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对“八项规定”报复性花钱

  • 来源:民生周刊
  • 关键字:八项规定,财政部,发改委
  • 发布时间:2014-01-18 10:44

  “八项规定”已经执行一年多了,并没有松下来的倾向,反而越管越严。但关键是,那些被省下来的钱还掌握在政府手中。

  年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务实节俭做好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提到:严肃财经纪律,严禁以各种名义年终突击花钱和滥发津贴、补贴、奖金和实物。发文禁止突击花钱,向来是发改委和财政部干的事,此次以中办、国办的名义发文,将遵守财政政策上升到了“党纪”的层次,是“八项规定”和反四风在年底的延伸。

  中办和国办的通知并非无的放矢。去年底一组让人忧心忡忡的数据是:2013年只剩最后几天,突击花钱也到了冲刺阶段。根据财政部公布的2013年全国财政预算和11月财政收支数据估算,12月公共财政有近2.5万亿资金可供花费,这个数字几乎持平于前三个月2.7万亿的财政花费。“2.5万亿资金”这个巨大的诱惑摆在地方政府面前,真的很难让人放心。

  突击花钱是个痼疾,前段时间经济学家张维迎在一次讲座上谈到的现象,让人感觉匪夷所思:财政对教育的拨款都是到年底,九月、十月才拨下来,然后要求他们必须在十二月底之前花完,所以一到年底,大学都在花钱,有好多的浪费。现目前各高校都争相索要经费,经费如果花不完,根据教育部规定要受到处罚。

  今年情况又比较特殊,年底余钱太多和严管公款消费的叠加效应,留下了报复性突击花钱的空间。“八项规定”已经执行一年多了,并没有松下来的倾向,反而越管越严,甚至已经细致到了连挂历都不能买的地步。公款吃喝、公款出游、大修官衙都被有效地遏制住了,政府部门有钱不敢乱花。这当然是公众所期待和乐见的,可问题是,虽然因为管得紧,钱没办法大吃大喝大发福利了,但关键是,那些被省下来的钱还掌握在政府手中。12月公共财政有近2.5万亿资金,这么庞大的财政资金,很大部分应该都是看紧钱袋子、严管吃喝带来的,可问题是,这些钱留下政府手中就是危险。政府那双看不见的手也是闲不住的手,必然会通过各种方式将那些钱以“合法”的形式转出来和花出去。找一个公司账号先把钱打出来,可能就是规避监管突击花钱一种方式。钱不让吃喝到肚子里和以福利的方式掏到自己腰包里,很多官员肯定对此充满怨愤,也许会带着一种报复性心态以“不放进自己腰包”里的方式将这些钱“败”掉。

  所以,要警惕这种报复性突击花钱,他们会巧立名目将钱套出来然后花出去。赚钱不是容易的事,但找个堂皇的名义把钱花出去却不算难。上海市政协委员骆新曾批评:某个部门由于年终将至,为了用光全年的预算,将好好的路面挖开再填起来。理由就是:用不光这笔预算,明年的预算可能就会减少。如此就能明白一些城市为什么越到年底越喜欢折腾马路了,为什么突然发现自家门前的马路又被开膛破肚了。近段时间以来,很多城市都在大拆大建,一些城市甚至成千上万个工程同时开工,百姓都抱怨太折腾。

  可能正是考虑到报复性突击花钱的危险,担心这种突击花钱会让一年的坚持功亏一篑,中办和国办才发通知强调,给政府打预防针。

  媒体评论员 曹林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