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万亿信托马年迎兑付大考 房地产与煤矿易成“多雷区”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信托,马年,房地产,煤矿
  • 发布时间:2014-02-24 10:34

  近些年信托业的饼越画越大。2007年新两规颁布后,信托规模快速增长,而快速增长的背后,是信托项目兑付压力的提升。

  2014年煤矿类信托再次迎来集中兑付期,将有近150亿煤矿类信托产品到期,而国际矿业资源产品尤其煤炭产品的行情却一直持续走低。2013年以来,已有3个矿产类信托曝出兑付风险事件。其中华润信托念起“拖字诀”,将兑付时间延长一年,中诚信托在最后关头找到接盘方,支付了本金,而吉林信托能否兑付还没有答案。

  房地产类信托方面,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也将在2013年迎来了大规模集中还债的洪峰期,房地产信托2013年到期规模高达1974亿元。而2013年发行的房地产信托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9.53%,在四大信托产品中居首。

  2013年至今共有8个房地产类信托出现兑付危机,与宏观调控政策有关。2014年,矿业信托和小型民企房地产信托项目兑付风险较大。

  1.27万亿元马年信托兑付迎大考

  近些年信托业快速增长。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2012年底,信托业受托管理的信托资产为7.47万亿元,超过保险业成为金融业第二大支柱。2013年我国信托业资产总规模创历史新高,达10.91万亿元,而信托行业管理的资产价值仅有2356亿元,远远不能胜任刚性兑付的能力。

  马年将有1.27万亿元信托产品集中兑付。用益信托的数据显示,共计有8547个信托产品将到期,总规模达12733亿元。海通证券研究报告显示,2013年的到期信托金额大约对应2011年二季度至2012年一季度发行量(3.5万亿元),2014年的到期信托大约对应2012年二季度到2013年一季度的发行量(5.3万亿元),意味着2014年信托到期量较2013年将增长超过50%。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经济危机带来的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三者交织,使得今年的信用事件倍受人们关注,被视为当前中国金融业界的“多雷区”。

  其中,矿产类信托最让人揪心。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至今,国内信托公司共发行矿产资源类信托规模超1000亿元。矿产资源信托平均发行期限为两至三年,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兑付高峰渐渐来到。2013年信托公司需要兑付的矿产资源信托规模约为420亿元。继2013年的煤矿类信托兑付高峰期后,2014年煤矿类信托将再次迎来集中兑付期,将有近150亿元集合类煤矿信托产品到期。

  在矿业信托受到众多信托公司追捧的同时,煤炭、矿产等能源行业开始随着国际市场进入漫长的深度调整期。过去两年,在国家控制产能的影响下,能源价格开始直线下降,山西、内蒙古不少煤炭企业进入微利时期,甚至开始亏损。

  平安证券研究报告显示,矿产信托的风险主要来源于四个原因。第一,矿产信托增信方式风险较大。很多矿产信托采用采矿权作为信托抵押,但是采矿权本身是评估结果,因此对于矿物储量实际很难判断;第二,可采指标受国家政策限制。目前矿产每年开采量受国家指标限制,但是融资方为了提高现金流采取了超采的措施,所以融资成功后正常开采,现金流达不到预期;第三,矿产开采出来后价格变化较大,以煤炭为例,过去几年价格一直是下降趋势,导致企业盈利困难;第四,很多矿场存在股权不清问题,不排除有骗取信托融资的情况。

  如何在煤炭市场行情低迷的情况下解决即将到来的大规模兑付问题,是信托公司接下来需面对的重要考验。

  宏观调控政策紧逼

  房地产及煤矿类信托风险承压

  2013年发生兑付危险的8个房地产类信托项目分别属于中信信托、中粮信托、新华信托、安信信托(两个项目)、四川信托、五矿信托和陕国投。在对这8个房地产信托项目分析后可以发现,项目搁浅主要是两个原因:第一,房地产公司资金匮乏或者债务危机引发的资金链断裂导致项目进度缓慢;第二,房地产项目完工后无人问津,销售缓慢导致资金无法回收。而这两个原因究其根本还是政府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

  一方面,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转型,中央政府逐渐用市场化的调控模式取代行政干预手段,投资扩张不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货币政策“稳中偏紧”导致市场流动性整体充足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市场流动性规模减小,各家企业资金面开始紧张。而金融机构在经历了2013年6月的“钱荒”以及近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强影子银行业务若干问题的通知》之后,必然会减少影子银行业务,因此社会融资总量增长也会放缓。房地产企业目前面临着融资成本上升的问题,部分项目甚至无法获得足够的启动资金,从而导致项目进度缓慢甚至停滞。

  另一方面,中国银行业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以往的高利差局面将不复存在,收紧利差导致商业银行更加倾向于贷款给更安全、回报率更高的行业,从长期看来,银行会减少个人按揭贷款的规模,从资金来源的角度上减少了居民的购买力。而2013年政府不断出台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例如“新国五条”和房产税扩围,通过提高房产成本抑制了一部分投资需求,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抑制了居民改善性购房需求,导致成交量下降。■

  《投资者报》实习记者 牛雅琳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