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左鸣企业强而不大开玩笑

  • 来源:英才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0-01-08 11:20
  关于跨国合作

  《英才》:GE为什么愿意与中航工业以50%:50%的持股比例组建合资公司?

  林左鸣:因为GE公司在航空领域,应该说是它开创这么一个合作的先河,比如说他跟原来的SNECMA公司现在的Safran搞了一个CFM国际发动机公司,已经30多年了,那么这个合作就是50对50的,在国际合作领域里传为佳话。

  GE自己也觉得应该再创造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这样一种国际合作的模式,赢得企业最好的效率,于是他们选中了跟中国合作。这样一件事情应该说在航空界是一个巨大的事,不搞航空的人可能对它的重要意义理解不到。

  《英才》:整个跨制度、跨背景、跨文化的谈判,你觉得最难的是什么?

  林左鸣:说老实话,伊梅尔特和我有这这样一个想法,我们这样做将会改变世界的航空产业发展史,所以应该说我们是一个两个新手联手,当然也是两个世界500强的强强合作。

  所谓新手就是我们两个企业都拥有军机的能力,但是民机都刚刚起步。整个谈判过程中,战略上是完全趋同的,我们的战略目标是趋同的,认识理念也是趋同的,而且我们都知道要创造新的商业模式,我们将以新的商业模式形成对全世界资源企业构建集成网络,这个符合我们集团化的战略,也符合GE公司的战略,剩下的就是利益问题,这里面涉及到利益博弈,需要谈一下,但是总体上我们的谈判没有太大的障碍。

  关于整合

  《英才》:我们注意到,从2009年1月到现在,每个月都有差不多一两家专业公司诞生。

  林左鸣:这是我们的原则,采取母子公司机构,子公司先组织成立专业公司。不但成立专业公司,而且我们引入战略投资者,比如说是我们的直升机公司,天津市投了40亿,我们的发动机北京市也投了30亿左右,我们的通用飞机公司珠海市投了30亿。

  这些专业公司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圈,或通过引进的战略投资者,将来都有可能上市,他们不会吃亏,但反过来也促使我们完成了专业板块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规范化运作。

  《英才》:中航工业合并一年来,你觉得主要压力是什么?

  林左鸣:只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尺度来衡量,什么问题都能解决,所以我觉得尽管并购中合作是最重要的,实际上就是一种思想观念的统一,价值观取向的一致。要做到这一点,一切按照市场规则来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来做,问题就容易化解。

  《英才》:内部整合达到你想要的状态,还需要多长时间?

  林左鸣:不能等太久,我们提出一个观念:“再造魂魄三年时间”。所谓的“魂”就是要在整个团队中树立起一种精神,而所谓的“魄”就是按照现代企业构建新的企业组织。我们想2010年是一个攻坚阶段,3年必须基本上把大局确定下来。

  《英才》:你说到攻坚,最难攻的是什么?

  林左鸣:思想观念。还有鱼和熊掌兼得,既能推进改革,又不影响我们企业的发展,这个很重要。

  关于强大

  《英才》:中航工业第一年进入世界500强,你怎么看待这件事?

  林左鸣:就是说我们迈进了国际企业俱乐部。尽管这500强是以规模来衡量的,但是我觉得规模很重要,我们经常喜欢说一个观点,航空工业做强不追求大,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你真的强,你的产品和服务一定在市场上有很强的竞争力,那就不可能不大。

  中国的词汇很有意思,“强大”一词,“强”和“大”是紧密相联的。该怎么看一个强的企业不大呢?一个很强的企业,技术上很先进的企业,市场占有量很小,这不是开玩笑吗?如果你市场细分做高端产品,必然在高端产品领域一定是几乎全覆盖,才称得上强,否则怎么叫强?所以说这个是很错误的观念。

  我们现在中国有一些企业,用这个做幌子,来回避自己商业精神的不足、企业家精神的不足,我挺强、我有优势,结果我市场份额只占一点。所以我们觉得进入世界500强,是有意义的。它是用规模来衡量的,哪怕你是亏损,但是你有那么大的规模。作为一个很强的企业,技术上很有竞争力的企业,产品卖不出去,那叫强吗?所以说进入世界500强,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种名声,既是要塑造企业品牌价值,更重要的是要树立一个正确的观点。

