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世无争的美丽

  • 来源:精品生活
  • 关键字:旅行,琅勃拉邦,布施
  • 发布时间:2013-08-23 16:57

  最美好的事物,往往是偶然所得的。以前我做梦也没想到,自己出国旅行的第一站,会是国土形状像鸭掌一般的老挝,但到了琅勃拉邦,心里就暗暗地庆幸自己初出国门的第一站会是这个宁静安详、美得无与伦比的小城。

  起大早去看布施

  认识琅勃拉邦的美丽,是从她的名字开始的,初次听说,就觉得这个名字很有韵律,念起来琅琅上口。8世纪,一位老族首领统一老挝全境,建立古澜沧国,并在湄公河与南康河交汇处建立了王国都城,取名香东香通,这就是琅勃拉邦的前身,古澜沧国也一度成为中南半岛上最强大的国家。13世纪,小乘佛教在老挝兴起,被奉为国教,当时的国王通过与柬埔寨王室联姻,得到一尊来自斯里兰卡的勃拉邦金佛,奉为国宝。15世纪老挝迁都万象时,把勃拉邦金佛留在故都,从此香东香通也就更名为琅勃拉邦,意为勃拉邦金佛之都。

  在琅勃拉邦人的一天当中,清晨的布施算最重要的一件事,天没亮,家家户户早早地起来准备好糯米饭和水果,安静地跪在路边的地上,等待附近寺院僧人们的到来,再虔诚地把食物放进路过僧人的钵盆里。老挝人信奉的小乘佛教,要求僧侣过午不食,僧人们一天早午餐的食物,也全靠清晨布施而来。如今,一睹这项历经千年而风雨不断的古老习俗,已经成为游客来到琅勃拉邦必做的一件事了。

  我和菜菜清晨五点半起来,走到希萨万旺大街上,这是琅勃拉邦旧城的主干道,也是清晨布施最集中的路段。此时天还没亮,一层薄薄的晨雾笼罩着小城,显得安详、静谧,等待布施的民众已经早早地跪着守候在路旁,每个人前面都放着一个小竹篮,里面备好供奉僧人的糯米饭和水果。六点左右,游人中一阵骚动,只见一队身穿橙黄色僧衣的僧人出现在大街上,队伍由老及少,队列整齐,僧人们手捧钵盆,队伍缓慢地行至布施民众的前面停下,带头的僧人先走到第一位施主的前面,略微欠身,放低手上的钵盆,布施的人便拿起竹篮,往里面放入一把食物。整个过程中完全没有语言的交流,僧人们欠身行礼的姿态不卑不亢,而布施者也低眉回礼,施与受都有一种安然与肃穆。

  僧人收到食物后继续往前,走到下一位施主前面获取布施,而第二位僧人也同时走到第一位施主的前面,重复同样的动作,整个队伍如是鱼贯往前。面对僧人们这份无欲无求般的淡然,我忽地明白,有些东西不是一定要拍下来,当那一刻体会到、感动了,便足够好。

  喧闹市井小调

  布施结束时已近早上八点,在那之后,新一天的生活便开始了。

  市场的小贩摆出摊档,餐馆的伙计也打开门营业。我和菜菜在路旁小歇一会儿后,走到Joma Café,在慵懒的阳光下享用一份悠闲惬意的早餐。

  早餐后,我们各租一辆自行车游览琅勃拉邦。琅勃拉邦由新城和旧城两部分组成,旧城位于湄南河与南康河汇合处的狭长半岛上,是琅勃拉邦的历史街区,也是游客的聚集区。

  沿着希萨万旺大街骑行,道路两旁是一间间从近代法国殖民时期保留至今的老旧别墅改建而成的旅馆和餐厅,精致而有格调,一条条小街巷从希萨万旺大街向左一直延伸到湄公河边,向右一直延伸到南康河边。这里没有现代化的楼房,只有一栋栋法国殖民时期保留至今的混合着法式典雅与老挝风情的别墅,掩映在街巷里那郁郁葱葱的繁茂植被之中,懂得生活的琅勃拉邦人在这些别墅的院落里栽花种树,再养上几只小猫小狗,日子过得悠闲自得。

  穿过街巷,著名的香通寺就安居在靠近湄公河与南康河汇合处的那一隅,琅勃拉邦是老挝佛寺最密集的地方,小城不大,却据称有36座佛寺。香通寺是其中最古老的一座,建于15世纪,踏入寺庙,虽没想象中的恢弘,但一派古色古香,主殿斜斜地低垂着几乎到地的深色木雕屋檐,檐下金光闪闪的墙壁上刻满精美的鎏金佛像,栩栩如生,主殿侧面的墙上是香通寺标志性的生命之树图案,生命之树由五彩琉璃拼贴而成,在阳光的照射下更显枝繁叶茂、色彩斑斓。主殿之外的其他小殿堂同样是低垂到地的屋檐,檐下的墙壁,却是用五彩琉璃拼贴而成的古时老族人在田间农作、山间捕猎、节日庆典和朝佛礼佛的场景,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古时琅勃拉邦人的日常生活跃然于墙上。寺庙内绿树成荫,鲜花盛放,三三两两的游客不时穿梭其中,偶尔有顽皮的小和尚奔跑而过,午时的香通寺平静而安详,让我们久久流连于内。午后从香通寺出来,我们继续骑着自行车,徜徉于湄公河边的马路上,马路没有现代城市的车水马龙,只有偶尔一辆小汽车或三轮摩托驶过,不影响小城的清幽。

  有人说在琅勃拉邦,就连时间也会因为慵懒而变慢,于是我们就把自行车停在一边,静静依偎着坐在河边,望着对面的青山碧水,决定让时间继续慢下去。

  或许是因为对佛的虔诚吧,琅勃拉邦人总给人一种与世无争的感觉,不管何时,总是面带微笑,和善待人。在这座古老小城,虽然人们的生活不算富足,但他们拥有的那份平和快乐的心境,却慢慢地浸染了我和菜菜。

  撰文_谢谢、菜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