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世界大战

  亚马逊Kindle不但掀起一场阅读革命,也在经济危机之下,为IT业界开辟了一片新的蓝海,在它的榜样作用之下,越来越多的厂商加入了这场新的战争。

  看看已经或有意涉足电子书这片蓝海的大佬名字吧:亚马逊、索尼、谷歌、富士通、中移动、华硕、三星、华为、微星、方正、汉王……,电子书来势汹汹。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一场世界大战。

  群雄逐书每年春节,杨洪都会给记者发短信,介绍他致力推广的电子书发展到什么阶段。杨是广州金蟾软件董事长,也是较早在国内推广电子书产品的先锋。起初的日子并不好过,2006年,当他把一款款电子书展现给别人时,总有人会问:我们早习惯了用音乐、游戏和上网来打发乘车、堵车、等人的无聊时间,还有谁会喜欢阅读?

  当时,质疑的声音在国内外都不少,其中就包括苹果CEO乔布斯。2007年,亚马逊刚推出它的第一代电子书Kindle时,乔布斯就好好嘲笑了一番:“产品好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已经不再阅读了。”

  然而两年过去了,乔布斯们很快就发现,当初的判断是多么愚蠢。借助一部小小的Kindle,亚马逊不但掀起了一场阅读革命,更创造了一个并不亚于苹果的销售奇迹。

  经济危机冲击之下,全球消费电子市场持续萎靡,Kindle的成功,无疑开辟了一片新的蓝海。NextGen公司的最新报告显示,直到2013年,全球电子阅读器市场都将保持124%的年复合增长率,并将在2013年底突破25亿美元市场规模。按照这个速度,电子书无疑会催生一个令人艳羡的大蛋糕。而两年多来,这个巨大蛋糕的主角却只有一个,那就是Kindle。

  肥肉岂能让一人独吞?于是,在Kindle榜样之下,这个原本寂寞的行业,突如潮水般涌入了众多竞争者。

  曾经的失意者索尼,已决定携手谷歌卷土重来,即将于12月推出新的电子书ReaderDailyEdition,虽然比Kindle要贵100美元,但其搭载了Kindle所不具备的触控式屏幕,更可无线下载。早在2006年9月,索尼就推出了一款6英寸的电子书,但受限制于没有丰富便捷的图书内容,索尼不但没有占到先机,反而被后起之秀亚马逊超越。曾以一款EeePC引发笔记本电脑革命的华硕,现在也计划在电子书市场掀起一轮新的革命。据华硕内部透露,名为EeeReader的华硕电子书有两种方案,一种是造出市场上最便宜的电子书,售价165美元左右,远比索尼和亚马逊的同类产品低廉;二是突出强大功能,推出双屏幕电子书,不过价格也会限制在合理的水平。

  几周前,与电子书似乎并无关联的中移动总裁王建宙更是远赴台湾,与友达、鸿海等企业的高层密谈,并已下单鸿海旗下的富士康生产电子书阅读器。

  看看现在已经或有意涉足电子书这片蓝海的大佬吧:亚马逊、索尼、谷歌、富士通、中移动、华硕、三星、华为、微星、方正、汉王、翰林、易博士……,电子书大规模生产的时代已经到来,众多大牌的加入也注定了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是一场世界大战。

  由于厂商的热情大增,今年杨洪的生意自然也好了起来。当然,“忽如一夜春风来”之下,这个原本寂寞的行业,他一下子也多了众多海内外的竞争伙伴。

  榜样Kindle

  今年2月,亚马逊CEO杰夫·贝索斯,特意选择在传奇的摩根图书馆推出第二代电子书Kindle2。这个图书销售模式的颠覆者,正在颠覆书籍本身。

  颠覆是以继承的名义展开的。Kindle面对的是一个小众而挑剔的消费群。读书人对书籍本身有着难以割舍的热爱和依恋,他们本能地排斥在电子屏幕上读书的感觉:手机屏幕太小,读完一本书绝对是忍受而不是享受;电脑屏幕虽然大,但外界光源直射时容易反光,而且短时间阅读就会令眼睛疲劳。

  “我要的是一本书,而不是一台电子设备。”贝索斯选择了尊重传统。在日光下不反光,在暗处不晃眼,纸张的纹理和油墨的凹凸感,Kindle保护了传统的阅读习惯,改进它而不是取代它。和几乎所有新潮电子设备相反,Kindle的设计出发点不是创新,而是尽量模拟传统纸质阅读的体验,它的外形和重量都与一本平装书相仿,设计简单朴素,更采用了数字墨水(E-ink)技术来还原纸张和油墨的亮度和质感。屏幕本身不发光,不会刺激眼睛;页面显示后如不翻动,并不耗电,这又解决了待机时间问题。

  Kindle在阅读体验方面第一次达到了接近传统书籍的惊人水准,更大的诱惑是,你可以在美国境内的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以9.99美元的超低价、在60秒内买到任何想看的书。图书还不是唯一,Kindle还能提供《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福布斯》、《时代》等报刊的订阅及无线下载服务。它甚至还把大量独立作家、博客写手网罗进来,并催生了一个新的创作群体。现在,就连恐怖小说之王StephenKing也开始独家在Kindle商店发行新作。

  截至今年6月,可供Kindle用户下载的数字内容已增至30万种图书、29种杂志和38种报纸。它的火爆,使与之合作的移动运营商Sprint也受益匪浅,这个将硬件、庞大客户群和电子图书销售融为一体的终端产品,已经发展出一个通过无线网络提供数字内容的新市场。

  今年2月,花旗集团的数据显示,去年Kindle销量为50万台,与苹果iPod刚面市的年销量相匹敌——要知道,iPod的销售范围可是全世界,Kindle的目标市场仅是美国!Kindle2的来势更加凶猛——刚发布还不到两个月,其销量就已接近30万台。

