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迷期的企业创新之困
- 来源:经理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09-10-09 11:01
许多企业在成本与创新间首鼠两端
金融危机盘桓头顶,中国企业创新发生着怎样的改变?
这种改变是双重矛盾性的。从积极的角度来看,金融危机成为企业创新的动力之一,因为它激发了更多企业的创新意识,让CEO们进一步认识到创新的核心价值,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创新视作摆脱危机的关键因素。但金融危机同时给企业创新带来一系列严峻挑战,消费萎缩、市场疲软、资金紧缺、信心受挫等,对企业创新进程而言都是不小的障碍。
执行力不足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全球PC市场明显滑坡,许多厂家的业务板块在2009年都出现亏损,要生存下来,获得较好的业绩,企业必须依靠根植于市场需求的持续创新。但是中国一线PC厂商方正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用创新打造新竞争力中,遭遇到一个棘手难题—执行力不足。
方正科技总裁蓝烨对《经理人》说:“方正科技有着浓厚的校企背景,长期以来在投资方和决策方的博弈下,执行力较为薄弱,在产品、渠道、人事等环节积累了一些问题。”
为整体层面增强执行力,方正科技在蓝烨带领下展开了流程再造与结构调整,包括对战略目标、行为体系、评估与监督体系等各方面进行大幅调整,在企业内部展开了流程体系、组织结构、知识管理的系列改革。
以组织结构调整为例。方正科技以前的优势在行业市场、台式机市场,消费类、笔记本市场是方正科技的短板。但是在新环境下,市场要求方正科技在消费类市场、笔记本市场重构竞争优势。因此方正科技对组织结构进行了较大的调整,由原来的两个事业群变成行业大客户事业群、笔记本客户事业群、消费客户事业群三大块。这种调整体现出方正科技在IT业务模式方面紧跟市场的不断创新。
在一系列调整之后,方正科技在2009年上半年业绩逆势飞扬,三大业务模块实现销量新高,其中笔记本销量同比增长46.5%。
认同感不足
所有的创新举措要想有力地推行到底,企业内部及外部合作伙伴的高度认同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危机时代创新,如果离开这种认同,不可能成功。Altium大中国区就碰到了这个难题。
Altium是全球领先的一体化电子产品开发解决方案提供商,针对低迷的经济形势,在产品上,Altium从过去注重技术领先性转而强调以客户为中心的创新,深入研究客户的需求与消费习惯,以他们的感受为中心。在营销上,Altium强调在低迷期要让客户真正用得起并看得到自己产品的价值,与客户共同面对经济危机,因此在2009年4月进行全球价格体系调整,在中国市场价格降低了30%。此外,为了让客户深刻感受到价格下降同时的服务提升,Altium在中国成立了一个全新的部门—客户关怀部,改变过去热线电话的被动服务模式,主动关怀客户,定期回访,并且每个月在全国大型城市为签约客户免费培训。
但是Altium的创新绝非一帆风顺,令大中国区总经理曹建静烦恼的是,员工及代理商队伍对创新对变化产生一种恐惧心理,大多数人早在管理层提出创新提议时就坚决反对。“人都有一定惰性,对于改变往往排斥,代理商对于价格的变化更是非常敏感,担心利润会减少,而且还要给用户提供更高价值的服务。”
“创新最大的障碍是对创新的不认同。”曹建静一语道出天机。
为平复恐惧心理,达成全体的认同,以曹建静为首的管理层花了大量的时间进行推心置腹的沟通。他们将公司创新变革的战略思路、战略出发点、未来可能带来的好处,以及具体的执行计划,都开诚布公地告知全体员工及代理商,让他们深刻意识到公司是经过慎重考虑所做的创新。“所有的创新都有正面与负面的影响,你传达得越清楚,团队越容易理解与执行。”与此同时,Altium还对销售队伍与代理商进行了大量的培训,帮助他们适应销售模式的变化,学会如何借助价格降低的机会把过去的小单做大,学会如何从用户的培训中发掘额外的盈利机会。
社会资源少
