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超大变焦镜头横评

  • 来源:影像视觉
  • 关键字:旅行镜头,超大变焦镜头,评测
  • 发布时间:2014-02-11 08:26

  想拥有一支“全能”的旅行镜头吗?我们将用横评的形式为你介绍8支具有超大变焦范围的镜头。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全画幅单反相机通常算是一笔大投入,所以性价比更高的APS-C规格相机依旧主导着大部分市场,特别是每年的国庆和春节长假期间。在这些假期里,紧凑、小巧而轻便的相机无疑是理想的旅行伴侣。如果携带多支不同焦距的镜头肯定会是个累赘,所以此时超大变焦镜头就在市场中脱颖而出了。

  通常情况下,你可以考虑一支像是18-200mm或更大范围的超大变焦镜头。由于APS-C规格相机的裁切系数,其有效焦距相当于28-300mm左右。其等效焦距的28mm端可以让你在外出拍摄风景时获得一个相当宽广的视角,而等效300mm的另一端又具备了强大的远摄功能,并且基本包含了所有可能用到的焦距。

  有一些镜头甚至可以因裁切系数而达到更长的焦距,比如尼康18-300mm在长焦端相当于450mm。不过也有例外,佳能和宾得18-135mm的镜头远摄能力较弱,它们更多地依赖于裁切系数的因素来提高能达到的最大焦距,但这也只能令它们达到等效200mm的最大焦距。

  好消息是,APS-C规格镜头所需要的成像圈并不需要与兼容全画幅的镜头成像圈一样大,所以这些超大变焦镜头的物理尺寸往往也相对轻巧。事实上,一些制造厂商在这个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测试中的适马18-200mm和18-250mm超大变焦镜头的最新版本比以往的版本都要更小、更轻,更适合旅行携带。

  摆脱换镜头的麻烦

  虽然超大变焦镜头并不是非常适合随身携带,但仍经常被作为旅行镜头的首选,而这一点都不奇怪。当你在一个尘土飞扬的环境中拍摄,最不想做的事情应该就是更换镜头。尽管目前大部分单反相机的图像传感器都安装有自动清洁机制,但最好还是避免相机大量“吸入”灰尘。超长变焦镜头有助于相机保持一个干净而健康的使用状态。

  另一个好处是,使用超大变焦镜头,只需轻拧变焦环,你就能瞬间获得一个最适合拍摄的镜头焦距。比如试想一下你正在用广角端拍摄一系列包含一些野生动物的风光照片,然后接下来你希望进一步放大画面并拍摄动物的特写。假如你不得不在相机包里翻找用来替换的长焦镜头并安装到机身上,那么很可能会发现那些难得的拍摄机会早已悄然而逝。超大变焦镜头在旅行和度假场景的拍摄中带给你的是同样即拍即得的便利优势,从而避免一再错失良机。

  光圈虽小,无伤大雅

  超大变焦镜头无法在最大光圈值上胜过普通镜头,即使使用其最大光圈拍摄,有时也不能保证很快的快门速度。甚至这个类别的一些镜头在变焦范围的长焦端只能提供f/6.3的光圈值。虽然如此,这也只是比传统f/5.6光圈的经济型大变焦镜头慢了三分之一挡。从另一方面来看,现今的单反相机在中等甚至高感光度的设置下,也往往可以获得非常好的图像质量,这便于在昏暗的光照条件下,用提高相机感光度的方法来增加快门速度。另一个需要指出的优点是,在超大变焦镜头的长焦端,即使是f/6.3的光圈值也能够让你获得理想的浅景深虚化效果,适合用来拍摄人像照片。

  对于那些并不喜欢在昏暗光线下进一步提高感光度设置的用户,目前大多数超大变焦镜头都搭载了颇具吸引力的图像防抖系统。并且通常具有4挡补偿的效果,从而保证了在非高速快门下,手持相机拍摄出来的图像与高速快门下获得的图像清晰度相对一致。由于宾得和索尼的机身大多拥有内置的传感器位移防抖系统,所以它们旗下的超大变焦镜头并没有配备光学防抖系统。而在目前适用于宾得和索尼卡口版本的适马超大变焦镜头中,光学防抖系统也同样被省略了。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适用于索尼卡口的腾龙18-270mm VC镜头(参见左页更多选择)。

