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穿戴设备 突飞猛进中的启示

  • 来源:互联网周刊
  • 关键字:智能,穿戴设备
  • 发布时间:2013-08-26 12:56

  手表、计算器、MP4、图书、钱包……在智能手机出现后的短短几年内,这些曾经改变人们生活并造就了一大批商业巨头的产品已经或正在从我们身边消失,被装进功能越来越强大的手机和平板电脑中。甚至随着手机屏幕的“平板化”与平板电脑屏幕的“手机化”,这二者似乎也面临因融合而消失的可能。

  然而,在电子产品融合似乎还远未迎来高潮时,一股逆流却正在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向人们涌来——在人们还没搞清智能穿戴设备的定义和标准时,相关产品已经蜂拥而至。

  眼镜、手表、手环、戒指乃至衣帽鞋袜,面对厂商天花乱坠的宣传和产品功能实用性之间的差距,这些新奇而昂贵的产品让消费者陷入迷茫:是颠覆性的创新产品,还是华而不实的玩具甚至只是被炒作的概念而已?而对厂商来说,进军智能穿戴设备,是对商机无限的全新领域抢先发力,还是“百年难遇的失败决策”(有观点如此评价谷歌眼镜的推出)?则是关乎未来发展前途的战略问题。

  回到那个仍然困扰着我们的问题:什么是智能穿戴设备?弄清这个问题,可以让消费者避免被产品的噱头所误导,也可以让行业明确研发方向。然而,就像这个时代其他迅猛发展的产品一样,“先下定义后做产品”的发展思路是不现实更是不合理的。虽然智能随身穿戴设备的最终形态仍不清晰,但众多厂商对于这一领域的探索依然为行业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谷歌眼镜 寄望未来的创新

  凭借创新性与争议性,谷歌眼镜成为当下最令人瞩目的智能穿戴设备产品。其功能已经广为人知:通过眼睛、手势以及其他动作,配合语音,谷歌眼镜可以实现获取和分享信息的丰富功能。

  追求产品性能的攀升并不是研发的根本目的。归根结底,工具只是帮助人类提高自身能力的途径。谷歌眼镜可以更完美地结合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实现信息的获取和处理功能,免去人们携带并频繁取用手机或其他移动终端的麻烦。的确,如果能通过这样一种和我们的感觉器官更加贴合的产品,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而不是手来操控摄像头和听筒,用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代替现有移动终端那点可怜的信息处理能力,让这个途径变得更加直接和高效,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地弄一部手机呢?

  现在的谷歌眼镜更容易被人看成是一台昂贵的便携摄像机,但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技术决定了未来其功能将超乎想象。利用AR技术,用户可以通过谷歌眼镜控制各种设备,依托视觉识别、射频、红外线、蓝牙甚至二维码来让设备识别指令,全面加强人机互动。目前,国外已有针对汽车的相关应用。

  理论上,只要解决指令识别的问题,以谷歌眼镜为代表的智能穿戴设备就可以成为各种设备的控制终端。目前一款名为MYO体感臂环的产品的宣传视频正在网络上广为流传。这款移动性与远程识别能力均较强的产品通过蓝牙4.0与各种设备连接。通过检测佩戴者臂部肌肉群的动作感知其手臂的位置和运动,精确判断各类手势指令。尽管在网络视频中,该产品最让人惊叹的应用领域是游戏,却是意义非凡。例如用户在玩游戏时做出掏枪、扣扳机等动作即可让游戏人物完成相应动作,这在从前是需要用键盘、鼠标或游戏手柄完成的。这意味着依靠智能穿戴设备,目前违背人类习惯的工具操作手段未来将变得更加人性化。

  谷歌推出的产品不一定是最完美的,但往往是最超前的,引领着未来行业发展的方向,例如通过每一代nexus产品上功能配置的变化向软硬件厂商传递下一步产品发展趋势的信息。谷歌眼镜也是如此,也许它过于超前,但其真正的意义在于通过这款产品谷歌展现了自身对智能穿戴设备的理解:通过与人体紧密的贴合,用更符合人类自然习惯的操作方式(眼神、语音、动作)改善传统的以键盘输入为主的操作方式,让信息处理变得更加快捷与直接,进一步实现更加强大的功能。

  正是通过一个又一个发明创造,人类不断实现自我能力的突破。而智能穿戴设备的出现和发展所可能引发的人机交互革命,会将我们继续引向对信息数据处理能力的终极追求——随心所欲。

  索尼SmartWatch 更好的体验分享

  这又是一款褒贬不一的产品。从功能来看,尽管目前为SmartWatch量身定做的应用已超过200个,该产品仍然难以抹去“智能手机附件”的最初印象。既然是“附件”,也就意味着其存在意义的缩水。

  于是,虽然关于SmartWatch的报道和评论不少,但大都不看好它的市场前景:作为计时工具,手表已不再是必需品,SmartWatch也难以起到名表标志身份的作用;既然功能与手机类似,大众为什么还要在告别手表后再迎回这样一块外观统一价格不菲的手机附属品?反对者的观点倒是一言以蔽之:智能手表目前功能还不完善,一旦被赋予“杀手级”功能,自然会大有市场,研发者众多,成本、款式问题迎刃而解。于是,这款正是由于功能乏善可陈而被唱衰的产品的命运,就都寄托在那个“一旦有”就万事大吉而现在却没有的功能上。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功能呢?

