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桃花风起正养生
- 来源:恋爱婚姻家庭月末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清明,养生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3-24 08:52
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此时,气候温暖、桃花初绽、杨柳泛青,正是祭祖扫墓的日子。除此之外,清明还是一个重要的养生节气。
“清明花吐蕊,外出防过敏。”清明节是继春节假期后的第一个小长假,又逢春暖花开的季节,憋了一个冬天的人们一定不会错过这个大好的出游机会。但踏青的同时也要注意提防皮肤过敏,这样才能有好心情去游玩。
●踏青提防光过敏
据调查,人群中约有30%的人会对紫外线产生过敏。光过敏是紫外线照射(如日晒)后,暴露部位的皮肤出现红色斑疹、丘疹或大疱性皮疹,会伴有灼热和痒痛感。春天的光过敏问题更要引起重视,因为春天的紫外线看上去并不强烈,因此许多女性出门都不用隔离霜、防晒霜,其实春天属于光过敏的高发期。
另外吃了含有光过敏性物质的食物,如菠菜、荠菜、芹菜、莴苣、马兰头等,出门后,便容易出现皮肤红肿、发痒的情况。因此这些含有光过敏性物质的食物最好选在晚上吃,也不要餐餐都吃。本来就有过敏体质的人,更应避免吃这些食物。
●赏花需防花粉过敏
有些人一到春天就特别容易感冒,除了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头疼,还伴有眼痒、流泪、鼻痒等症状,其实这不是感冒了,而是花粉症。
要预防花粉过敏,首先应尽量躲避花粉,加强个人防护措施,防止吸入致敏花粉,利用好天气时将屋内屋外打扫一遍,遇干热或大风的天气,可关闭门窗或加挂窗帘;如果天气许可,最好每周清洗更换床罩、被单,注意身体清洁,将残留在皮肤、头发上的花粉彻底清除,以阻挡或减少花粉入侵屋内。出外赏花的人们,最好避开花粉高峰时段,出门前30分钟先服用抗敏药物,且最好能随身携带口罩备用,并穿着长袖衣物,避免直接与过敏原接触,以减少花粉侵入。
●皮肤痒喝些普洱茶
清明时节天气依然寒冷干燥,很容易产生痒的感觉。除了要注意补水和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外,喝茶应该算得上是一个可行的方法。
这是因为茶叶里富含微量元素锰,对皮肤有不错的保护作用。可以喝普洱茶和红茶,它们比绿茶所含的锰要更多些。还有坚果和豆制品也可多吃点,它们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E,能很好地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再搭配上粗粮和水果、蔬菜,皮肤痒的情况就会好一些了。
脑血管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病,尤以节气交变时较多。清明时节乍暖还寒,低温刺激使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血流缓慢或血压骤变。对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人,寒冷刺激使血压增高,易诱发脑血管疾病。
预防脑血管疾病,首先要注意保暖,俗话说:春捂秋冻,百病不生。尤其是老年人,不宜过早地脱去冬衣,要注意天气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防止因气温的变化引起血压波动。
●生活方式的调整
首先要安排合理的作息时间,勤加锻炼,尽量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中医认为,肝主筋,坚持锻炼,则能舒筋活络,有益肝脏健康,血压平稳。万木吐翠的春天是户外活动的好时机。尤其是老年人,可根据自身体质状况,选择适宜的项目,可郊外踏青、早晚遛弯散步、打太极拳等。但一定要在温度适宜的时间出行。