  我们军工确实有很多尖端技术,很多人满足于此,不计成本抠出来,但是缺乏追求商业成功的精神,而追求商业成功,你必然要有市场占有量,所以说进入世界500强,很重要的是对我们传统观念的冲击。

  《英才》:外界对央企的整合颇有微辞,通常政府意志大于市场意志。

  林左鸣:通过市场企业一个一个吃,我形容它为串联式整合。串联式整合,是一口一口吃,他的做法是随着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市场占有率形成,在竞争过程当中把同类的对手逼到墙角去。

  还有一种是价值链串联,就是我做个东西做的很好,跟我配套是为了提高我整个产业的整体效益,我把它下一个延伸、串联,这两种串联,是市场机制的方法串联。

  我们来不及,我们的做法是提取公因子,合并同类项。这个不是通过市场机制自然而然形成的,不像那种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的并购。那么这里面就涉及到行政性的力度比较大,这可能带来思想上的一些冲撞。

  关于财富标志

  《英才》:你是一位企业家,也是一位著述颇丰的经济学者,你怎么看待此次经济危机的发生?是否是因为虚拟经济搞得太过头了?

  林左鸣:这次金融危机真正的结症大家是不是就已经找到了?我自认为我好像是找到了,前段时间发表过文章,我认为根本性的问题是财富标志供应不足,包括这次迪拜金融危机,包括最近黄金的上涨。

  整个世界危机的结症就在这里,就是满足人们聚积和储存财富的心理需求的财富标志供应是不够的,而且也是不规范的。这个问题不解决,这种经济危机会不断地出现,而且复苏的越快,可能出现的越快。

  我认为新技术的发展,很难做到可持续,IT技术完了,马上找到一个新的技术替代它,不太可能。这就造成整个经济发展形成电磁波效应。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就像电磁波,当技术推动发展到一段时间之后,第二个周期就是以人文为动力的发展。实际上,在经济危机的时候已经出现了,最近特别火的就是文化产业,动漫、电影特别的火。那么这段时间就要酝酿新的技术,现在完全把宝压在新技术上其实是很危险的。因为新技术一波接一波,要让它接连不断,几乎不可能。它一定有断档的时候,新技术一有断档,经济就不可能持续发展,但是现在人们已经受不了经济不增长。

  而现在商品价值主要体现在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为了表现快速积累的财富,人们往往就要购买财富标志性的商品。那么就导致财富标志相对供应不足。

  《英才》:你认为现在泡沫的形成是因为财富标志太少的原因?

  林左鸣:对,财富标志供应不足,而且不规范。使得现在很多财富标志都泛化了,什么都来当财富标志。《英才》:比如房地产?

  林左鸣:是的,房地产不用说了,所谓投机性购房实际上就是把房地产作为财富标志来买。还有最近不断出现了很多古董、艺术品的拍卖都是天价。钱没地方去,大的投资基金也只能囤积现金,投行去囤积现金,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财富几乎没有了栖身之处,这个问题不解决,那经济危机就变成接连不断的经济危机。

  那么一个国家如果能够建立一个规范的财富标志体系,也可以有效的调控市场的现金流,也就是它的流动性。最近刚刚发了一个50年期的国债,我认为这种东西基本上算是财富标志了,它能非常有效的调控流动性。如果是各国中央银行没有能力调控流动性,那就很可怕了。单纯靠收利率这些东西看来已经不行。

  如果说世界各大国的中央银行不建立一个很好的财富标志体系,而且通过财富标志来调控流动性,那么这个经济危机始终是要存在的。

  《英才》:像美国倡导碳交易,是不是也在创造财富标志?

  林左鸣:碳交易、新能源,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就是说美国已经看到了IT之后,下一轮新技术来不及出来,要做转基因技术,对整个人类风险太大了。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