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域再出发

  • 来源:汽车观察
  • 关键字:华域汽车,上海汽车,新能源,电动汽车
  • 发布时间:2012-06-01 10:23

  尽管私募眼中的“加仓年”让汽车行业看到了些许曙光,但是车企高管们的心一直悬着,他们等待着“新能源规划”明朗的那一刻。

  连续5个交易日拉升之后,华域汽车企稳至10.45元,这是4月18日的收盘价。

  较之从前,这个价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自2011年12月15日起,华域汽车从8.13元起,拉开了一场绝地反攻的架势,一路冲至11.25元。随之展开一波回调,直到9.45元时企稳,进而继续拉升。

  其间,A股市场一路震荡,尽管私募眼中的“加仓年”让汽车行业看到了些许曙光,但是车企高管们的心一直悬着,他们等待着“新能源规划”明朗的那一刻。

  也恰巧在华域汽车企稳的那一天,国务院通过了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下称“《规划》”)。

  顿时,在新能源领域筹谋已久的车企们总算松了一口气。这一《规划》,撬动了他们的商机。

  新能源规划助力

  《规划》指出,要以纯电驱动为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当前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推广普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节能内燃机汽车,提升我国汽车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据规划目标,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争取达到50万辆,2020年超过500万辆;2015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每百公里6.9升,2020年降至5.0升。

  在诸多券商的报告中,他们将轿车类受益股指向了一汽轿车、上汽集团和长安汽车。就新能源汽车的开发,这三者各有长板:从一汽轿车奔腾B70HEV公布技术参数来看,强混合类型新型动力汽车优势明显;上海汽车则确定了明确的新能源战略,2010年计划实现混合动力轿车商品化;长安汽车计划在未来数年投入30亿元研发高科技含量的小排量汽车,并将推出一系列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民车。

  新能源规划的刺激之下,轿车板块应声上涨,其零部件的坚实供应商华域汽车也在盘中飘红,并稳步上爬。

  这是一家由上海汽车控股的企业,它的合作伙伴都有些来头。

  据其2011年年报显示,华域汽车已同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上海通用、上海汽车、长安福特、北汽福田、北京现代、东风日产、广汽集团、长城汽车、江淮汽车等整车企业建立了较为稳固的长期合作关系。

  若是从新能源的布局而言,上海汽车、广汽集团、江淮汽车等企业均有所动作。而华域汽车60%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来源于上汽集团,主要是上海大众、上海通用和上汽自主品牌。

  2012年第一季度,上汽集团销量累计销量达114.1万辆,公司同比增长8.1%,而华域汽车的两大客户上海大众与上海通用的销量分别增长11.5%与10.7%,远超行业整体增速。

  上汽市场份额的加大,让华域汽车有更多机会做大蛋糕。

  华域没有选择单条腿走路,它上有上汽,下有延峰伟世通。2012年1月,公司公告控股子公司延峰伟世通与伟世通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延峰伟世通有意通过收购、整合等方式,与伟世通公司在内饰业务方面深化战略合作。

  据了解,延锋伟世通业务覆盖汽车内饰系统、外饰系统、座椅系统、电子系统和安全系统等,并且公司已具备了系统化设计、模块化供货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还计划进入动力电池领域,全面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零部件的技术。

  彼时,中金公司就曾分析称,收购有利于公司掌握驾驶舱模块以及内门板的核心技术,并形成国际化的生产和网络布局。如果收购顺利完成,延峰伟世通内饰业务年收入有望超过40亿美元。

  此前,华域汽车还同贵州航天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在上海就双方合资成立华域汽车电动系统有限公司签署股东协议,这也标志着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业务迈出了实质性的关键一步。据称,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作为强混和电动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零部件,是华域汽车重点发展的关键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之一。

  多家机构关注

  伴随着新能源的热度,华域汽车给投资者交了一份较为亮丽的答卷。

  2011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22.99亿元,同比增加16.67%,归属股东净利润29.9亿元,同比增加17.1%。

