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中国十年教育录 打造开放的IT生态圈

  两年前的春天,英特尔前董事长克瑞格·贝瑞特访华,给出了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三大法宝:一是教育,培养聪明的人;二是投资那些聪明的点子,让它们变成产品;三是给聪明的人提供合适的环境,让他们有用武之地。

  英特尔进入中国已28年,英特尔中国高等教育项目开始了19年,英特尔中国大学峰会持续了10年。这些数字在表明:英特尔对于中国教育的投入,已不能用一个项目或一个活动来概括——更应该说搭建一个平台,让更多企业和学校参与进来。近日,主题为“十年芯路,筑梦未来”的2013英特尔中国大学峰会在四川举行,来自国内外顶尖高校的近150专家学者聚首,就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以及与产业界合作的经验进行了交流分享,而这些都是英特尔中国的十年大学教育的史记。

  开创校企合作典范

  英特尔首席工程师黄波最近一次到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上课是在2013年6月。站到讲台上,他忘记了自己是英特尔工程师,他面前的学生是英特尔和上海交通大学校企合作项目——“暑期大作业”或企业实习时指导的学生。上课用的教材,是上海交大的教师和他一起编写的实用教材,讲课的内容大多是实际工作案例。

  黄波已记不清这是第几次登上这个讲台。和他一样,定期登上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讲台的还有很多他的同事。从2003年开始,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邀请英特尔共同参与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确定课程大纲,开展教学质量评估,参与学院的教学和管理。软件学院为每个学生配备了“双导师”——英特尔的工程师和上海交通大学的老师,以校企合作的课程建设、联合授课、暑期大作业和毕业实习等形式,贯穿学生本科四年的工程实践。

  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蒋建伟表示,上海交通大学的新生入校,一张路线就已经摆在他们面前,学习学院英特尔编写的实用课程,参观英特尔工程师校园讲座,参加各项“英特尔杯”学生大学生暑期项目……比如,全球12个国家和地区的166支团队中脱颖而出,夺得了2012英特尔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系统大赛一等奖的视频跟踪系统,比如2011年英特尔“挑战杯”大赛特等奖的滑行输入法。

  像上述两个作品一样由学生团队主导、原创的创意案例或项目还有很多,这些项目大多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创新试点班。2006年,上海交通大学和英特尔合作设立交大软件学院—英特尔试点班。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蒋建伟表示,试点班设立的初衷很简单,让一些学有余力的大二学生承担,以课外科创项目的形式,在英特尔工程师和学院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大二至大四几年的一贯制的工程实践,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截至2012年12月,已经有10期学生完成17个创新实践项目。

  蒋建伟表示,经过十年的发展,英特尔和上海交通大学形成了校企合作的一个典范——交大—英特尔合作模式。在2013英特尔中国大学峰会,该模式作为校企合作典范成为一大亮点。

  实际上,和英特尔进行这样深入合作并不只有上海交通大学。迄今为止,英特尔已经与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100多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影响超过10万名学生。

  十年开辟树人之路

  每年的英特尔中国大学峰会都会全面分享英特尔最新的技术创新和产业趋势,集中展示英特尔高等教育合作项目成果,探讨今后产学研结合的发展方向。自2003年首次举办以来,该峰会已经成为国内产业界和学术界深入沟通和合作的重要平台,并影响了百余所中国大学、数百名大学教授,促进了产业界与大学间的合作,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合作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正如和上海交通大学的合作, 英特尔从课程建设、合作研究、教师计划和学生支持四个方面全方位促进产学研合作。在课程建设方面,“教育部—英特尔精品课程项目”共资助了54门精品课建设,并于2011年启动“教育部—英特尔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在合作研究方面,英特尔向大学捐赠逾千台先进实验设备,建立了上百个联合实验室,每年支持数十项科研立项。2006-2010年,英特尔累计支持逾100个联合科研项目。在教师计划方面,英特尔面向高校教师提供高水准、国际性的教学研讨、技术交流机会,增进其与国际学术界的互动沟通,掌握前沿技术的新发展,提升创新能力和教学水平。在学生支持方面方向,英特尔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设计大赛,在过去十年中吸引了来自全球900支参赛团队的近3000名学生参加,英特尔杯全国大学生软件创新大赛在3年内吸引参与高校达102所,参赛学生逾4000人,在线学习园地更使逾万高校学生受益。

  英特尔中国执行董事戈峻表示,英特尔将持续将全球最新的技术引入到更多的中国大学的课程中;继续开展高校教师培训、课程共建,帮助中国更多高校与国际最新的技术和行业前沿接轨;在学生联合培养、学生竞赛、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领域持续给予支持,帮助大学生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利用英特尔在创新创业方面的平台和经验,继续推动中国的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和别的企业有两点不同

  每年英特尔向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入超过1亿美元的资金,与各国政府部门和教育工作者通力合作,推动着教育变革。英特尔中国教育事务总监朱文利表示,经过20年的发展,英特尔在教育领域投入已经从最早的捐赠发展和高校进行联合课程研发等更紧密的合作。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杨士强见证了英特尔与清华大学的合作历程。在他看来,英特尔在教育的投入与其他企业有两点不同:英特尔对教育的投入是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此外,英特尔想构建更开放的IT生态圈。

  构建更开放的IT生态圈体现在英特尔的中国大学计划并不排斥,甚至欢迎产业界的其他企业加入到校企合作行列中。比如,英特尔和上海交大的试点班产生了示范效应,几年来,微软、摩根士坦利、腾讯等多家企业也加入到试点班中。

  蒋建伟表示,在和上海交通大学长达十年的合作中,英特尔角色发生了变化——从一个用人单位变成协同单位。和其他企业相比,英特尔在教育领域的态度更加开放。

  计算机学会专业专委主任、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马殿富表示,从产业链的角度看,英特尔处在计算机行业的最上游,建立一个开放的IT生态环境对其发展有利。此外,通过大学合作,英特尔能够向业界灌输其企业文化,让其文化成为业界主流文化。

  本报记者 周寿英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