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怨妇”不能救卓尔
- 来源:足球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卓尔,判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09-06 14:24
过去的几天里,作为一个父亲,我倍受煎熬。只有6岁的女儿上了一所寄宿制小学,每天我只能在她们学校的QQ群里搜索关于她的每一丝信息。从这些信息里,自己往往产生联想,如果连续几张照片没有出现自己的孩子,就会想到她是不是受到了老师的冷落。她坐在了班级的后面,就会想到是不是老师不重视她。甚至想到了教育界的黑幕和种种传说中的不公平。我这样的担心缘自于内心天性的爱,缘自于女儿自出生以来对她巨大的付出。
正像我们年轻时的歌里唱的:“爱与哀愁像杯烈酒,美丽而难以承受。”当我们付出巨大的时候,总是期望自己的付出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总是担心自己的付出会因为一些意外的因素而被抹杀。
我当然想说的不是一个父亲对女儿的思念与担心,我想说的还是足球,是武汉卓尔,这支本赛季注定特立独行于中超的球队,一支付出与战绩不成正比的球队,一支充满了热情却屡遭打击的球队。
就在上一轮,他们异常“悲壮”地输给了上海申花。公正地说,卓尔在这场比赛里被判的两个点球都过于苛责,特别是最后时刻决定胜负的那个点球,一般的裁判绝对不会吹罚。仅从这场比赛来讲,武汉卓尔没有得到裁判更加公正的待遇,因为除了两个点球,查亚对申花队员一些过大的动作并没有及时警告,如果他像吹罚点球那样严格地吹罚犯规,王长庆很难打满全场。
出现问题判罚是毫无疑问的,有疑问的是,面对问题判罚的反应。如朱挺一样当场的冲动是可以理解的,运动员在场上肾上腺素上升的时候做出的过激反应完全可以理解。如队员们赛后发发牢骚也是可以理解的,甚至俱乐部可以正式向中国足协申诉,毕竟在中超这是很多俱乐部向足协施压的手段之一。
但如果武汉卓尔真的以为自己成为了被足协“黑”的靶子,卓尔的董事长阎志真的认为中超的管理者们在抹杀他们的热情,卓尔俱乐部真的认为他们遭遇到了中超不公平竞争的环境,那这样的心态就有些问题了。
武汉卓尔需要换位思考的一件事是,中国足协为什么要针对他们?为什么与他们同样升上中超的上海东亚没有遭遇这样的“黑”手,而投入更多的他们却屡屡被“黑”?难道真的是因为他们挑战了北京国安?如果北京国安真的有这么大势力,那么他们这么多年的死敌天津泰达早就应该被他们整到乙级去了。如果北京国安真的这么牛,那么2009年的中超联赛他们也不会被亚泰队压倒夺冠了。
其实武汉卓尔这个赛季经历的事情,大部分球队都经历过。我们所说的公平,并不是在每一场比赛里裁判员都不出现误判和错判,这是在世界杯上都无法保证的。真正的公平,应该是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里,你在误判上的得利与损失基本相当,同时最重要的一点是,误判不是故意做出来的。至少从申花这场比赛的三个点球判罚上,主裁判查亚的尺度还是比较一致的。中国足协使用外籍裁判目的之一就是担心有俱乐部抱怨国内裁判有偏向性,但有时候主裁判没有偏向性,水平却未必有保证。因为你想追求更多的公正,结果可能却适得其反。
回到我们最初的话题,如果以一个父亲的角度,我可以理解阎志的心情。对于他来说,武汉卓尔俱乐部很像是一个亲生的孩子,他不仅注入了巨额的资金,也注入了大量的心血。他希望这个“孩子”不要受到一点委屈,他希望所有人都能像他一样呵护自己的孩子,他希望这个孩子能够“出人头地”。
但现实是,你面前的孩子在别人的面前只能是一个普通的孩子,而不是那个SPECIALONE。走进这个社会,别人承受的委屈他一样要承受。在走向成功之前,你的孩子注定要比别人付出的更多,这一点不会因为他有一个富有的父亲而有太大的改变。
所以回到现实,我们看看这个赛季的卓尔,更多的问题还是出在他们自己的身上。从赛季前主教练人选的选择,到大幅更换了主力阵容,再到外援引进上走的弯路,这些都是一支升班马的大忌。为什么同样升级的上海东亚,只请了一个高洪波,没花大价钱买高水平外援,现在就基本在中超站住了脚跟?这个很值得卓尔深思。而在郑雄下课的时候,卓尔又失去了一次最好的挽回败局的机会。图拔是一个好教练,但未必是一个适合卓尔的教练,更不一定是一个适合带保级队的主教练。当一支球队一个赛季三易其帅的时候,它的悲剧性结果就已经注定。
在从中超降级之后,大幅度的抱怨体制对于一家俱乐部的未来并不是一个好的方式。别忘了过去的两个赛季里,在同样的体制之下,卓尔一路从乙级升上了中超。难道中甲与中乙不是中国足协举办的比赛?
