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业绩分化:悦达、长城领跑 一汽轿车垫底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汽车,悦达,长城,一汽轿车
  • 发布时间:2012-12-03 15:06

  11月23日,广州车展正式拉开帷幕,一场香车美女的盛宴再度华丽上演。但在一片繁华背后,汽车厂商却不得不面对行业增速放缓,甚至赔本赚吆喝的窘境。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11月初发布的数据,今年前10个月,国内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572.01万辆和1570.0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56%和3.56%。

  这与汽车业产销两旺的2009年和2010年相比可谓江河日下。2009年国内汽车产销量增幅达到40%以上,2010年也达到30%以上。2011年,汽车产销量增幅则回落至0.84%和2.45%。虽然今年汽车产销量有所提升,但增幅仍较为缓慢。

  根据《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统计,今年前三季度,23家上市车企(申万二级行业中的汽车整车类公司)的营业收入同比仅增长8.68%,净利润则同比微增3.79%。“微增长”已成为车市关键词。与此同时,国内汽车企业的盈利水平也迅速分化,可谓几家欢乐几家愁。其中,前三季度,13家上市车企的营业收入同比下滑,16家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缩减。

  国泰君安汽车行业分析师白晓兰预测明年车市销量仍不容乐观,增速在5%以内。群雄逐鹿,谁将胜出?车企的盈利能力成为其未来能否胜出的关键因素。为此,我们根据相关财务指标对23家车企的盈利能力做了综合评价,最终结果显示,悦达投资和长城汽车当前的盈利能力最强,而一汽轿车和亚通客车最弱。

  企业当前盈利能力不足、净利率水平下降,多数受到销售期间费率大幅提升的影响。与此同时,汽车经销商库存居高不下,车企自身库存攀升,也将成为诸多车企2013年业绩增长的绊脚石。

  净利率仅6.2%陷落“微增长”

  据悉,截止到广州车展开幕,今年国内举办的大大小小的车展已达239场,平均不到1.5天就有一场。在一阵锣鼓喧天的吆喝背后,今年汽车产销量增速确实较去年有所加快,但是今年国内汽车厂商的盈利状况却并不乐观。

  根据中汽协11月初发布的数据,前10个月国内汽车产销量分别同比增长4.56%和3.56%,较2011年0.84%和2.45%的增幅有所改观,但其增长速度仍在个位数徘徊。

  市场行情略有好转,但上市车企的盈利却没有出现多少改观,一些车企甚至陷入严重的亏损之中。今年前三季度,23家上市车企合计实现营业收入6153.3亿元,同比仅增长8.68%,合计赚到的净利润仅为278.6亿元,同比仅增长3.79%。

  在净利润增幅还不如营收增速的背后,反映上市车企盈利能力的销售净利率指标也跌至谷底。根据我们的统计,前三季度,23家上市车企的平均销售净利率为6.2%,较去年下降0.5个百分点,这也是最近三年以来车企销售净利率创下的新低。

  与此同时,23家上市车企盈利出现分化。今年前三季度,在23家车企中,13家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滑,16家公司净利润较上年同期缩减。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的上市车企仅有7家,包括金杯汽车、ST宝龙、福田汽车、长城汽车、宇通客车、安凯客车和上汽集团。

  这些上市车企中,亚星客车净利润下滑最明显,其前三季度营业收入7.4亿元,同比增长42.35%,但净利润却亏损952万元,同比下滑191%,成为典型的“赔本赚吆喝”的公司。今年亏损额最高的公司是一汽轿车,其前三季度已亏损3.1亿元。

  国泰君安汽车行业分析师白晓兰认为:“中国汽车市场的高速增长期结束,将进入个位数的微增长时代。厂商、经销商降价和库存压力加剧,买方市场格局形成,预计2013年销量增速在5%以内。”

  悦达、长城盈利能力领先

  在日渐激烈的竞争格局下,未来哪些车企有望更胜一筹?公司自身的盈利能力成为影响胜负成败的关键因素。为此,我们将23家上市车企的财务指标进行对比,得到2012年上市车企盈利能力排行榜。

  我们的综合评分结果显示,悦达投资以44.3分(满分50分)的得分位居榜首,长城汽车则紧随其后,两家车企的盈利能力遥遥领先。亚星客车和一汽轿车均以负分垫底。

  根据市场上通用的盈利能力测评指标,我们此次测评选取了5项财务指标作为评分依据,分别为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净利率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资产收益率。

  其中,净资产收益率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最核心的指标之一,也是被股神巴菲特最为推崇的指标之一。巴菲特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最核心的指标就是净资产收益率。他认为这一指标也是衡量企业长期业绩的最佳指标,且其建议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资产收益率作为重要参考指标。

  根据上述5项财务指标,23家上市车企盈利能力座次排定。其中,悦达投资夺冠存在较多侥幸因素。这是因为该公司经营模式较为特殊,公司主营业务为纺织、煤炭、拖拉机等,这些经营项目当前均不太景气,为其贡献了近九成净利润的业务来自于与上述主营并不相关的汽车。

