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上网本为何未能崛起?

  前不久,从深圳传出消息,由于10.1英寸主流上网本机型的销售情况一直未有起色,不少山寨厂商纷纷以成本价清仓退市。山寨上网本,一度被认为是继山寨手机之后消费电子产业的又一座金矿。现在,掘金梦断,让人不禁反思——这是为什么?

  上游压力带来的配件紧缺

  都说上网本是金融危机下悄然引爆的一枚新型炸弹,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上半年的销售业绩完美地证明了这一点。Acer、华硕等厂商依靠上网本的优异表现获得了大量的市场份额。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厂商杀进上网本市场,Intel坐不住了。因为上网本的崛起必然要影响传统笔记本电脑市场的发展,而后者的利润更高,所以芯片巨头必须要对上网本有所控制。这也是为何Intel一直强调凌动(Atom)在性能方面的不足,上网本不能取代笔记本电脑等等言论。

  随着上游芯片厂商的控制,包括配件的涨价及缺货,直接的后果就是上网本整体利润开始严重下滑。据悉,原本每台上网本的利润约为90~110元,但随着零部件的涨价及缺货,现在每台上网本的利润只有15~20元,山寨上网本遭遇发展困境。

  成也价格,败也价格

  众所周知,山寨手机的崛起就是因为价格便宜。当一款品牌手机以数千元的价格上市的时候,山寨厂商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高仿出功能丝毫不差,甚至拥有更多特性的替代品。更重要的是两者价格相差数倍,让很多用户可以毫无顾忌地出手购买。因为价格足够便宜,即使用上一年半载就报废也不可惜。

  但是上网本可不是这样的格局。上网本本就是一种以低廉价格为卖点的产品。和主流PC厂商的上网本相比,山寨上网本价格空间有限,其价格优势还远没到让用户完全动心的地步。于是,有的山寨上网本开始大肆杀价,希望能够靠低价获得更多用户的青睐。它们从2000元打到1800元,再到1700元、1600元,至今甚至已杀至1500元以下。但我们知道,低价需要大量出货才可以获得足够的利润。上网本市场虽然火暴,看真正的需求量却并不是十分高。再加上参与的厂商众多、竞争异常激烈,因此不少山寨厂商在价格战中纷纷落马。

  急功近利使质量得不到保障

  山寨上网本没有大面积流行的一个关键原因是质量问题。由于上网本的发展初期并没有让山寨厂商提前窥得商机,因此他们在介入的时候已经晚了一步。由于想赶时间出货,山寨上网本无论是设计还是做工质量都得不到保障。山寨厂商都是自行生产,部件拼凑的过程中难免有环节不能做到准确无误,于是祸根就埋下了。

  很多山寨上网本在卖出3个月左右,就频频出现故障。通常,山寨上网本给经销商承诺的保修时间是一年。如果故障出现得晚一点,山寨上网本厂商便可以全身而退了,但是现在这么早就出现问题,经销商自然会咬着厂商不放。

  退路在哪里?

  不在一棵树上吊死——这是山寨厂商的行事原则。有些山寨厂商舍弃了Intel的Atom方案,而转用其他芯片厂商如威盛(VIA)、ARM的CPU,以求降低成本。但事实证明,这样的效果也不好。Intel在芯片界的影响力无人可敌人,“Intel Inside”的Logo早已深入人心。因此采用其他厂商芯片的上网本几乎无法被用户接纳。也有山寨厂商毅然放弃上网本,转投尺寸更小的MID(移动互联网设备)和尺寸更大的传统笔记本电脑。尽管Intel曾一度极力宣扬MID的诸多好处,但目前来看,用户的接受程度较低,其前景尚不明朗。至于传统笔记本电脑,市场已经非常成熟,各大名牌厂商也已经将价格压至接近底线,山寨厂商要想有所作为,很难!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