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笑因缘 笔尖探路 探张恨水京华故居

  • 来源:时尚北京
  • 关键字:金粉世家,张恨水
  • 发布时间:2013-01-17 10:50

  电视连续剧《金粉世家》在前几年热播,剧里陈坤饰演的纨绔多情的金燕西和董洁饰演的素净雅致的冷清秋之间发生的凄美爱情故事,想来大家都印象深刻。而这部《金粉世家》的原作者却没有太多人关注,他就是张恨水。

  “恨水”这一笔名,取自于南唐后主李煜的“愁花恨水生”词句中。张恨水是位影响深远、功力深厚的大作家,他的读者众多,上有鸿儒,下至白丁。

  在他人生的72个年轮里,有40多年工作和居住在北京(除抗战约九年时间在南京、重庆等地)。在这40多年中,大部分时间先后居住在未英胡同、北沟沿(今赵登禹路)和砖塔胡同,其中在砖塔胡同居住时间最长,约16年,直至逝世。

  其人:

  张恨水(1895-1967),原名张心远,祖籍安徽潜山,岭头乡黄岭村人。他在近半个世纪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一百多部通俗小说,其中绝大多数是中、长篇章回小说,总字数近2000万言,以《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八十一梦》四部长篇小说为代表作。在小说之外,他还写有大量文艺性散文和新闻性散文,再加上3000首左右的诗词和一些剧本,全部作品在3000万言以上。人称“章回小说大家”、“通俗文学大师”、新闻战线上“徽骆驼”。他不仅是当时最多产的作家,而且是作品最畅销的作家,有“中国大仲马”、“民国第一写手”之称。

  张恨水虽祖籍安徽潜山,但因随父亲任职而在江西上饶出生。父亲去世后,因家境贫穷而辍学,后在蒙藏边疆垦殖学堂肄业。此后成为一名报人,同时开始文学创作,并于1919年秋天来到北京,这一年他24岁。

  张恨水到北京开始在《益世报》做校对,也曾在上海《申报》驻京办事处做编辑。在当时“五四运动”浪潮的影响下,他像那个时代进步的青年人一样关心时事,对创作小说、发表作品的欲望渐高。

  1924年开始,张恨水的小说《春明外史》在报纸上连载,吸引了大批读者,推动了报纸的发行量,以至于北京的几家大报,都出面邀请张恨水发表小说。这时候的张恨水将满而立之年,以《春明外史》叫响了北平,逐渐走向了人生的成功之路。

  未英胡同 事业走向巅峰

  1925年以后张恨水在《世界晚报》、《世界日报》两报担任主编和主笔。此时的张恨水经济状况大有改善,以每月30块银元租下了宣武门内未英胡同30号的大院子。

  未英胡同是一条南北向的街道,胡同南口与宣武门东大街相接,北口与西绒线胡同相通。这条街道是清代皇家“喂鹰”的地方,取其谐音后来称为未英胡同。

  张恨水租住的这所院子前后五进,几十间房,院落宽阔,全家二三十口人都住在一起。张恨水的书房在中院,院子里栽种着一棵两百多年的老槐树。张恨水的后辈回忆起来说:“那时每到夏天的夜晚,槐花飘香的季节,全家人都聚集在老槐树下乘凉聊天,其乐融融。”

  但当我前往未英胡同寻找30号的故居时,发现整条未英胡同都被拓宽了,只有胡同的南北两头还剩下三两间以前的老房子。细细寻找门牌号,在胡同的北口路西仅剩的两间老房墙上发现了未英胡同25号的门牌号,想来对面应该是曾经30号张恨水故居的所在地,可是现在已经盖起了高高的楼房,以前旧宅的踪影一丝也寻不见了。

  1928年是张恨水写作最忙的时期。这一年,他竟同时有《春明外史》、《春明新史》、《金粉世家》、《青春之花》、《天上人间》、《剑胆琴心》6部长篇小说在不同的报刊上连载,6部小说的人物、情节、进程各不相同,如此超群出众的写作才能,确非常人所能想象。当时,文友中风传:每天晚上九点,报馆来索稿的编辑便排队等在张家门口,张恨水低头在稿纸上奋笔疾书,数千字一气呵成,各交来人。甚至有一日,他坐在麻将桌上上了瘾,报馆来人催稿子,他左手打麻将,右手写,照样按时交稿。

  当时,高官政要纷纷以结交张恨水为荣。蒋介石、宋美龄前往看望,张恨水客气接待,却让佣人送其出门。张学良派副官赴京,邀张做文化顾问,挂个虚职,月薪100大洋,张恨水却以“君子不党”婉拒。据说在那个年代年轻的毛泽东,也曾亲自到未英胡同的张恨水住宅拜访过。

