技术中牵动力最强的一项,因其几乎覆盖信息利用的全过程,几乎任何涉足信息化的企业都可以和“云”产生联系。云计算和物联网结合所产生的新型应用也正在智能电网等行业领域得到初步实践。云计算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将很多闲置资源充分利用和整合,其共享、协同的本质也符合以后社会发展节约、绿色、高效发展的整体趋势,是行业发展最需要的新技术。IDC认为,2012年的云计算服务市场将达到9.29亿美元的规模,同比增长52%。

  郭畅表示,如果从纯技术的角度,他看好三网融合。“第一,无论是ICT、通信网、互联网还是移动通信,都要随之发生联系,各种终端要有一个协同的过程,连苹果、联想这样的传统PC厂商都要介入到电视的领域,三网融合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第二,消费者也必然会追求随处可见的信息。”此外,三网融合对网络改造、设备更新的需求量都很大,对于行业会有明显的拉动作用。

  在数据处理的基础上,企业会越来越重视电子商务,包括对外营销,采购,消费等。根据计世资讯的调查显示,接近40%的企业已经开展了电子商务,并正在从原来的销售型向采购以及整个供应链迁移,所以电子商务的相关安全认证技术会对行业产生较大影响。

  此外,会有更多企业要构建移动商务,将业务流程转换为高效便捷的移动办公。相对应的,移动支付技术、4G这种高速传输技术就会成为改变行业发展前景的重要技术。

  重估IT价值据计世资讯数据显示,在2010年,中国的行业信息化市场规模已达4617亿,2011年行业信息化市场总规模将在5200亿左右,其中政府、金融、制造、电信、教育、能源、交通是信息化投入规模前几位的行业。越是经济遇冷,信息化的价值就会得到进一步凸显。

  信息化对于行业发展的意义正在发生改变。已经没有人再去讨论信息化是否重要,就像空气一样,大家都明白空气重要。信息化建设已经完成了由政府推动向企业自发转变的过程,这是其发展的第一阶段。

  尽管大多数人都意识到了信息化的重要性,但信息化水平的差异仍然巨大。在同一行业内部,有的企业起步早,技术已经非常领先;有的企业却根本还没开始,或者搞得很差,大部分企业都在看龙头企业怎么做信息化,所以榜样带动全行业发展是信息化发展的第二阶段。

  郭畅认为,目前信息化建设正在进入一个追求实效的阶段。“原来的信息化建设,很多都是先把系统上了再说,不知道具体有什么用处。但是现在,每一个信息化工具都一定要有效率才行,企业会根据具体情况,来做出自己的选择。目前来说,衡量信息化效益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但企业还是在用员工满意度、客户满意度、生产效率、物料的节约等指标去努力判断。”

  在这三个阶段的基础上,郭畅大胆猜测,当中国在农业社会落后、在工业社会落后更多的时候,在信息社会前一段时间的发展上中国也是落后的。可是在云计算等新技术兴起之后,中国跟发达国家是同步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比它们还热、还火。这个时候是不是传统产业和信息化结合就会快人一步,第四阶段会不会成为中国追赶国际先进水平的一个关键时期?

  能源 拥抱物联网

  2011年是能源行业信息化突飞猛进的一年,也是整个能源行业的多事之秋。从电力公司集体亏损、电荒严重、电价上调到美国对中国光伏企业提出“双反”——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令整个行业呈现低迷之态。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物联网将会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等十大领域重点部署。智能电网被排在十大重点领域的首位,显示出能源行业,包括电力、石油石化、煤炭三大基础能源行业,在物联网应用中的先驱作用及重要的战略意义。物联网主要被应用在矿井环境监测、海上石油开采平台、智能抄表、变电站巡检等工作环节上,为确保作业安全、提高能源利用率做出了突出贡献。

  然而物联网的短板仍然限制着新技术在更大范围的应用:评测标准体系不完善、关键技术落后、设备成本过高等。这些缺点归根结底还是出于能源企业对于安全的担心。物联网在发展的过程中,应用驱动的作用明显,自身根据需求修正技术的能力较好。2012年,相信更多能源企业的CIO们也许会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条更为广阔的物联网应用道路。

  在智能电网领域,中国已经走到了世界领先的位置。然而,长期以来,电力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存在条块分割、分散建设投资等问题,导致硬件利用率较低、信息孤岛盛行,严重制约了智能电网的进一步发展。而云计算可以帮助实现建立在感知层终端上的互联互通、数据信息的及时共享以及高效安全的管理运营,因此电力云或将在2012年有较大发展。(文/别坤)