潘晓平是崧顺国际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这家企业主要是为世界500强企业和中国电子百强企业做电源和电池配套。“金融危机之前最大的阻力来自经营意识,市场大环境好,企业利润丰厚,很多人就不愿意进行创新,现在经营在下滑,利润在下降,反而让大家达成了共识:创新就是改变这种状况的惟一出路。”潘晓平说。
但是外部社会性资源的相对缺乏开始浮出水面,成为崧顺最大的创新桎梏。“中小企业仅仅依靠自身的能力与资源,要想实现突破性的创新是非常困难的,在经济危机时期更是如此。必须合纵连横,集约社会力量,联合战略伙伴协同创新。”
因此,崧顺国际积极展开了协同创新,同上游的供应商,尤其是芯片供应商进行战略性的合作,让对方个性化地开发适合电源行业,适合自己工艺和要求的专属芯片,从而使产品拥有更优越的性能和更独特的卖点。2009年6月,凭借精益求精的研发设计实力,崧顺国际获得“国家高新科技企业”称号。不过在潘晓平看来,政府的一些专业指导部门如科技局,以及行业协会,应当在引导企业整合社会力量,促进产业链协同创新上,承担起更大的职责,这才能根本改变企业独自埋头创新的不利局面。
资金匮乏,成本压力大
金融危机让更多企业面对的是在成本与创新间首鼠两端的“囚徒困境”。经济低迷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经营状况,削减投入势在必行,然而无论是资金还是人力资源等的削减,都可能让企业的创新步伐大大放缓。
研发和生产条码打印机的Datamax-O‘Neil公司就遇到了这样的两难问题。许多原本已做好采购计划的用户,决定推迟购买Datamax-O’Neil的产品,对他们的经营状况产生不小的影响,研发投入也不得不更加慎重。“毕竟,研发的投入往往是不能马上就看到结果的投入。”Datamax-O‘Neil公司亚太区总经理陈金亮对《经理人》强调。
Datamax-O’Neil的突破之道是提高创新的市场效率与效益。过去经费不紧张的时候,研发部门和市场部门之间时常会有一些分歧,研发人员想研发自己中意的东西,市场人员则有自己的需求,现在,新产品研发更加注重来自市场的声音。大家也比以往对效率更加重视,研发部门更精准地把握研发计划时间,及时交付成果。另一方面,公司更为强调研发的市场效益,将研发方面的投入投放到最为有效,会尽快带来市场回报的一些产品上。
管理瓶颈
管理这个企业正常发展进程中的常规瓶颈,也会成为危机时代阻挡企业创新的障碍。
深圳市万兴软件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消费类通用软件出口企业,过去的一年中它的营业收入增长超过了100%,尽管技术与资金都不是太大问题,但总经理吴太兵并没有放松,因为管理问题是他心中的一根刺。“管理最大的难题在于效益能不能随着企业规模的增长而提升。万兴过去是某款产品或某些方面做得好,但要想持续成长,持续创新,我们迫切需要搭建一个制度化、系统化的管理平台,保证在这个平台能成立一系列事业部,这些事业部能快速进入到众多产品领域。”
万兴通过搭建企业基础架构,解决组织架构需求。万兴改变过去的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建立起“大平台小团队”的矩阵式双层基础架构,各个部门组成底层平台,依托在底层平台上的是灵活机动的事业部,快速进入一系列产品领域。与此同时,通过信息中心与法务内审部,进一步推动公司信息系统建设和制度化建设。(孙文娟)
附文:
危机亦是做强契机!
很多世界级大公司正是因为从不放弃技术创新,危机不仅没能击垮他们,反而成为做大做强、跨越发展的难得机遇。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危机亦是企业做强契机!
首先,在危机中仍然保持旺盛的研发活力。其次,致力于在产业链高端占据领先地位。大萧条前后的11年里,杜邦公司投入2200万美元和230名科技人员,于1938年研制成功世界第一种合成纤维—尼龙,奠定了全球合成纤维工业的基础及在化学工业的领军地位。第三,是以产品创新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面对危机中市场需求变化,主动做出反应,集中开发新品。
此外,还要通过适时转型升级实现新的发展。敏锐地把握全球最新产业发展动态,通过实施战略转型,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
金融危机盘桓头顶,中国企业创新发生着怎样的改变?
