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精粹
- 来源:文史博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清明节,寿星,妓女,老人家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4-18 09:54
“马迹”和“马”没关系
看到成语“蛛丝马迹”,很多人望文生义,认为这里的“马迹”指的是马的蹄印,甚至连《中国成语大词典》《汉语成语考释词典》都解释“马”是骑马的马。其实,这里的“马”,与拉车驾辕、四蹄如飞的哺乳动物“马”没有任何关联,而是指一种小昆虫。
这种小昆虫,学名“突灶螽”,俗名“灶马”,属直翅目蟋螽科。灶马状如蟋蟀,在我国南北方均有栖息,天暖时栖于野外草石、土隙间,天冷后则栖于灶台之上,以剩菜、饭屑、植物、小型昆虫为食。灶马在灶台上爬行之时,常会留下一丝不易察觉的痕迹,这种痕迹便是“马迹”。因它与细微的蜘蛛丝一样让人难以识辨,于是人们便将二者等同起来,并称“蛛丝马迹”,用来比喻与事情根源有联系的不明显的线索。
由于灶马是一种小昆虫,所以“蛛丝马迹”有时又写作“蛛丝虫迹”。
灶马不仅是一种昆虫,还是一味不可多得的中药,据《本草纲目》记载:灶马“干燥全虫,性味辛、咸、温,入肺、脾二经,捣碎外敷,可治竹刺入肉,有拔刺消肿之功”。(钱国宏)
世界各国的“清明节”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每逢节至,人们纷纷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已故亲人墓地扫墓。和我国一样,世界各国每年也有为死去的亲人、朋友祭奠致哀之日,堪称外国的“清明节”。
日本盂兰盆节盂兰盆节在8月13日前后,在日本是规模仅次于元旦的盛大活动。节日期间家家都设置魂龛、点燃迎魂火和送魂火,以祭奠祖先。“盂兰盆节”不可缺少的是盂兰盆舞。在温暖的夜晚,和着大鼓的咚咚声,全村子的人围成一个大圆圈起舞,敬奉及欢迎先人灵魂“重返人间”,让活人和亡魂一同共舞,用这种独特方式告慰亡灵,以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
美法万灵节在美国,每年的11月2日是万灵节,即祭奠死者灵魂之日。天主教信徒认为,当人的灵魂与肉体分离之时,灵魂并非一尘不染、毫无罪过。不过,在亲人祈祷的力量下,死者灵魂最终得到升华,并获得永远的快乐。万灵节也是法国基督徒的节日之一,只不过时间是在每年的11月1日。
墨西哥扫墓节也称“亡人节”。每年11月2日的下午或傍晚,人们准备好作为祭祀供品的“亡人面包”、骷髅形糖块和已故亲人爱吃的食物及烟酒前往墓地。在祭祀仪式完毕后,全家人在墓前铺上台布,席地而坐,并点上蜡烛。人们还穿上奇装异服,戴上假面具,对着先人的亡灵载歌载舞,最后共食祭品后离去。也有不少人会为故人通宵达旦守灵。
波兰亡人节11月1日是波兰的亡人节。这天人们举家前往墓地祭奠祖先。祭拜时,由年长者点燃烛灯,让孩子恭敬地献上,既缅怀已故之人,也教育后代不忘祖先,永记亲人。
容易读错的姓氏
由于汉字有许多多音字及古音有变等,所以一些姓氏很容易被我们读错。如万俟,音为mòqí(莫其),常有人误读为“万寿”。
区,音为ōu(欧),常有人读为“区”(qū)。
黑,音为hè(贺),常有人误读为“黑”(hēi)。
盖,音为gě(葛),常有人读为“盖”(gài)。
查,本是检查、考查的意思,念chá,但作为姓氏要念zhā,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的本名便是查良镛。
教,指传授、教授之意时念jiāo,但作为姓氏时要念jiào。
任,本义是信任、担任、任何,念rèn。作为姓氏时念rén,代表人物有老一辈革命家任弼时。
曾,指曾经、未曾之意时念céng,但作为姓氏时要念zēng。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清代名臣曾国藩等。
缪,本是修缮的意思,如用在“未雨绸缪”时念móu,但作为姓氏时念miào,代表人物有清末著名宫廷女画家缪素筠。
晟,本是光明之意,念shèng,但作为姓氏时念chéng。
寿星为何大脑门儿
“寿星”形象最突出的要数他硕大无朋的脑门。山西元代永乐宫壁画中的“寿星”,可能是存世最古老的寿星形象。在永乐宫上千位神仙中,我们一眼就能将他认出,就是因为他那超级大的脑门儿。
关于大脑门的来历,有多种猜测,有人认为它来自返老还童现象。老人和小孩有诸多体貌特征上的相似,比如初生婴儿头发稀少,老年人也是一样。而头发少自然额头就显得很大。
寿星的大脑门,也与古代养生术所营造的长寿意象紧密相关。比如丹顶鹤头部就高高隆起。再如寿桃,是王母娘娘的蟠桃会上特供的长寿仙果,传说是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食用后立刻成仙长生不老。或许就是因为这种种长寿意象融合叠加,最终造就了寿星如寿桃一般圆鼓的大脑门。
妓女的雅称
妓女历来地位低下,对其称呼多为蔑称,但古时也有不少文雅的称呼。
【神女】晚唐李商隐诗:“神女生涯不是梦”,此“神女”即暗指妓女。和西方的“女神”是类似的,“神女”原初的含义不是说对女人多么敬仰,而是对女人用心不专,乱投男人怀的总结。但并不是所有的女人都用神女来形容,只有那些从事妓女职业的女人有这个共同的特征。曾有一部阮玲玉主演的电影《神女》,描写的就是妓女生涯。
【勾栏美人】李商隐《倡家诗》有“帘轻幙重金勾栏”句,诗中所写的“倡家”,就是擅长歌舞的伎艺人。到了宋代,中国城市的戏曲剧场已基本形成,也称勾栏。明代以后,又把妓院称作勾栏。宋元则有“勾栏”之名,是城市中的游乐场所,能供戏剧演出。北宋、南宋两京,官妓散处于市,以招徕客人,勾栏时有妓女出入。
【清吟小班】清吟小班和窑子不同,是旧时上等妓院的别称。《孽海花》第三五回:“至于妓女,只有那三等茶室,上流人不能去。还没有南方书寓变相的清吟小班。”
【校书】唐代名妓薛涛懂诗文,多与当时文士交往。有人赠诗,诗中有“万里桥边女校书”的句子。后世因称有才学能诗文的妓女为“女校书”或“校书”。(郑金城)
“老人家”是外来语
“老人家”一词在现代汉语里常常用于对老年人或长辈的尊称,但这一词语并非汉语土产,而是一个外来语。
据《宗教词典》载,“老人家”一词是阿拉伯文“穆尔西德”一词的意译。它源于“道路”,意为“引路的人”,指伊斯兰教苏非派某些教团的宗教导师,负责接受和指导新参加教团的信徒的人。
13世纪后期,伊斯兰教随着部分中亚细亚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的迁居传入中国,并发生语言的融合,“穆尔西德”被译为“老人家”出现在元以后的汉语和文学作品中。
(责任编辑:叶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