很多时候抱怨社会不如反思自己,东北著名的哲学家范德彪曾经说过:“大不了从头再来。”世界上没有白白的付出,至少卓尔一亿五的投资收获了众多湖北球迷的心。
作为一个成功的商人,阎志当然应该明白,与哀愁相比,爱的力量才更强大。
赵震
无国务院批复,中国退出申办亚洲杯
记者程善北京报道足协昨天证实已经退出申办2019年亚洲杯,一直不被看好的申办终于告一段落,其实从一开始,足协内部就不看好这次申办能够成功,原因很简单,此次申办缺少更高级别层面部门的支持,以中国的国情自下而上去推动这次申办,失败是必然的。
这次申办过程中足协可谓已经尽力而为,最早是在韦迪在任的时候发起的,当时接到了亚足联申办函后,中国足协想到申办成功后能够对中国足球现状的改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征得总局同意后向各城市发出了申办申请函,虽然亚洲杯仅仅是亚洲级别赛事,但是足球的影响力极大,仅仅是总局和足协这个层面来发动申办,起点明显过低,毕竟足球要比其他项目更具特殊性。
足协方面用当时2000年成功申办2004年亚洲杯时的情况做了对比。当时中国申办亚洲杯时,不仅国家体育总局的批准,而且在2000年完成了国务院报批手续,可以说得到了国家层面的支持,但是这次足协和总局一直没有履行这个手续。亚足联在发出申办亚洲杯函时明确表示,申办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求该国政府致信亚足联,承诺对该国承办亚洲杯提供支持。
早先中国曾有过一次失败的教训,当时足协推动了一次申办2000年亚洲杯的比赛,同样是因为缺乏政府支持最终失败,可惜的是,曾经的失败教训并让后来者得到借鉴,结果栽倒在同样一个原因上。亚足联的赛事都需要政府出面承办,按照亚足联的说法是“为了能够使亚洲杯比赛得以成功举办,政府的支持是关键的”,可惜这次中国缺乏政府支持的力度。据悉,中国足协是在仅仅得到了总局的支持后就递交了申办报告。
中国申办成功2004年亚洲杯时,是与伊朗、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泰国等五个国家竞争,五个国家的政府函都发给了亚足联,由于中国是连续两次申办亚洲杯,而且中国方面在黎巴嫩的表决前已经做足了工作,最终申办会议上,维拉潘表示“为了亚足联的团结”,指定了由中国承办2004年亚洲杯。
在2004年举办过亚洲杯后,时隔四届再由中国举办的话,亚足联很难摆平其他国家会员协会的质疑,申办更可能是“陪公子过考”,成为其他国家协会的陪衬。此外,在举办了奥运会、亚洲杯后,或许只有世界杯才能够吊起中国方面的胃口。
不过可以看到,亚洲杯在国内还是极有人缘,这次北京市、青岛市、武汉市以及江苏省都向足协递交了申办报告,其中惟独省会城市南京是以江苏省名义提出申办的,在硬件条件上绝无问题,但是在足球项目上“当好东道主”并不容易,特别是软件是特别需要考虑的,中国队的实力也难以在家门口有良好表现,如果在本土作战,过多的负面影响也是政府不愿意看到的,这更加打消了上级支持申办的意图。
虽然足协找到了申办亚洲杯的城市,但是在没有国务院批复的前提下,单单靠足协一己之力,申办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终放弃申办,也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否则空耗更多的人力物力。
当品牌已烂唯有重新设计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在全运会这一历史上充满名利交易的地方出现各种争议遭遇各种不公并不奇怪,最让人可悲的是凡是在全运会上遭遇不公的反弹都被放大,几乎都被必然地被认为是受到操纵。作为一项赛事,参赛各方没有人信任全运会,品牌已烂,细究到底有多少抗议有理有据已没有意义,这是比全运会本身还是否有必要举办下去更无奈的事实。
举一省之力,承办这样一项大型全国运动会,本来已经殚精竭虑,劳心劳力,渴望得到外界认同和赞美,自然是人之常情,然而,这几届全运会,繁华过后,留给外界的却是一届比一届丑陋的印象——十运会上,奥运柔道冠军孙福明主动缴械被师妹闫思睿一本放倒,十一运会上,湖北男篮最后时刻补自家篮成功,而到了今年的十二运,更有七人橄榄球赛,北京女队因为不满裁判判罚而罢赛,让山东女队创造了71比0的瞠目结舌的比分。
北京女队的队员围成一圈,看着山东女队的队员在场地上自由嬉戏,最后,山东队拿了冠军,让人们质疑全运会的呼声达到了最高峰,为什么会发生如此丑陋的一幕?为什么这样丑陋的现象在全运会上屡禁不绝?如果全运会的每块金牌后面都充满了各种算计,各种欺骗,各种收买,各种利益,那完全违背了体育精神的全运会是否还有办下去的必要?一场盛会,难道就是仅仅为了养肥一小撮体育链条上的官员和运动员?
公然的罢赛,极端的反抗,只有在全运会这样先天就具有交易原罪的赛场才有可能一而再再而三地爆发。
七人橄榄球赛北京女队罢赛一事,起因是北京女队觉得受到裁判的不公正对待。而在男队的决赛中,香港队也觉得受到不公正对待,最终金牌也被山东队夺走。都是在决赛,都觉得受到不公正待遇。其实,大多在程度上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本身已变得不十分重要。为了保证执法的公正,这场比赛特意安排的是外籍裁判执法,从组织方说,这样的安排无可厚非,但在公信力丧失的前提下,怎样安排都是错,安排土哨,出事了人们说,可能被收买了,安排洋哨,人们又说,土哨还好,有所顾忌,像这种洋哨,一锤子买卖,吹完,拿钱,走人,他们要负什么责任?
不作为,人们就不相信,人们不相信,你怎么做,人们都认为你是不作为,全运会就这样的恶性循环中越陷越深,这种比赛过后,官方说法认为裁判的判罚没有问题,这是一个注定要被吐槽的说法,会不会有让人信服的说法?你觉得呢?
当品牌已烂,所有的修补已无济于事。假如非得每隔几年搞一个全国性的综合性大赛,那么,唯一的办法也许只有设计一个全新的赛事品牌,进行大幅度的改革和重新包装。
白国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