  这个问题,还要问索尼公司自己。

  自从收购爱立信持有的索尼爱立信股份,索尼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布局明显加快,显示了索尼对与移动终端的重视。正如集团总裁兼CEO平井一夫所言:“只有全面复兴移动业务,索尼才能扭转目前的困境。”索尼将移动业务列为公司三大支柱之一,所推出一系列产品,反映了其对移动产品未来发展趋势的看法。

  在今年6月的产品发布会上,除了第二代SmartWatch,索尼还发布了3款产品:6.44英寸巨屏手机Xperia Z Ultra,蓝牙耳机SBH52以及充电底座DK30。如果说智能手表还可以用“创意”解释,Xperia Z Ultra就只能用“奇葩”来形容了,如此大的个头,难道索尼已经无视用户体验了?不过,顶级的硬件配置足以说明这款产品不是来发布会“打酱油”或造噱头的。索尼手机配件产品经理索菲亚的应用场景描述,让人们得以领会索尼的设计初衷:“戴上Smart Watch与无线蓝牙耳机,一边运动一边收听高质量的索尼唱片的音乐;娱乐内容和运动记录将一起同步到索尼最新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不仅自动生成最佳食谱,甚至可以根据运动目标的完成情况,智能推荐休闲或励志类的内容产品”

  其实,大数据和云计算的诞生以及其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手机的功能越发强大,可以用手机做的事情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就是手机的大屏化以及电池容量的提高,手机体积变大,便携性则难以避免地变差。如何解决智能手机体积与便携性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了厂商难以回避的问题。

  对于移动产品,用户关心的不是产品性能,而是产品体验: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方便快捷地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服务。索尼正是抓住了用户的这一需求,既然用户的需求核心是信息服务的内容性和便捷性,那么在无法用单一设备满足这种需求的情况下(未来的谷歌眼镜也许可以做到,但目前还不成熟),就有必要进行产品的细分,针对不同场景推出相应的设备,搭配使用,将每一设备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提供更好的体验;只要每个设备可以满足相应场景下的便携性要求,用户更不会在乎多几个设备。

  作为曾经创造无数伟大产品的业界巨人,索尼正在由硬件提供商向内容提供商转变——索尼宣称自己出售的是个人体验:电影、VAIO、Play Station、Walkman。因此,无论是独立产品,还是系列产品,都要遵照这一思路进行设计研发。最终目标是让用户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得到无差别的优质信息数据服务体验。

  果壳电子 基于“云终端”的发力

  国内智能穿戴设备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已经推向市场的产品包括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还有尚在研发阶段的“百度眼镜”和“小米智能鞋”等。不过已经上市的产品大多停留在传统设备互联网化的层次上。但也有厂商推出了具有前瞻性的产品。

  今年6月,果壳电子发布了包括两款手机、一款戒指和一款智能手表在内的系列产品,其中两款可穿戴设备引起了业界的注意。而对于智能穿戴设备的发展,果壳电子所提出的智能手表的四项标准可能比产品本身更具意义:脱离手机独立运算、独立运行、独立联网的独立设备;具备与人更深度交流的独特传感能力;使用智能操作系统;具备不断升级和扩展的能力。和SmartWatch相比,果壳电子推出的智能手表GeakWatch更强调功能的完整独立性,但与索尼一样将智能手表视为整套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用蓝牙耳机接听电话,将巨屏手机作为数据处理的核心,并承担整个系统的电量供应和传统输入功能,辅之以智能手表,从而解决现有设备在便携性、续航等方面的问题。

  果壳电子的另一款产品Geak魔戒则更让人感到新鲜。该产品内置个人信息,通过NFC与手机连接实现安全解锁、浏览个人资料等功能,也可以用于社交。尽管很多人提出疑问:在NFC已经逐渐成为智能手机标配的今天,是否需要花199元再买一个戒指?但正如果壳电子CEO顾晓斌所言:“你可以把手机丢在不同的地方,但手表和戒指一定是你随身的东西,我们就是要解决便利性的问题。”最近国外众筹网站上也出现了原理与功能类似的产品。

  果壳电子喊出了未来成为“国内最大的云终端公司”的口号,反映了其对于移动终端设备的未来定位。顾晓斌表示,内容与计算向云端转移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手机、智能手表等都将成为云终端设备。值得肯定的是,果壳电子强调了智能穿戴设备的数据交互属性,摆脱了“手表打电话”或“手表联网”的产品思路,为其存在的必要性提供了合理的解释。尽管从目前来看无论是手表还是魔戒,功能都还比较单一,但正如顾晓斌所说:“经过一些小小的改进,能让你享受完全不一样的用户体验。这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不同产品 相同路径

  不难看出,谷歌眼镜和另外两家厂商的产品系统所代表的两种智能穿戴设备方案,都有望解决移动设备功能与便携性之间的矛盾。如果说前者体现了一种超前的思路,后者则是较为可行的方案。虽然以上三家企业对智能穿戴设备的理解可能不同,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智能穿戴设备的发展方向,不是赋予传统产品另一项传统功能,而是作为整个数据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随身终端,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通过整合硬件设备功能,实现信息数据在用户不同使用场景中的高效传输和处理,为其提供内容性与快捷性俱佳的服务,满足人们对个人信息服务更高的要求。只有实现这一点,智能穿戴设备才不会显得多余,从而具备广阔的市场前景。

  事实上,现在的争论,很大一部分缘于一件产品的迟迟未能发布——苹果的iWatch。人们希望通过iWatch看到苹果对智能手表乃至智能穿戴设备的理解。而除了苹果,微软、三星等行业巨头也都在积极研发智能穿戴设备,随着越来越多产品的推出,相信关于智能穿戴设备的种种疑问都会得到解答。

  本刊记者 阙星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