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游牵手打车,理性看待跨界营销

  说到游戏跨界营销,相信大家一点都不陌生,不过在手游业界,还鲜有听说跨界营销的案例。但事情无绝对,在前段时间《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的打车之战中,为了压倒对手,除了请“干爹”帮忙之外,还将视线不约而同地瞄到了手游圈。先是《嘀嘀打车》携手《全民飞机大战》,而后有《快的打车》和《我叫MT》眉来眼去。虽然端游跨界合作的成功案例比比皆是,但是这样的跨界合作真的能在手游圈中通吃通杀了吗?

  手游时代,杀鸡取卵不可为

  在整个游戏业界,跨界营销并不罕见,但在手游中还比较少见。目前手游已经脱离了昔日小作坊式的小打小闹,许多持有大量现金的企业纷纷入驻,而其中不乏像腾讯、网易和完美世界这样拥有成功端游运营经验的企业。他们在大举挺进手游业界的同时,也将许多在端游运营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带到了手游运营中,跨界营销就是其中之一。

  虽然端游和手游都是游戏,但市场特征却不尽相同,端游的成功运营经验如果照搬照抄到手游中,难免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状况。

  我们不妨来看看前段时间《嘀嘀打车》与《全民飞机大战》之间的合作方案:《嘀嘀打车》将对每周使用微信支付付费10次以上的用户赠送戏《全民飞机大战》中的高端战机一架。除了这架价值300钻石的战机外,玩家还能获得8888金币、200钻石以及核弹和超狂热驱动等游戏装备,其总价值超过100元。

  我们可以算一笔简单的帐,以上海市市区为例,出租车起步价14元,每次微信支付减免12元,每天可以获得两次优惠,如果每次玩家只打起步费,最短5天,花费20元,玩家就能获得这个大礼包。而且,在获得大礼包的同时,玩家还能获得相应的打车服务,是不是有很大的吸引力?但是,玩过《全民飞机大战》的玩家都清楚,游戏中的消费点并不多,许多玩家获得这一礼包后,就不会在游戏中再次消费。所以,这次合作完全可以算是《全民飞机大战》的友情援助。

  手游,腕再大也要服市场

  除了上面提到的损人利己之外,手游产品的寿命也是一个不得不提的问题。

  相较于端游产品动辄数年的寿命,手游看起来就短命很多。虽然有《植物大战僵尸》和《水果忍者》这样的手游常青树存在,但更多红极一时的手游,其寿命通常只能持续短短几个月。以腾讯游戏为例,在2013年年底,其所属手游在AppStore呈现出屠榜的压倒性优势。但到了2014年3月下旬,排在前十的免费游戏中只剩下了一款《全民飞机大战》。由此可见,即便是腾讯这样的大佬,也难以突破手游短寿命的瓶颈。虽然,《嘀嘀打车》的介入可能是《全民飞机大战》能一骑绝尘的原因,但是其带来的“人气”是否是《全民飞机大战》所期望的活跃付费用户,这个问题依然值得商榷。

  由于手游往往难逃短命的厄运,《全民飞机大战》此举无疑是将自己的寿命近一步缩短。这款游戏本身就缺少强力的消费点,而且重复进行游戏的意义不大。虽然在短时间内能够带来爆发性的人气,但面对市场上的众多竞争者和效仿者,其玩家就会厌倦进而流失。在这种高压之下,《全民飞机大战》本该做的是不断开拓新玩法,并增加玩家感兴趣的消费点,而不是通过削减自己可能的收入来为另外一个自家产品捧场。

  跨界营销,到底该怎么玩?

  对于《全民飞机大战》来说,《嘀嘀打车》的捆绑营销也许反而会缩短其游戏寿命,甚至引来非打车软件用户的游戏玩家的不满。那么,跨界营销到底要怎么做才能取得一个良好的效果呢?

  跨界营销想要实现1+1>2的效应,其关键就在于合作产品的客户群有大范围的重叠。在游戏业界,最成功的跨界营销案例就是可口可乐同《魔兽世界》在2005年开始的合作。虽然当时《魔兽世界》的产品并未完全打开市场(相对于可口可乐而言),但可口可乐却早已经成为全球知名饮料品牌,在拥有无数拥趸的同时,也有一个强力的竞争对手—百事可乐。在这种大环境下,一方面借助《魔兽世界》的人气,玩家为了兑换游戏内道具,会更乐于选择可口可乐。另一方面,在可口可乐上印刷《魔兽世界》广告,也给游戏带来了更多的人气和曝光度。这样的结合其实是双赢,《魔兽世界》通过合作积累了人气,可口可乐则是提升了销量。

  反观,《嘀嘀打车》和《全民飞机大战》,其受众都与当年的可口可乐和《魔兽世界》不可同日而语。而且两个App之间的客户群重叠率不高,这就直接决定了用户在选择打车软件时,不一定不会因为《全民飞机大战》而选择《嘀嘀打车》。相反,用户选择时会在便捷度和补贴政策之间进行考量。而这款打车软件是否与手游有合作,通常会被用户放到最后。

  写在最后

  在火热了两个月之后,现在《嘀嘀打车》与《快的打车》的对掐已经进入了尾声。现在,再回过头来看看这场热闹的营销大战,我们发现很难对手游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做出一个准确的衡量。同时,这样的合作对手游到底是好还是坏?这些都殊未可知。我们应该从外界的喧嚣中冷静下来,细细的品味其中的关键,或许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虽然从跨界营销本身来说,这确实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但是,有利就有弊,如何增大得利并减少危害才是营销过程中最最关键的地方。如果弊大于利,这样的营销行为还是慎重一些为好。

  文 纯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