这种改变是双重矛盾性的。从积极的角度来看,金融危机成为企业创新的动力之一,因为它激发了更多企业的创新意识,让CEO们进一步认识到创新的核心价值,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创新视作摆脱危机的关键因素。但金融危机同时给企业创新带来一系列严峻挑战,消费萎缩、市场疲软、资金紧缺、信心受挫等,对企业创新进程而言都是不小的障碍。
执行力不足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全球PC市场明显滑坡,许多厂家的业务板块在2009年都出现亏损,要生存下来,获得较好的业绩,企业必须依靠根植于市场需求的持续创新。但是中国一线PC厂商方正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用创新打造新竞争力中,遭遇到一个棘手难题—执行力不足。
方正科技总裁蓝烨对《经理人》说:“方正科技有着浓厚的校企背景,长期以来在投资方和决策方的博弈下,执行力较为薄弱,在产品、渠道、人事等环节积累了一些问题。”
为整体层面增强执行力,方正科技在蓝烨带领下展开了流程再造与结构调整,包括对战略目标、行为体系、评估与监督体系等各方面进行大幅调整,在企业内部展开了流程体系、组织结构、知识管理的系列改革。
以组织结构调整为例。方正科技以前的优势在行业市场、台式机市场,消费类、笔记本市场是方正科技的短板。但是在新环境下,市场要求方正科技在消费类市场、笔记本市场重构竞争优势。因此方正科技对组织结构进行了较大的调整,由原来的两个事业群变成行业大客户事业群、笔记本客户事业群、消费客户事业群三大块。这种调整体现出方正科技在IT业务模式方面紧跟市场的不断创新。
在一系列调整之后,方正科技在2009年上半年业绩逆势飞扬,三大业务模块实现销量新高,其中笔记本销量同比增长46.5%。
认同感不足
所有的创新举措要想有力地推行到底,企业内部及外部合作伙伴的高度认同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危机时代创新,如果离开这种认同,不可能成功。Altium大中国区就碰到了这个难题。
Altium是全球领先的一体化电子产品开发解决方案提供商,针对低迷的经济形势,在产品上,Altium从过去注重技术领先性转而强调以客户为中心的创新,深入研究客户的需求与消费习惯,以他们的感受为中心。在营销上,Altium强调在低迷期要让客户真正用得起并看得到自己产品的价值,与客户共同面对经济危机,因此在2009年4月进行全球价格体系调整,在中国市场价格降低了30%。此外,为了让客户深刻感受到价格下降同时的服务提升,Altium在中国成立了一个全新的部门—客户关怀部,改变过去热线电话的被动服务模式,主动关怀客户,定期回访,并且每个月在全国大型城市为签约客户免费培训。
但是Altium的创新绝非一帆风顺,令大中国区总经理曹建静烦恼的是,员工及代理商队伍对创新对变化产生一种恐惧心理,大多数人早在管理层提出创新提议时就坚决反对。“人都有一定惰性,对于改变往往排斥,代理商对于价格的变化更是非常敏感,担心利润会减少,而且还要给用户提供更高价值的服务。”
“创新最大的障碍是对创新的不认同。”曹建静一语道出天机。
为平复恐惧心理,达成全体的认同,以曹建静为首的管理层花了大量的时间进行推心置腹的沟通。他们将公司创新变革的战略思路、战略出发点、未来可能带来的好处,以及具体的执行计划,都开诚布公地告知全体员工及代理商,让他们深刻意识到公司是经过慎重考虑所做的创新。“所有的创新都有正面与负面的影响,你传达得越清楚,团队越容易理解与执行。”与此同时,Altium还对销售队伍与代理商进行了大量的培训,帮助他们适应销售模式的变化,学会如何借助价格降低的机会把过去的小单做大,学会如何从用户的培训中发掘额外的盈利机会。
社会资源少
潘晓平是崧顺国际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这家企业主要是为世界500强企业和中国电子百强企业做电源和电池配套。“金融危机之前最大的阻力来自经营意识,市场大环境好,企业利润丰厚,很多人就不愿意进行创新,现在经营在下滑,利润在下降,反而让大家达成了共识:创新就是改变这种状况的惟一出路。”潘晓平说。