  下一个上网本

  中移动总裁王建宙的台湾之行,高朋满座,除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等待在王建宙会客室之外的,还有长长的一串名单:面板厂商如元太、友达、台积电;组装厂商如英华达、华硕、鸿海、广达、佳世达、振曜等。他们清楚中移动拥有的巨大市场:5亿移动电话用户(其中无线音乐用户3亿),手机报用户4000万,这些都是电子书阅读器的潜在市场。

  想象空间巨大,但电子书迄今为止的销量仍维持在数十万的量级,如何使潜在市场转化为现实利润?最主要的瓶颈还是价格。

  IT业界均清楚,时尚电子产品,如iPod、PSP等的价格往往在一千元上下,降入一千元门槛,销量就可能出现井喷。与之相比,目前主流电子书的价格仍然高高在上,Kindle2的零售价甚至已同有补贴的中移动G3上网本相差无几。没有足够的价格落差,电子书的销售数量显然不会乐观。

  这也是中移动在正式出手电子书市场之前,走访台湾的原因。台湾的友达光电参股掌握核心技术的SiPix,电子书代工大厂元太全资收购了数字墨水的主要研发者E-ink,富士康长期代工亚马逊Kindle……,可以说,台湾IT业继控制了台式机、笔记本电脑的硬件制造环节后,亦掌控着新兴的电子书市场。

  有着完善的代工产业链,掌握着核心的技术,低廉的人力成本,众多厂商的参与热情,市场还有了一个成功的榜样Kindle……,电子书成为下一个上网本的条件显然已经全部具备。某种意义上而言,电子书市场的门槛甚至比上网本还要低。

  不过,中国企业能否在这场世界大战中赢得成功,显然不取决于硬件,而是取决于软件——能否建立丰富便捷的内容供应系统,即电子书库。Kindle在美国的成功,与亚马逊世界第一网上书城的地位密不可分。

  硬件繁荣的背后,是国内中文图书内容市场的萧条。在中国,所有厂家都还只是在卖硬件,这是众多厂家最大的硬伤。各大图书出版机构由于版权和体制原因,介入电子图书销售的热情也不高,厂商不得不自己搭台唱戏,建立起空空如也、乏善可陈的电子书城。以汉王为例,阅读器预装的500本多为四大名著等,书城中能供下载的新书少之又少。

  内容资源的匮乏,让厂家对正版版权的保护无从谈起,考虑到特有的国情和用户接受度,国内电子书仍只能允许用户自行下载和阅读没有版权加密的多种通行格式文件。在无法掌控海量内容资源前,只有支持更多的格式,让用户自己去拷贝盗版才能生存下去。国内电子书的这种轨迹与当年VCD往“超强纠错”的方向发展是何其相似。现在,在佛山、东莞等电子产品加工聚集地,已经出现了专门加工各种“山寨版”电子书的厂商。对他们而言,用E-ink面板、无线模块等组装出一台电子书实在轻车熟路。而一旦控制了核心技术的元太科技等也采取商业普及策略,扮演“联发科”的角色,电子书的价格很快就面临雪崩,市场也将再次陷入山寨化的绝境。

  中移动的算盘

  中移动着意招安台湾和内地电子书厂家,扶持电子书产业生态环境,其用意显然不在终端设备本身,而更加看重其对3G移动增值业务的拉动作用,其发展思路与此前力推G3上网本类似。

  上网本承载的网络浏览、听音乐、观看流媒体、即时聊天、收发邮件等,都是以“消费”内容为主,这些活动带来巨大的数据流量,对飞信、139邮箱、无线音乐等重点业务也有明显的黏合力。中移动因此才不惜重金,对上网本厂家予以补贴。而在电子书这个新产品,又能为中移动提供一个崭新的业务模式:运营商可以一边提供终端,一边提供内容,同时还可按流量收费。这也是电子书作为增值业务平台背后隐藏的一个新的产业链。

  早在今年5月,中移动已经明确汉王、华为等四家企业成为首批电子阅读器的定制厂家,并同样予以补贴。通过这一策略,运营商将终端厂商彻底定位为“打工者”的角色,而中移动,才是这个产业生态的最终掌控者。

  与此同时,中移动开始从价值链的另一端——数字阅读内容着手,通过建立一个以电子书为核心的资源运营平台,整合各出版社和网络原创网站,扩充在3G网络上的数字图书内容应用,这也将成为其极力打造的移动网上商城(MM)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中移动的大手笔动作,中电信、中联通也在酝酿自己的电子书阅读平台,一场静悄悄的竞争又将展开。或许,他们又都是同一个战壕内的战友,真正的竞争对手,是消费者难以逾越的阅读习惯。特别是大行其道的手机阅读,与年销量不足100万台的电子书阅读器相比,去年包括iPhone在内的全球支持电子书下载功能的高端手机销量达到了2.95亿台,可供下载入手机阅读的图书资源更是近乎无限。

  据统计,近期AppStore里应用数量增长最快的分类居然是书籍,但这只不过是一个开始。今年6月,亚马逊已经发布了KindleforiPhone应用,让iPhone和iPodtouch用户能够访问和购买亚马逊在线电子书店里多达24000多种电子书,几乎囊括了绝大部分畅销书。贝索斯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阐述了Kindle的商业模式,即将硬件业务与电子书店分开探讨——Kindle电子书不仅可直接通过Kindle阅读器订阅,还可通过苹果iPhone查阅。这对于刚刚成长的电子书阅读器市场来说,不知道是不是个好消息。

  但对移动这样的产业链通吃的巨人而言,并没有什么大不了——我既可以提供电子书终端,也控制着移动终端,还有自己的图书内容,用手机还是用电子书阅读,我都可以提供。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