  内外饰件和功能总成件是其主要收入来源,其毛利率分别上扬0.49和0.94个百分点,从而使公司整体毛利率提升0.53个百分点至16.28%。费用方面,由于业务增长带来工资等人员费用以及技术开发费增加,管理费用率增加0.6个百分点,不过政府补助和搬迁补偿比2010年增加约5500万,营业外收入有较大增加,净利率提高至10.22%。

  回眸2011年的汽车行业,整体增速已放缓为个位数,而华域汽车的利润增速已经远远超过了零部件行业。实际上,在整车厂产品价格下调以及生产、人工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下,绝大部分零部件企业利润都在下降。

  华域汽车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傍到了上海汽车这棵大树。背靠上汽旗下大众、通用的表现,华域仍旧在价格上站住了脚跟。

  所以直到2012年第一季度,华域汽车依然跑在零部件行业的前面。

  被拉入上汽怀抱的华域吸引了不少粉丝。截至2012年3月31日,华安策略优选基金、博时主题行业基金等众多机构扎堆在此。前者从2009年第二季度开始关注华域,彼时仅持有396.90万股,占净值比例为0.23%,而现在的持有量已达4861.21万股;后者持股量达2740.57万股。这两家机构相似的是,还同时还持有上海汽车,即华域的大股东。

  这一切,离不开上汽2011年完成的资产重组。是年8月3日,上海汽车、华域汽车同时复牌,宣布“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委会,有条件审核通过了上海汽车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方案”。

  根据该方案,上海汽车拟向上汽集团发行股份,购买后者持有的华域汽车60.10%的股份,届时,上汽集团将不再直接持有华域汽车股权。据收购报告书,此项标的转让总价为154.93亿元,上海汽车增发价格为16.53元/股。彼时,上海汽车旗下有整车、紧密零部件、汽车金融三项业务,华域汽车则经营独立供应汽车零部件业务。

  这项被认为上海市规模最大的国资重组案,带给了华域汽车又一个光环。至此,在大多券商的眼里,华域以强大的上汽集团为依托,各系列产品销量可继续保持可观的增长。国泰君安将其目标价定在了12.8元,并给予增持评级。

  零部件盈利回升

  2011年,随着下游整车行业的整体疲软,以及原材料和人工成本大幅提升,直接将压力转嫁至零部件企业。毛利率和税前利润率分别同比下滑0.6和1.0个百分点至15.5%和7.4%。

  不过在中金公司看来,国内整车和零部件形成盈利剪刀差的错位无法长期维持,随着整车需求增长趋于平稳,原材料成本压力也将逐渐趋缓,零部件行业盈利将回升至合理水平。毕竟,无论从国际经验还是历史发展路径来看,零部件利润率普遍高于整车。

  此时,前期成本受压较严重的企业盈利可能出现较大的向上弹性。

  据统计,自2011年第四季度以来,钢材、铜、铝、塑料等主要原材料价格相比去年高点出现了10%至20%的回落,天胶价格回落幅度甚至超过30%。

  汽车零部件原材料主要包括钢材、铜铝、塑料以及橡胶等,占总成本比例约在60%至80%之间。华域汽车的主要原材料为塑料和钢,直接材料占比为70%。

  根据中钢协统计的CSPI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118.47点,是近18个月来的最低点。虽然随着天气逐渐转暖,国内市场钢材需求会有一定增加。但由于国内经济总体增速放缓,钢材供需矛盾仍较尖锐,钢材库存量偏高,后期市场钢材价格大幅回升的可能性较小。

  当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时,风险往往在零部件企业和下游企业之间进行分摊。如今,成本下降所带来的盈利弹性将直接与零部件企业挂钩。

  根据中金公司对零部件行业的选股思路,考虑到强势车企--上海汽车的匹配性,华域汽车首当其中成了多数买方分析师看高一线的公司。

  文=于青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