●心理的调整
天气的变化会导致人的情绪波动,平时要尽量做到情绪安定,处事不要过激,力戒动怒,更不要心情抑郁,要主动创造开心场面,开怀大笑。及时宣泄,防肝气郁结。
●饮食结构的调整
饮食是保证身体及大脑活动的物质基础,一年的饮食结构应随四季的变化而变化,春天多风,体内积累了一冬天的郁结滞气,在春天容易以火的形式表现出来,故饮食应清淡,宜多吃青菜,少食辛辣荤腻食物。
●排便的调整
保持大便的通畅是至关重要的。大便长期滞留在大肠,肠管内的有害气体不能排出,引起胸腹满闷不思饮食,内含的毒素吸收入血可引起人体皮肤色斑沉着,毒素还可随血液循环到大脑引起脑神经的损伤,促使人体衰老。通过饮食结构、腹部按摩及适当药物均可达到规律性排便的效果。
●出现信号及时就诊
若出现突发头痛或眩晕、四肢麻木、一时视物不清甚至失明、舌根发硬或失语、精神疲惫或性格突变、无原因地出现嗜睡等脑血管病的前兆,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清明该如何养生?我们不妨看看专家的推荐。
北京市科学健身专家讲师团秘书长赵之心推荐:
适合清明的三类养生运动
清明时节天气转暖,春练是必须要做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运动都适合在此时进行。
●推荐一:和缓运动型
春风和煦的日子里,健走、慢跑等相对安静的运动更适合刚刚从寒冬走过来的你。且走且跑且停,时快时慢,这种走走停停、快慢相间的健走或慢跑可以稳定情绪,消除疲劳,亦有改善心肺功能、降低血脂、提高身体代谢能力的作用。
●推荐二:休闲趣味型
远足、徒步可以练习脚力,带动身体的大循环。对于远足与徒步有一定困难,或是受时间限制的人,可以选择集休闲、娱乐和锻炼为一体的放风筝。
●推荐三:保健养生型
春练对于年轻朋友而言可能更为简单易行,但对于中老年人而言,春练更要科学合理、有针对性。所以建议选择一些太极、五禽戏、八段锦等具有保健养生功效的气功功法来习练。
春天的时候,人的气血从里面往外走,整个自然界也是处在万物生发的时候。《黄帝内经》讲,在清明前后,一定要记住,要“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夜卧就是天黑了以后,你就应该睡觉了;早起,就是早上早点起来。这是因为春天体内的气血往外走,我们晚上早一点睡,有利于气血恢复。“广步于庭”就是要经常到外面去散散步,感受一下大自然万物生发的气息,很自然地和自然界构成一种和谐的状态。
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著名中医学家杨力推荐:
跟乌龟学习呼吸
清明前后要注意呼吸,呼吸的方法我们可以从乌龟身上取经。平时人都是用胸式呼吸,而睡着时则多是腹式呼吸。乌龟没有肋间肌和肋间骨,只有头颈和肚子相结合,所以它的呼吸很特别,是胸式加腹式的呼吸。
人怎么学习乌龟式呼吸法呢?其实非常简单,呼吸时,先尽力扩展胸廓将空气吸入,然后再进一步调动腹部肌肉进行腹式呼吸,让空气一路从胸部、腹部送下来,一直送到丹田里,然后再深深地由鼻子全部吐出,这就是胸式加腹式呼吸。
广州市中医医院呼吸科主任苏丽玲推荐:
清明前后多喝菊花茶
清明节将至,很快就进入“纷纷春雨连绵落”的时节。传统养生学认为“春与肝相应”,因此春养肝常保健。
春季正值肝阳上升时节,所以不宜食用“发”的食物(如竹笋、鸡肉等)。清明时节养生应多吃柔肝养肺的食物,荠菜、菠菜、淮山、银耳都是不错的选择。
清明前后,也不妨喝一些菊花茶。中医认为,菊花能疏风清热,有平肝、预防感冒、降低血压等作用。但菊花茶喝多也会伤肝,因此要适量饮用。
编后:清明时节讲养生,贵在与自然同气相求。人的许多病与饮食、起居有关,其中,吃与年运、节气和气候相逆的食物,如同吃错了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晚睡晚起“双杀”阳气,晚睡耗杀阳气,晚起扼杀阳气。如果注意把握符合自然的饮食、起居,于身体和精神都是很有益处的。
文/本刊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