  性能短板

  在一个小巧、轻量级的镜身里要容纳下一个超大变焦范围的镜头,难免有些地方会出现问题,特别是图像质量。相比定焦镜头和那些拥有更适中范围的高端变焦镜头,超大变焦镜头拍摄的照片通常不会那么清晰,而这在变焦范围的长焦端会显得更加明显。另一个我们不希望看到的情况可能就是其更严重的色差(色散)现象,尤其是在画面的角落。

  同样的,超大变焦镜头在变焦范围两端的畸变也会比普通镜头要更为明显。桶形畸变通常出现在变焦范围的广角端,而在中长变焦范围内则会出现枕形畸变的问题。这些也是使用多功能超大变焦镜头时你需要付出的代价。不过,正如我们所看到的,一些超长变焦镜头在图像质量上比其他镜头找到了更好的折中解决方法。

  装备剖析 更多选择

  目前腾龙提供了两支APS-C规格的超大变焦镜头。其中,腾龙18-200mmF/3.5-6.3 XR Di II是一支仍然在售的早年发布的镜头,这要归功于它不错的画质,另外还有相对低廉的售价。这支镜头可适用于佳能、尼康、宾得和索尼的机身上,可谓“百搭”。不过对于佳能和尼康用户来说,缺少图像防抖系统可能是它唯一的缺点。

  相比之下,较新推出的腾龙AF 18-270mm f/3.5-6.3Di II VC PZD拥有更大的变焦范围,以及基于超声波压电马达技术的更安静的自动对焦系统。而其光学防抖系统也适用于那些无法像宾得和索尼那样提供机身防抖的佳能、尼康机身,并在长焦端提供更好的效果。不过,它的体形也要略大于老款的腾龙18-200mm镜头,价格也要更贵。

  装备剖析 深度解析重要功能

  了解你想要购买的新型超大变焦镜头

  尺寸与重量

  一支体形适中、重量不大的镜头在旅行时有很大的优势,特别考虑到适合作为随身镜头的超大变焦镜头,就像测试中镜头的重量都控制在405-830克之间。

  变焦范围

  超大变焦镜头一般至少拥有18-135mm的变焦范围,也有更大的18-300mm。更大的变焦范围为镜头增添了更多的可能性,但也带来了画质变差的风险。

  最大光圈

  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一款大光圈的超大变焦镜头,哪怕是f/4这样的光圈。我们只能期望在其长焦端的最大光圈为大约f/5.6或f/6.3。

  自动对焦系统

  对于快速而几乎静音的自动对焦系统来说,环形超声波马达是最好的选择。然而,本次测试中只有尼康镜头具备这种系统。

  变焦锁

  在变焦到长焦端的时候,超大变焦镜头的物理长度会大幅度增加。而变焦锁定开关避免了在你走动时,镜头因重力而向下意外伸出造成的损伤。

  光学防抖

  鉴于较长的焦距和缺乏大光圈的帮助,光学防抖系统对于超大变焦镜头来说是必要的弥补,除非是对于那些已经安装了内置传感器位移防抖系统的机身。

  自动对焦系统解析

  尼康镜头都使用了环形超声波马达,既快速,又无声,并具有全时手动对焦功能。适马的两支镜头使用了略带噪音的微型超声波马达,要比环形超声波马达慢,并且不能全时手动对焦。佳能18-200mm和宾得18-135mm使用了传统的电机马达。而索尼18-250mm没有内置对焦马达,要由相机内置马达来驱动。佳能18-135mm则使用了为视频拍摄进行了优化的步进电机马达。

  我们如何评测镜头 值得信赖的测试

  在我们的整个测试过程中,包括了在受控条件下的实验室测试,以及“实际环境”中的实拍测试。首先,所有镜头都将搭配各自卡口的中端相机,在摄影棚的灯光下拍摄两个测试图。所获得的拍摄结果通过Imatest Master进行处理,这样就可以量化它们的清晰度、色差和失真方面的光学表现。然后对图像的中心、边缘以及角落进行全面的质量评估。