但是外部社会性资源的相对缺乏开始浮出水面,成为崧顺最大的创新桎梏。“中小企业仅仅依靠自身的能力与资源,要想实现突破性的创新是非常困难的,在经济危机时期更是如此。必须合纵连横,集约社会力量,联合战略伙伴协同创新。”
因此,崧顺国际积极展开了协同创新,同上游的供应商,尤其是芯片供应商进行战略性的合作,让对方个性化地开发适合电源行业,适合自己工艺和要求的专属芯片,从而使产品拥有更优越的性能和更独特的卖点。2009年6月,凭借精益求精的研发设计实力,崧顺国际获得“国家高新科技企业”称号。不过在潘晓平看来,政府的一些专业指导部门如科技局,以及行业协会,应当在引导企业整合社会力量,促进产业链协同创新上,承担起更大的职责,这才能根本改变企业独自埋头创新的不利局面。
资金匮乏,成本压力大
金融危机让更多企业面对的是在成本与创新间首鼠两端的“囚徒困境”。经济低迷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经营状况,削减投入势在必行,然而无论是资金还是人力资源等的削减,都可能让企业的创新步伐大大放缓。
研发和生产条码打印机的Datamax-O‘Neil公司就遇到了这样的两难问题。许多原本已做好采购计划的用户,决定推迟购买Datamax-O’Neil的产品,对他们的经营状况产生不小的影响,研发投入也不得不更加慎重。“毕竟,研发的投入往往是不能马上就看到结果的投入。”Datamax-O‘Neil公司亚太区总经理陈金亮对《经理人》强调。
Datamax-O’Neil的突破之道是提高创新的市场效率与效益。过去经费不紧张的时候,研发部门和市场部门之间时常会有一些分歧,研发人员想研发自己中意的东西,市场人员则有自己的需求,现在,新产品研发更加注重来自市场的声音。大家也比以往对效率更加重视,研发部门更精准地把握研发计划时间,及时交付成果。另一方面,公司更为强调研发的市场效益,将研发方面的投入投放到最为有效,会尽快带来市场回报的一些产品上。
管理瓶颈
管理这个企业正常发展进程中的常规瓶颈,也会成为危机时代阻挡企业创新的障碍。
深圳市万兴软件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消费类通用软件出口企业,过去的一年中它的营业收入增长超过了100%,尽管技术与资金都不是太大问题,但总经理吴太兵并没有放松,因为管理问题是他心中的一根刺。“管理最大的难题在于效益能不能随着企业规模的增长而提升。万兴过去是某款产品或某些方面做得好,但要想持续成长,持续创新,我们迫切需要搭建一个制度化、系统化的管理平台,保证在这个平台能成立一系列事业部,这些事业部能快速进入到众多产品领域。”
万兴通过搭建企业基础架构,解决组织架构需求。万兴改变过去的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建立起“大平台小团队”的矩阵式双层基础架构,各个部门组成底层平台,依托在底层平台上的是灵活机动的事业部,快速进入一系列产品领域。与此同时,通过信息中心与法务内审部,进一步推动公司信息系统建设和制度化建设。(孙文娟)
附文:
危机亦是做强契机!
很多世界级大公司正是因为从不放弃技术创新,危机不仅没能击垮他们,反而成为做大做强、跨越发展的难得机遇。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危机亦是企业做强契机!
首先,在危机中仍然保持旺盛的研发活力。其次,致力于在产业链高端占据领先地位。大萧条前后的11年里,杜邦公司投入2200万美元和230名科技人员,于1938年研制成功世界第一种合成纤维—尼龙,奠定了全球合成纤维工业的基础及在化学工业的领军地位。第三,是以产品创新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面对危机中市场需求变化,主动做出反应,集中开发新品。
此外,还要通过适时转型升级实现新的发展。敏锐地把握全球最新产业发展动态,通过实施战略转型,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