  公司在汽车业务上的收入主要通过其联营企业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悦达起亚”)获得,其取得的收益按照权益法计入公司账内,并最终计入净利润中。这一记账方式令其与净利润相关的财务指标均偏高。在将上述投资收益直接计入净利润后,导致其销售净利率高达49.69%,遥遥领先于其他车企。

  今年中报数据显示,东风悦达起亚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10亿元,实现净利润18.99亿元,其销售净利率为9%,在业内属于中等偏上水平。

  不过,由于钓鱼岛事件的升级,悦达投资成为日系车销售下滑的最大获益者之一。因为公司依赖的汽车业务以生产韩系车为主。日韩系轿车在市场存在较强的替代性,未来日系车的衰落将有利于韩系车抢占市场。

  与悦达投资不同,作为自主汽车品牌,长城汽车的盈利能力则是不掺水分的。从这一方面看,长城汽车可以称得上是汽车厂商盈利能力排行榜上的“隐形冠军”。公司26%的毛利率、20.8%的净资产收益率(扣除)均为其赢得了不少加分。

  凭借优秀的盈利能力,长城汽车在今年创下了不俗的业绩。其财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收入294.6亿元,同比增加37.8%;实现净利润38.4亿元,同比增加50.6%;且其三季度单季盈利创下新高。

  公司业绩的大幅增长,主要源自其自主品牌哈弗H6销量稳定且其新推入市的哈弗M4在小型SUV领域独占鳌头。哈弗M4因质优价廉在业内几乎没有与之匹敌的竞争对手。而随着城市SUV的盛行,长城汽车的盈利水平仍有望保持较高水平的增长。

  与上述盈利能力突出、业绩拔尖的企业不同,今年上市车企盈利出现严重分化。一汽轿车、亚星客车等公司业绩出现大幅下滑,经营陷入亏损。其中,亚星客车盈利能力综合得分最低,排名垫底。一汽轿车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则分别下滑29.5%和141.3%。

  销售费用率大涨吞噬业绩

  与往年相比,今年上市车企的盈利能力均有所下滑。以反映盈利能力最核心的指标净资产收益率(扣除)为例,在存在可比数据的21家公司中,今年前三季度,除金杯汽车外,其余车企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资产收益率均较去年同期出现下降。在该项财务指标上,一汽轿车由去年前三季度的8.6%下降到今年的-3.96%,企业经营陷入亏损。此外,在反映盈利能力的另一重要指标销售净利率上,逾半数上市车企也表现不佳。

  细究这些公司盈利能力指标下降的原因,与其销售期间费用率【计算公式:(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收入×100%】上涨过快不无关系。

  如盈利能力得分最低的亚星客车,其今年前三季度的销售费用高达4541万元,较上年同期上升46.01%。公司解释称,销售费用较同期有较大幅度上升,主要原因是为支撑销售增长而支出了大量费用。

  根据我们的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有19家车企的销售期间费用率较去年同期上升。其中,一汽夏利、一汽轿车、悦达投资等的销售期间费用率同比均增长了4个百分点以上。

  今年严重亏损的一汽轿车,在财报中解释其亏损原因时称,公司汽车产品在市场上出现了滞销,而为了提升销量采取的促销行为,扩大了公司的财务缺口。

  今年以来一波又一波的车展,则是车企的销售费用大幅提升的一大推动因素。

  此外,部分车企销售成本率的上升也吞噬了公司业绩。销售成本率上升较多的企业包括上汽集团、一汽夏利等等。

  经销商存货高企成盈利绊脚石

  除了费用上升外,库存也是令车企头疼的问题。

  今年以来,由于受到部分城市限购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汽车销售市场冷清了许多,汽车经销商库存也一路攀升。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排名,国内规模较大的三大汽车经销商为广汇集团、庞大集团和国机汽车。2011年,广汇集团以主营业务收入640.88亿元的成绩,首次超越庞大集团,位居国内汽车经销商第一名。庞大集团和国机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以554.55亿元和508.21亿元的成绩位居第二和第三。

  在上述三家公司中,后两家公司已经上市,其存货数据很容易拿到。根据两家公司的财报,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庞大集团和国机汽车的存货分别为102.2亿元和122.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5.7%和556.0%。

  国机汽车的存货增长尤为显著,其存货余额从去年三季度末的18.7亿元骤增到今年三季度末的122.9亿元,目前其存货总量已经超越了国内汽车经销商龙头庞大集团。

  高企的库存,已令两大汽车经销商不堪重负。今年前三季度,两家公司均陷入亏损,庞大集团净利润同比下滑140.3%,国机汽车净利润同比仅增长17.2%。

  经销商仓库中滞销的汽车,已经间接导致上市车企的库存攀升。从车企自身存货来看,今年前三季度,23家车企的存货总额为691.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了近80亿元。

  一方面是汽车经销商库存高企,另一方面是汽车销量增长缓慢,这无疑令利润本就微薄的车企雪上加霜,其未来盈利增长将继续受到考验。■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