  在实拍环境下,我们使用每支镜头在各种不同的室内和室外的照片条件下进行拍摄。然后对其变焦环以及变焦时的平滑度和所有开关操作的精确度进行全面的检测。同时,自动对焦系统的速度和精准性也是测试的项目之一,还包括可用的全时手动功能。我们将在最后的部分以镜头功能、制造工艺、影像质量和性价比作为细节项,为每支镜头进行星级评定。

  1 佳能EF-S18-135mm f/3.5-5.6 IS STM

  全新改进的大变焦镜头

  原本的EF-S 18-135mm f/3.5-5.6 IS是作为佳能EOS 60D和EOS 7D机身的套装镜头同时出售的,这曾引来过用户的不少抱怨。因为其采用了老旧的微型电机马达,使用起来相当嘈杂,并缺少全时手动对焦功能。这些问题在新版本中得到了改善,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步进马达。其目的就是为了在拍摄视频时能够平滑地对焦,并提供几乎无声的操作。此外,新版镜头还实现了全时手动对焦。这支镜头的另一项新技术就是4挡补偿效果的光学防抖系统,其中还包括了拍摄影片时的动态防抖性能。光圈叶片数从6片增加到了7片,确保了更圆润的虚化效果。

  性能

  STM自动对焦马达对于照片拍摄来说,其速度相当快,同时能给予视频拍摄流畅平稳的对焦过渡,而且非常安静。不像老款18-135mm镜头,新版镜头的对焦环不会在自动对焦时旋转,从而提升了手感。在广角端拍摄时,虽然没有太明显的桶形畸变,但画面的清晰度不如佳能18-200mm。尽管135mm的长焦距离显得有些不足,不过其清晰度要比其他大变焦佳能镜头更好。

  技术核心

  12组片16片镜片结构,7片光圈叶片,最近对焦距离为39cm,67mm的滤镜口径,步进马达自动对焦系统, 镜头尺寸为77x96mm, 重量为480克。

  功能特点 4星

  影像质量 4星

  制造工艺 4星

  性价比 4星

  综合评价 4星

  2 佳能EF-S18-200mm f/3.5-5.6 IS

  体形庞大,马达落伍

  最近18-250mm或更长的超大变焦镜头都开始了小型化,相比之下佳能18-200mm有点太大太重了。比如,适马和索尼18-250mm镜头都具有62mm的滤镜口径,长度都短于90mm,重量也分别470g和440g。而尽管焦距范围更小,但是佳能18-200mm镜头在物理长度上还是多了10mm,滤镜口径也达了72mm,重量更接近600克。对于佳能用户来说这是一支价格合理的原厂镜头。事实上,它要比尼康18-200mm便宜不少。但其做工非常扎实,还包括4挡补偿效果的光学防抖系统和平移检测功能。在其他方面,这是一支没有亮点的镜头。自动对焦靠一个噪声明显的传统电机马达驱动,并不具备全时手动操作功能。镜筒上也没有对焦距离标尺,只有6片光圈叶片。

  性能

  尽管与18-135mm STM上一样搭配了变焦锁,对焦环还是容易出现下滑问题。对焦环会在自动对焦时旋转,在手持相机拍摄时会碰到手指。自动对焦速度还是相当快的,画面清晰度也不错,特别是在广角和中焦范围时。但在18mm端会出现非常明显的桶形畸变。

  技术核心

  12组片16片镜片结构,6片光圈叶片,最近对焦距离为45cm,72mm的滤镜口径,电子马达自动对焦系统, 镜头尺寸为79x102mm,重量为595克。

  功能特点 3星

  影像质量 3星

  制造工艺 3星

  性价比 4星

  综合评价 3星

  3 尼康 AF-S DX18-200mm f/3.5-5.6G ED VR II

  做工好所以售价高?

