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主三部曲

  • 来源:越野世界
  • 关键字:汽车
  • 发布时间:2013-10-21 14:25

  一名听众打热线,向电台主持人诉说自己的纠结:丰田的普拉多和奔驰的GL,你说我买哪个好呢?这是一档汽车节目,主持人是个老油条,对于听众问到的问题,懂不懂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问题都能答。于是,主持人开始套听众的话:

  问:你买这款车主要是干什么用呢?

  答:主要是自己开。

  问:有没有商务用途?

  答:就是平时开开。

  问:主要是在城里用呢,还是经常跑长途?

  答:主要是城里用。

  问:考虑过开车自驾游吗?

  答:自驾游有轿车,这个主要是在城里开。

  ……

  按照平常的套路,电台主持人只要像个算命先生一样,多问几个问题,套出听众自己的想法,就能提供一个让他满意的答案。比如说,一个想买福克斯的人,肯定不断强调操控;一个想买卡罗拉的人,会不由自主地说自己特别看重车子毛病多不多。很多人买车,其实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打个咨询热线,不过是想在主持人那里印证一下自己的正确性罢了。

  然而,这个买家就让主持人比较抓狂,因为他的回答不着四六,实在是听不出这位先生想要怎样。旁人听起来也替他们着急,恨不能抢过话筒替主持人狠狠地训他几句:有几个钱了不起?就你那点知识,什么车放你手里都是糟蹋东西。对于你这种不懂汽车文化、不懂汽车消费、缺乏基本汽车知识的车盲,必须送你一句话:带我一块儿做生意吧。

  买台越野车,又不想出城,这种逻辑虽然怪异,但存在这种想法的却大有人在。这正如,有人买了台轿跑车,却一直保持着车流中行驶最慢的纪录;有人买了台MPV,却从来不知道后座可以移动或者放倒。在有些人眼里,车只有大小贵贱之分,或者好不好看之分,至于功能上的差别,就马马虎虎了。老板比较留意大小贵贱,而女人注重好不好看,所以老板把X6当越野车用,太太开着Z4去接孩子下学,都别有一番情趣。

  一百年前,福特首开汽车普及的先锋—T型车,大概只能分两个版本,便宜的不带篷,贵些的可以撑把伞。后来,汽车厂商就不老老实实地造车,本来就一款车,偏要再搞出旅行版、越野版、高性能版、敞篷版等等变种,有的还不断地尝试杂交,把轿车、卡车、旅行车、跑车混到一起搞育种试验,结果新品种不断地出现,虽然都是车,说起来却各有各的一套。于是,选车就成了一个多少有点技术含量的活儿,选得对与不对说不上,但还是有合适不合适一说的。

  一个车主,如果懂得选台合适的车,算是一条腿迈进了汽车社会的大门。接下来,还要看看是不是会用。

  会用车,不是指会开车,也不是指能记着对车子进行保养维修,而是看车主能不能跟车子达到良好的默契。车主举手投足之间,车子因你而动,所谓人车合一是也。你挂挡抬离合,感觉齿轮啮合瞬间的力量传递;你打方向,体察车轮偏转与路面的摩擦;你踩油门,享受发动机那悦耳声线背后的绵密动力……

  并非价格昂贵的车才能有此等快感,只要你在选车时用心体会,总能找到一款能带给你机械快感的车子。看过《憨豆先生》的人都对那台mini印象深刻,憨而狡猾的豆子先生和那台简陋的mini简直是天生一对,这两个货在路上时放浪、在停车时无敌,有一集中,豆子先生起床晚了赶时间,用脚打着方向盘就把穿衣洗漱的活儿全干了—人车合一,就是这样。

  说到mini,就要讲点汽车文化了。现在,很多人买mini,或是因为它是宝马出品的,或是因为它长得比较拉风,甚至有人觉得它这么小还这么贵,就买来显摆。其实,像mini、甲壳虫这种车,开出时尚当然没错,但更应该开出的是一种历史和文化。

  如果你不知道诞于1959年的mini当初就是一种屌丝车,那你就不可能懂mini。为了省油,为了便宜,为了尽可能减小尺寸,这款车天才地采用了发动机横置和“四轮四角”的设计,可怜的“三米加两拳”的车长和“两米加五指”的轴距,却能载上一家人出门游玩,还留出一点行李空间。就是这样一款车,让轿车不再是权贵的专享品,二战后的英国普通家庭也开始走进汽车生活,年轻人也由此点亮了自己的汽车梦。

  当这款廉价小车在赛事中开始展露运动潜质的时候,它变得越来越好玩儿,也随之演变出种种好玩儿的版本。时至今日,mini已经嫁入豪门,成为年轻人追逐的时尚代言人,但浮华背后,你是否依然能看到mini那智慧而倔强的成长故事?

  香港有一个mini车会,大家在偏远的地方租了一个仓库,把收集来的不同年代不同版本的mini存放在那里,有空了还在那里干些手工活儿,翻新汽车或是修修补补。他们手里的mini,不是展览品,而是好开好用的私家玩具。平时大家聚在一起,坐在那简陋的仓库里面,听彼此讲mini那过去的事情。

  用车用到这份儿上,才算有那么点意思了。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