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广 经济学家
最近,中国的宏观经济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主要是政策刺激效应显现,表现在两个方面。
经济增长止落
一是政府扩大内需政策全面落实,创造了极为宽松的宏观资金面,从而促进了投资增长的明显反弹。
短短一个季度,新增信贷规模高达4.58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90%,这有力地支撑了相关领域的投资高增长。前两个月城镇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高达26.5%,比去年四季度23.1%的增长加快3.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加快2.2个百分点。估计这一效应将在今年二季度进一步显现,二季度的投资增长可能超过30%。
二是极为宽松的资金面,正在促使股市和房市向好。
流入经济中的巨量资金,一部分进入实体经济,主要是促进铁路等基础设施、能源电力及部分高耗能行业(主要是钢铁、水泥和有色金属的采掘和加工业),导致这些部分的投资大幅增长;另一部分则通过各种渠道进入虚拟经济,即活跃股市与房市,资金推动型的股市与房市增长又开始呈现。
我们预计,这些效应将使整体经济止落。
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6.1%,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4.5个百分点,比去年四季度回落0.7个百分点。不管今年一季度GDP的增长是否比去年四季度高,二、三季度将会继续回升,应不成问题。
市场远未触底
但我们需要提醒,这一底部完全是政策的反周期效应,而不是真正的市场回升、市场触底,我们认为市场底部远未到来。
从相关资料看,见底回升的是与政策关联度高的产业部门,如铁路交通运输业投资、煤炭与电力投资、有色金属与黑色金属投资等,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投资高增长也反映了这一特点。相反,与市场需求关联度高,但与政策关联度小的行业投资仍然低迷。
首先,市场需求仍未全面而实质的回暖。一方面,外需增长仍在继续恶化,今年全年都难有起色。
前两个月外贸出口下降21.1%,比上年同期回落40个百分点以上,比四季度再回落近20个百分点。虽然3月出口降幅有所减缓,相关的出口订单也有所增加,但出口增长仍未根本好转,上半年出口继续大幅回落的态势难以改变,下半年出口也难以实现正增长。
另一方面,在就业形势恶化及收入增长下降的作用下,内需增长中的消费需求增长将会继续放慢。
前两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2%,比去年四季度月平均增幅回落5.4个百分点。其中城市消费增长回落更为猛烈,前两个月城市消费增长仅为14.1%,比去年四季度回落6.4个百分点。这主要是由于城市失业率明显上升及收入增长的预测明显下降。
在外需增长继续大幅下降、中小企业景气未根本好转的情况下,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居民收入增长也将继续放慢,将使得今年全年消费增长都会持续回落。
其次,此次中国经济增长调整幅度较大,但调整时间不充分,因此,调整期远未结束。此轮增长调整无疑是中期性调整,仅靠半年多的调整不足以解决中国经济面临的各种问题。
此轮增长调整的中期性是由两方面决定的。一方面,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将使世界经济处于较长时间的大调整之中。从2007年算起,估计调整将持续5年左右,现在世界经济调整不过仅处于中期,估计要持续3年才能结束。在未来几年,我国出口增长都将面临严峻的外部环境影响。
另一方面,我国经济自身也面临中期性的调整压力。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三大调整周期的交汇点,即30年的长周期、10年的中周期和3~5年的短周期,调整压力集中在最近几年。
降低对增长的预期
近期,一些中国宏观经济数据的止落,并不意味着我国经济将出现反转,强力的宏观调控措施不过是起到避免经济增长调整过大、过猛的作用,而不可能改变经济的内在增长走势。
回过头看,为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从开始启动经济到全面显见成效花了3~4年的时间。更何况,此次受到的外部冲击明显强于上次,而且国内经济失衡的问题也比之前严重。因此,期望中国经济短期内重回高增长的轨道,并不现实。
国家、企业和个人都要适当降低对经济增长的预期,准备过几年相对偏紧的日子。政府在政策上要避免过度刺激,对最近信贷扩张过猛的问题应有所遏制,过度的信贷泛滥可能导致资产泡沫的膨胀。
同时,延缓经济的正常调整,这样做会起到短期的强刺激效应,可能增加未来增长调整的风险。过多的信贷无疑将大量流入生产过剩的部门,增加生产过剩部门的投资,在需求仍然低迷的情况下,会加大供过于求的矛盾,从而导致产能过剩,加剧或导致更深的通货紧缩。
比如,目前过多的资金供给,将会维持过高的房价及提高社会对房地产不适当的高增长预期,从而延缓房地产市场的合理调整。如果房地产调整不充分(房价调整不到位、库存不能有效释放),那么经济的真正复苏期会被延长,相关的风险也会加大。
当前,“止落回稳”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在求得“止落回稳”的目标下,政策要着眼于长期,主要是在刺激消费需求增长和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上下功夫;在加速改革、促进增长的公平上下功夫。
对企业来讲,在当前形势下要避免盲目乐观,不顾市场需求的变化而继续大幅度增加投资,继续按照前期高增长阶段的思维来增加投资,将会受出口增长的中期性放慢及消费需求不足的约束,不仅会导致新的供给失衡,而且会浪费宝贵的资金流动性,在可能出现的长的调整期中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