  对一支超大变焦镜头来说,18-200mm是最适中的变焦范围,不过其售价已经超过了平均价格。这支尼康镜头并不是本次横评中最昂贵的,但也比竞争对手适马18-200mm的价格高出了两倍以上。这个差价到底花在哪里了呢?就初学者而言,环形超声波对焦系统更胜于基本马达自动对焦系统,前者能带来非常快速和无声的对焦动作。4挡VR(减震)系统与佳能和适马的防抖系统效果相近,但尼康还设有一个额外的“Active模式”。如果你正站在一个不稳定的平台上,此模式更有助于拍摄。

  尼康镜头还配置了对焦指示窗和刻度标尺,而在一些镜头上这是不配备的,或者只是简单地印在对焦环外侧。尼康在镜头卡口上还增加了密封环,以应对容易进入相机的灰尘和湿气。

  性能

  镜头整体的清晰度表现在实验室测试中并不是最好的,但是实际拍摄测试中给出了令人满意的对比度,并捕捉到了大量精细的细节。色差低于测试中的其他镜头。自动对焦系统快速而安静,全时手动对焦功能运作平滑细腻。这支镜头还带有一个变焦锁。

  技术核心

  12组片16片镜片结构,7片光圈叶片,最近对焦距离为50cm,72mm的滤镜口径,环形超声波自动对焦系统,镜头尺寸为77x97mm, 重量为565克。

  功能特点 5星

  影像质量 5星

  制造工艺 4星

  性价比 4星

  综合评价 4星

  4 尼康AF-S DX18-300mm f/3.5-5.6G ED VR

  变焦范围的领头羊

  腾龙发布的18-270mm超大变焦镜头曾是变焦范围的纪录保持者。而现在,尼康推出的18-300mm已经超越了它。因为这是一支拥有16.7倍变焦范围的巨兽。它的整体做工质量和功能配置基本与尼康18-200mm相同。环形超声波马达,VR II(减震)系统提供了4挡防抖效果,镜头卡口配备了防护密封圈,在长焦端的最大光圈可达f/5.6。

  与尼康18-200mm相比较,这支镜头额外的变焦范围当然也使其售价有所增加。18-300mm体形较大,有一个更大的77mm的滤镜口径,其830克的重量也更为压手。事实也确实如此,当它被安装在相机上之后,挂在脖子上会很快让你感到不舒服。特别是与适马镜头相比时,会显得特别累赘。

  性能

  对于如此庞大的一支镜头,没有明显的变焦环下滑问题让人惊喜,但不足之处就是变焦环转动起来阻力较大。成像清晰度没有尼康18-200mm那么好,色差表现则与它一样低。在畸变方面则更为明显,广角端时会出现极端的桶形畸变,而在中长焦段则出现明显的枕形畸变。

  技术核心

  14组片19片镜片结构,9片光圈叶片,最近对焦距离为45cm,77mm的滤镜口径,环形超声波自动对焦系统,镜头尺寸为83x120mm,重量为830克。

  功能特点 5星

  影像质量 4星

  制造工艺 3星

  性价比 3星

  综合评价 3星

  5 宾得 SMC DA 18-135mm f/3.5-5.6ED AL IF DC WR

  做工彪悍,画质也好?

  宾得镜头是测试组中体形最小的,重量也是最轻的,虽然变焦范围比起那些“超级”镜头小了不少。不过,它拥有良好的做工质量,包括了安装接口上的全天候防护橡胶密封圈。在前端镜片上还有SP(超级保护)镀膜,用来抵御水、灰尘和油脂对镜片的侵害。总之,宾得镜头更适合在户外使用。

  这支镜头的另一个优势是基于DC(直流)电子马达的Quick-Shift(快速偏移)自动对焦系统,它并没有环形超声波马达那样安静,但对焦速度还是很快的,而且同样能够进行全时手动对焦。尽管宽大的变焦环手感很好,但对焦环比较窄,也缺少对焦距离刻度。

  性能

  尽管做工和操控性都不错,但宾得的成像质量让人喜忧参半。在广角到中等变焦范围的清晰度令人满意,但在长焦端严重下降。在整个变焦范围内使用最大光圈时,画面角落的清晰度也不足。色散比其他大多数竞争对手都要明显。畸变不是很差,但考虑到其相对较小的变焦范围,这一点也是预料之中的。总体而言,宾得并没有把功夫下到画质上,以证明自己昂贵的售价。

