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每天挤十分钟就行——与陆晓辉对话儿童阅读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亲子阅读,陆晓辉,儿童阅读
  • 发布时间:2014-01-13 09:04

  在“国际大都市的多元构建”这样的宏大叙事背景下,陆晓辉的切口很小。她讲了自己在香港不同社区参与推广亲子阅读的经历,这是日前在北京举行的2013中欧人文智库峰会中,唯一从孩子的视角、从建立亲子阅读文化的角度,论述城市人文空间发展对于构建国际化都市的意义的。

  “其实在城市发展中,孩子们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尽管在整个大中华区乃至亚洲,对亲子阅读的认识仍然缺乏,不像在欧美童书推广、亲子阅读的概念早已根深蒂固,但近年来华人社会家庭阅读的文化或者说习惯已经渐渐浮现。”

  陆晓辉早年的工作经历跟后来义工性质的社区读写服务项目推广反差极大。这位拥有南京大学文学士学位的职场丽人当初参与过安排组织首批大型国企海外上市国际路演的公关活动,后来加入全球最大的国际商业会展公司之一法兰克福展览(香港)有限公司,多年任职亚太区新会展业务经理和展会经理。她是非常典型的因养育子女而“半路出家”成为儿童行为、儿童心理学、儿童早期教育的研究者、实践者和推广者。

  从2009年开始,育有两名漂亮混血女儿的陆晓辉为了有更多时间见证女儿成长,转场到香港社区亲子阅读慈善机构“书伴我行基金会”,帮助其管理名下的“丰子愷儿童图画书奖”日常运作及在大中华地区的推广,以促进公众重视原创儿童图画书及其阅读。2011年以后更是多年义务协助香港儿童慈善机构“童协基金会”组织举办全港范围内一年一度的“为善写作比赛“,并担任主要评审和出版编辑。儿童阅读和写作培训已经成为她的志业。

  曾在杭州、伦敦、香港、上海多地工作生活的她,现在以香港为工作基地。先后担任上述两家基金会项目总监的陆晓辉概括,总体而言,“这些机构致力于帮助儿童得到和实现自己的信仰,就是关于爱、快乐和助人”。

  即便在香港,家长跟孩子进行入学前读写活动包括定时阅读、唱歌、说故事的家庭比率也仅为26%,在45个被调查的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41位,国际标准是54%。“虽然这个调查没有国内的数据,但我相信应该很接近,因为中国内地很多双职工家庭,父母不得不忙于工作……”陆晓辉叹息道,5年前她加盟的香港“书伴我行”基金会就是想改变这样的现状。

  书伴我行(香港)基金会是美国书伴我行基金会成员组织,2006年在香港成立。“这间非牟利机构主要是为没有机会接触到高质量书籍及没有人为其定时朗读的小孩而设立,通过为幼儿园、社区中心、医疗机构等提供优秀儿童书籍和朗读训练,服务小孩及其家庭,推广亲子共读。 ”陆晓辉介绍道,基金会往往根据社区的不同需要,提供中英文书籍、书架,设立书包图书馆,“方便孩子们去社区活动中心把这些‘书包’带回家,慢慢看完后再还给图书馆。”

  除了提供这些书包——优质图画书——给社区中心外,书伴我行(香港)基金会另外一项任务是儿童启蒙老师的训练,他们请来美国书伴我行基金会的专业培训老师,每年专门为家长做一次朗读培训,“家长是儿童最早的启蒙老师,主要告诉他们什么叫做大声朗读,朗读的重要性……”这些训练也帮助了社区义工和社区工作人员,基金会本身的工作人员也有培训,以便将这样的模式植入到各个社区。

  从2006年开始至今,书伴我行基金会已经在香港设立了201个书包图书馆,超过7万名孩子来到图书馆读书。“通过给儿童提供童话书,可以帮助孩子们培养起阅读的兴趣,进而带给他们美好的童年时光。”

  丰子愷儿童图画书奖是书伴我行基金会于2008年7月在香港创立的一个项目,号称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级的华人童书奖。“目的是鼓励并表彰作家、画家创作优质华文儿童图画书,促进大众重视儿童阅读的重要性”,陆晓辉曾长期负责项目在大中华地区的推广,她回忆:“组委会花了不少精力在两岸三地的学校、图书馆、书店举办论坛、颁奖典礼、巡回展,为什么选择去这样的公共空间或者社区场所举办大型活动,其实就是希望除了让圈子里的专业人员接触到这一理念外,也能让家长和孩子亲自接触到优质的原创华文童书。比如巡回展,并不是一个常规展,而是将得奖童书中的故事做出模型,用3D的形式来展现,帮助孩子打开想像的翅膀,加深对图画书的理解。”

  她目前义务服务的童协基金会,也是一间非盈利机构,2008年在香港成立,“希望通过教育及赋予儿童自主,使他们自发地去帮助其他人。”陆晓辉介绍,童协基金会鼓励儿童积极参与从创作项目到青少年主导的各种外展活动,并启发他们回馈社会,为本地及海外有需要的儿童创造美好明天。

  她举例说,虽然英文是香港的官方语言之一,但香港本地儿童尤其是弱势儿童仍然缺少学习英文的机会,也并非所有家庭都有条件请家教,使得儿童间的语言差异越来越大。“童协基金会组织了一个叫‘老友记朗读’的服务计划,由一群来自国际学校的小义工担任老师,他们利用课余时间,给平时不太能接触到英语会话的小孩子,利用儿童间比较自然的交流方式,调动起阅读乐趣。这些英语流利的小义工最小的才6岁,通过这样的项目,他们不但可以帮助到其他儿童,也能在社区服务中锻炼领导才能、提高公共场合的演讲技能。”

  在长期的社区亲子阅读推广中,陆晓辉发现,既然优质的图画书能带给孩子们这么多阅读的快乐,何不如让孩子们尝试自己创作,“让他们自己画画、出版自己的图画书,享受创作的乐趣;同时书籍出售的收益可以进一步资助基金会本身的读写计划。”

  2008年,童协基金会发起“为善写作”比赛,将6~16岁的孩子列为参赛对象,给他们有机会充分展现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些图画书都是双语的,由专业出版公司出版。“比赛不仅带给孩子们成就感,还在创造收益的同时让他们学会了回馈社会。”迄今为止,超过5000名不同年龄的学生参加了这一比赛,共出版33本图画书。“今年的比赛有一个很大的突破,从过去学校报名的方式一下扩大到全港6~16岁孩子都可以参与到这个比赛。”

  “助人永远不嫌年纪小”,陆晓辉希望,通过更多的社区合作推广类似项目,可以让更多的儿童得到爱和快乐,也让他们得到更多的帮助。■

  特约撰稿/金敏华 图片提供/童协基金会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