  “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了我国东北,张恨水为参加北平人民抗日动员集会走上街头,且被拘捕上了囚车。后来他又以小说为武器呼吁抗日,被日伪列入黑名单,而被迫离开了北平,出走南京。1946年2月张恨水所在的《新民报》由南京迁北平,张恨水也携家眷回到北平。

  北沟沿胡同 用稿酬买下的四合院

  抗战胜利后,1946年2月,回到北平的张恨水选定了北沟沿胡同一处有30多间房的四进四合院作为自己在京的新居。《新民报》的老板陈铭德夫妇送了一套很好的家具,而张恨水自己又添买了些红木家具,一套房子加上红木家具,按现在的价值算来,估计少说也要几千万。而您能想象得到吗,这全是张恨水用写稿挣得的稿费买下的。

  张恨水是个多产作家,他一生写下的文学作品有中长篇小说120余部,3000多万字,这在所有小说家中可以说是拔了头筹。不仅如此,张恨水的小说部部都是畅销精品,而且是一版再版。张恨水小说稿酬之高,在当时无人能比。其名作《啼笑因缘》据说再版有20多次,这还仅仅是指正式出版的数量。

  张恨水在北沟沿胡同买下的这所四进四合院,门牌甲23号。如今的北沟沿胡同改造成了赵登禹路,一路北行,在马路的东边找到了赵登禹路甲24号,马路对面却和未英胡同一样,都是高楼,早已不见旧宅的踪影。

  张恨水自己有不少诗文描述了北沟沿胡同这间院子里的景色。他有一首诗咏院里枣树开花:“小坐抛书着古茶,绿荫如梦暗窗纱。笞痕三日无人迹,开遍庭前枣子花。” 可以想见,已到知天命之年的主人坐在中厅里一边品茶,一边恬静地歇息。看着绿荫遮挡着窗户,雨后青苔铺地,庭院的枣树开了花,一股让人惬意而满足的感觉油然而生。

  砖塔胡同 最后的归宿

  张恨水晚年,突发脑溢血后,写作数量大减,经济状况大不如前。早年,张恨水曾将所存稿酬换成10两黄金,存在大中银行经理王锡恒处,不料王锡恒趁着局势混乱竟然卷款逃了。张恨水没了积蓄,只好卖掉北沟沿的大宅子,搬到砖塔胡同西段只有一进的小四合院,张恨水在这里度过了他人生最后的岁月。

  砖塔胡同是一条东西向的街道,沿着赵登禹路一直南行,便能找到,两地相距不远。张恨水刚搬进时,曾写了一篇《黑巷行》描述这个小胡同的景象:“出我的家门,黑的走上门前大路,上闹市,又要穿过一条笔直长远的大胡同,胡同里是更黑,我扶手杖,手杖也扶着我。胡同里是土地,有些车辙和干坑,若没有手杖探索着,这路就不好走。在西头遥远地望着末头,一丛火光,遥知那是大街。可是面前漆黑,又加上几丛黑森森的大树。有些人家门前的街树,赛过王氏三槐,一排五六棵,挤上了胡同中心,添加阴森之气。”这段文字的描写也反映了张恨水当时的心境。

  沿着胡同西口往里走,胡同里张恨水笔下的土路,已经被柏油路面代替,加上刚下完雪,道路泥泞。一路上遇到好几棵古树,想来这应该就是《黑巷行》里描写的“挤上了胡同中心”的街树吧。

  张恨水的这处故居在砖塔胡同95号,原门牌43号。从胡同里的门牌号我推断,它应该在胡同的西口。可是从西口往里走,越走门牌号越小,心里不禁怀疑是不是自己走过了。按照门牌号重新一间一间地找过去,我又走回到了胡同的西口,仔细打量眼前这崭新的楼房,或许张恨水家的四合院曾经就是在这里吧!

  在网上搜索到一些文章,字里行间发现了关于这间故居的只言片语。这是一座一进的小四合院,三间北房,中间屋是客厅兼饭厅,东屋是张恨水的书房兼卧室,西屋是家人的卧室。院子里还有东西厢房各两间,南房三间,是给其他亲属居住的。

  张恨水身体渐渐恢复以后,在砖塔胡同的住宅里,他凭着顽强的毅力,陆续撰写、发表了十几部中、长篇小说。1967年2月15日,农历正月初七早晨,张恨水突发脑溢血,从此告别了这个他曾无数次描绘过的冷暖人间,走完了自己的人生。

  栏目主持 图片提供:陆杨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