  技术核心

  11组片13片镜片结构,7片光圈叶片,最近对焦距离为40cm,62mm的滤镜口径,电子马达自动对焦系统, 镜头尺寸为73x76mm, 重量为405克。

  功能特点 3星

  影像质量 4星

  制造工艺 3星

  性价比 2星

  综合评价 3星

  6 适马 18-200mm f/3.5-6.3 IIDC OS HSM

  不只是小小的进步

  标记着II(第二代)的版本不只是一支修订版本的镜头,而是一支全新设计的镜头。它明显比原先的18 -200mm OS版本更小巧,更轻便。还添加了FLD(人工萤石低色散)镜片,改进过的光学防抖系统和HSM(超声波马达)自动对焦系统。最新的OS(光学防抖)系统可达4挡补偿效果,大大超越了之前的2.5挡。微型超声波马达没有环形那么安静,但比上一代的电子马达要安静得多。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在宾得和索尼卡口的适马镜头上并未安装光学防抖系统。相反,它们依靠的是机身的传感器位移防抖系统。另外,在使用2008年以前生产的宾得机身,如K100D和K110D时, 与适马18-250mm镜头一样,此镜头的自动对焦系统也无法使用。尽管这支镜头非常轻巧,但做工还是很扎实和坚固的。

  性能

  自动对焦系统相当快速,虽然在对焦过程中,对焦环会旋转,也没有全时手动对焦功能。在广角端的清晰度很不错。与老款镜头相比,在中长变焦范围时的清晰度稍显逊色。

  功能特点 4星

  影像质量 4星

  制造工艺 4星

  性价比 5星

  综合评价 4星

  7 适马 18-250mm f/3.5-6.3 DCMACRO OS HSM

  适马最新的超级“小强”

  这是镜头成功“瘦身”的经典范例,新的微距版适马18-250mm比其前身在物理长度上缩减了12mm,重量减少了160克, 而且用62mm的滤镜口径代替了之前的72mm。更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它比适马自己的18-200mm镜头多出了50mm的变焦范围,但在重量上却更为轻巧。这要归功于其TSC(热稳定复合)的新型材料。适马声称这种材料不仅在重量上更轻,而且比常见的聚碳酸酯材质的镜头更能对抗极端的温度变化。

  4挡的光学防抖系统(只限佳能和尼康版本)和超声波自动对焦马达与适马18-200mm镜头中的相同。比起旧款的18-250mm镜头45cm的最近对焦焦距,新镜头有更短的35cm的最近对焦距离。这足以为镜头赢得“微距”标识,其最大放大倍率为0.34倍。

  性能

  自动对焦系统快速而安静,4挡光学防抖。其对焦环没有做成凹纹状,因此在自动对焦过程中要注意手指对其的掌握。清晰度表现非常好,畸变很小。总之,与适马18-200mm相比较的话,这支镜头还是值得购买的。

  技术核心

  13组16片镜片结构,7片光圈叶片,最近对焦距离为35cm,62mm滤镜口径,超声波马达自动对焦系统,镜头尺寸为74x89mm,重量470克。

  功能特点 4星

  影像质量 4星

  制造工艺 4星

  性价比 4星

  综合评价 4星

  8 索尼DT18-250mm f/3.5-6.3

  小巧的老镜头

  索尼18-250mm推出于6年前,其紧凑轻量的镜头却承载着如此大的变焦范围,这使它一度成为当时的领军者。实际上,它仍然比新近的适马18-250mm更短更轻。在某些方面,其功能配置也是相当的“轻量”。这是测试镜头组中唯一一支没有自动对焦马达的镜头。其自动对焦的动力来自于相机机身内置的马达。同样的情况还包括了图像防抖功能,依赖于索尼单反和单电机身内置的传感器位移防抖系统。

  不过至少镜头还配备了对焦距离刻度,虽然只是简单地印在了镜筒外的对焦环上。另外在其变焦范围的短焦端还有一个抑制镜头下滑的变焦锁定开关。总之,索尼镜头的价格在其功能的乏善可陈下显得有些昂贵。