  制造业 深化两化融合抵御危机

  虽然刚刚步入2012年,全球制造业却呈现出全面萎缩的趋势。就在2012年新年前几天召开的“2012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与会人员在谈到2012预期目标时也指出,“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持续显现,工业经济运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因素增多”。

  面对如此多的负面因素,2012年制造业信息化又该怎么走呢?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将是制造业在2012年的重中之重。

  中国“智造”的口号喊了很多年了,是继续喊下去,还是埋头做下去,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坚持控制总量、优化存量,引导企业加强技术改造,促进兼并重组,提高传统产业先进产能比重,提高产业集中度。”这是2012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所提出的2012年重点任务之一。如何把它落到实处,就要在兼并重组、推进产业转移和产业集聚、深化技术改造等方面多花些力气了。在这个过程中,IT需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如何扮演自己的角色就显得意义重大了。特别是如何进一步深化两化融合,将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与传统工业领域所有要素真正融合到一起,进而提升、变革、创新、改造传统工业,催生新的工业模式,才是提升整个行业竞争力的原动力。

  中小制造企业在中国经济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其当前所面临的困境也是前所未有的。正因如此,在2012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开展“中小企业服务年”活动。除了解决当前中小企业在金融方面的困难,还有很重要的一方面工作就是要建设能够真正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公共服务体系。例如继续培育一批诸如广东“凌云工程”这样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实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从而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分类统计、监测、分析制度,帮助它们能够有能力抵御来自外部的各种不利因素。(文/汤铭)

  交通 进入高速发展期

  推进交通信息化将成为“十二五”期间交通运输领域的重点工作之一,“十二五”期间,交通运输部对交通信息化领域的直接投资将较“十一五”期间翻两番。

  “十二五”期间,交通运输部对交通信息化的直接投资将达到20亿元。

  “十二五”时期交通运输信息化工作要从注重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转变为更加注重提升科学决策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及政务效能。大力倡导“一网通”、“一号通”、“一站通”、“一卡通”等整合建设模式,避免重复建设,提高投资效益。规划要求,“十二五”期间,要建立更加全面、高效的交通运输运行监测网络,干线公路网重要路段和内河干线航道重要航段监测覆盖率达到70%以上,重点营业性运输装备监测覆盖率达到100%。交通运输信息化行业在实际需求与政策的驱动下仍有充裕的发展动力,受益于“十二五”规划的领域包括:视频监控、车辆监测、交通信息定位服务、ETC、电子政务等。

  2012年,智能交通市场市场规模或将超过1000亿元。同时,物联网和智能交通的结合将是交通信息化的必然选择。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处理能力将成为未来智能交通发展的核心技术,而根据智能交通不同细分市场自身特点的不同,对物联网的应用也提出了不同要求,有望会产生一系列针对各细分市场的物联网应用。(文/鲁生)

  电子政务 打造金字招牌

  结合当前电子政务的发展思路和需求,加强顶层设计、更深入关注民生、借助新技术,无疑成为“十二五”发展的三大利器。

  电子政务越重要,越是反映出顶层设计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在顶层设计过程中,制定者应该充分考虑到目前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才能有效地将其解决。

  在民生方面,针对国家对“十二五”时期电子政务的要求,电子政务将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重点发展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型电子政务。现在南方一些城市用联卡技术构建市民卡,这是一种未来趋势。

  如果以区域联卡来构建市民卡,借助信息化技术,将市民卡变为公民卡,会给老百姓提供大量便捷服务。电子政务会围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一些全国性的重点应用项目,如医疗、教育、社保、就业、住房等,提升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

  另外,随着微博等新技术的快速崛起,对政府信息公开和行政能力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这些都是“十二五”时期电子政务建设的要素之一。这要求政府反应更快,政府需要就各类经济社会焦点、热点问题向公众做出及时有效的回应,需要在第一时间对网民提出的意见进行反馈,在突发事件发生后需要政府向社会发布最具权威性的信息。另一方面,也要求政府信息公开更准确。一些具有很强专业知识背景的网民会通过互联网对政府公开的信息及其行政行为进行分析、评论,政府需要对公开信息进行更加准确的表达、解读,对网民意见进行更深入、更有针对性的反馈。(文/陈巍巍)

  本报记者 别坤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