  性能

  索尼18-250mm镜头的自动对焦系统缓慢而嘈杂。在变焦范围内,广角端清晰度很差,并在变向长焦端后进一步恶化。在广角变焦范围下,画面有很明显的桶形畸变,而色散问题也是测试镜头组中最严重的。总之,这支索尼镜头不具备太大的竞争力,最好还是选择适马的同规格镜头。

  技术核心

  13组16片镜片结构,7片光圈叶片,最近对焦距离为45cm,62mm滤镜口径,相机内置驱动自动对焦系统,镜头尺寸为75x86mm,重量440克。

  功能特点 2星

  影像质量 2星

  制造工艺 2星

  性价比 2星

  综合评价 2星

  《影像视觉》揭晓最终结果

  尼康18-200mm领袖群伦

  这支镜头早已成为我们最推崇的超大变焦镜头,不过那些新出现的竞争对手缩小了它们之间的差距,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

  尼康通过不断的努力,将其高端的标准变焦镜头和长焦变焦镜头中的先进功能融入到了这支18-200mm超大变焦镜头之中。其做工质量无可挑剔,并且在这支镜头的实拍照片中,我们看到了出色的图像质量。对于我们来说,这是市场上最好的超大变焦镜头。尼康18-300mm在所有测试镜头中提供了最大的变焦范围,但图像质量表现较弱,而且其体积也过于庞大,分量也更重。

  适马镜头轻便小巧。其18-200mm镜头的清晰度虽然无法与我们之前所测试的镜头相媲美,但还算是表现非常好的。令人惊讶的是更大变焦范围的18-250mm镜头在体积上没有更大,重量上反而更轻,同时在没有牺牲图像质量的情况下,还提供了额外的50mm变焦范围。

  佳能新一代的18-135mm镜头与前一个版本相比有了明显的改进,具有更好的图像质量和更安静快速的STM(步进马达)自动对焦系统。从整体来看,尽管相对其他镜头来说最长焦距有所不足,但我们还是更喜欢它胜过佳能的18-200mm镜头。

  测试中排在末尾的是宾得18-135mm和索尼18-250mm这两支镜头。宾得的做工质量非常好,但败在糟糕的图像质量。索尼在变焦范围上还算出色,但其自动对焦嘈杂而迟缓,图像质量也令人大失所望。

  推荐适合你的最佳超大变焦镜头

  尼康 AF-S DX 18-200mm f/3.5-5.6G ED VR II

  优点:环形超声波自动对焦系统,双模式图像防抖系统,令人满意的做工。

  缺点: 与适马最新的镜头相比更大更沉。

  总结: 精彩的表现以及功能让它成为尼康用户们的首选。

  4星

  适马 18-250mm f/3.5-6.3DC MACRO OS HSM

  优点:超大的变焦范围,有效的防抖系统,紧凑的体形,很轻的重量。

  缺点:自动对焦时对焦环会转动,有色散问题。

  总结:近乎完美的表现,价格不高,都使其成为真正的旅行好伴侣。

  4星

  适马 18-200mm f/3.5-6.3 II DC OS HSM

  优点:以更便宜的价格提供了适马18-250mm的所有功能。

  缺点:清晰度无法与我们之前所测试的老版本镜头相媲美。

  总结:超低价格,特别是不需要大范围变焦时。

  4星

  佳能 EF-S 18-135mm f/3.5-5.6 IS STM

  优点:几乎静音且迅速的自动对焦系统,图像质量非常好。

  缺点:缺乏大部分竞争对手所能达到的长焦范围。

  总结:从功能与做工上考虑,这是佳能目前超大变焦镜头中的首选。

  4星

  尼康 AF-S DX 18-300mm f/3.5-5.6G ED VR

  优点:非常好的做工,提供了大量高端功能。

  缺点:镜头过大过重,图像质量不如尼康18-200mm镜头。

  总结:如果你铁了心想要一个最大变焦范围的镜头,那它还是值得购买的。

  3星

  翻译:黄艳琼 编辑:李硕 美编:王晓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