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夏初 别让细菌袭扰皮肤

  • 来源:家庭医药
  • 关键字:细菌,皮肤,真菌
  • 发布时间:2014-04-30 13:00

  春天,春暖花开,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节。

  出汗多,防真菌

  真菌喜好温暖和潮湿的地方,特别喜欢人体表面的皮脂,夏季多汗、冒油的人,肥胖和喜欢穿不透气鞋的人,他们的身体便成为真菌喜欢栖身的场所。真菌会乐此不疲地“啃”着人的皮肤,“制造”出手足癣、汗斑、马拉色菌性毛囊炎、体股癣、念珠菌性阴道炎、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等,并在家庭和夫妻间传来传去……让人整个夏天不得安宁。

  防范措施:

  1.避免接触公用拖鞋、毛巾及有癣病的动物如猫、狗等。

  2.穿宽松透气的鞋,少穿旅游鞋、塑料拖鞋并保持脚部干燥。多汗的人,要勤换鞋垫和袜子,并在鞋内放置一些足粉、撒布粉等。

  3.保持外阴干燥,每日清洗后可涂些爽身粉,经常用开水消毒内裤。发病后在医生指导下内服伊曲康唑或特比奈芬1~2周,外用兰美抒软膏、联苯苄唑霜、3%的水杨酸酒精、达克宁霜等。内外夹击,既避免人们所担心的内服药长期服用会伤肝的问题,也减少费用,提高疗效。

  有外伤,防细菌

  夏天,细菌最不“安分”,它们比真菌繁殖得更快,更会“见缝插针”。当人们不小心搔抓皮肤产生小的损伤之后,或患了脚气后,它们就悄悄地“溜”进去,在那损肤筑巢,和人体白细胞 “拼抢地盘”,结果,毛囊炎、疖、丹毒、淋巴管炎、脓疱疮等不期而至。

  防范措施:

  1.注意清洁,勤洗勤换,减少搔抓,避免引起皮肤外伤。

  2.少食辛辣大荤大油的东西,适当多吃些凉性瓜果,少熬夜,避免疲劳。

  3.轻者外涂1%氯霉素酒精或百多帮软膏等。如是疖的早期,可用鱼石脂软膏(编者注:在农村,也可用草药雾水葛、木芙蓉、千里光)外敷散疖。重者应给与抗生素内服等治疗。

  皮肤痒,别挠抓

  夏季出汗多,汗液若不能及时蒸发,就容易堵塞汗腺孔。汗腺管口被汗液长时间浸泡后,会发生肿胀、阻塞,汗液淤积,形成小水疱或小疹子,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痱子”。由于高温所形成的所谓热毒使人易产生瘙痒,搔抓后易在四肢等部位出现大量皮疹,奇痒难忍,这就是医学上说的夏季皮炎。

  防范措施:

  1.不要在高温和太阳底下待太长时间,不要挤压痱子。

  2.外涂痱子水、冷水湿敷或冲凉。夏季易出痱子者可在空调房过夜。

  3.外出穿轻质透气的衣服,汗液要及时擦干,并经常涂爽身粉。

  4.皮疹较多要口服抗过敏药,外搽些激素软膏和舒肤特等药物。

  >>小知识

  细菌和真菌的区别

  细菌和真菌的名称中均有一个“菌”字,同属微生物,但两者在生物类型、结构、大小、增殖方式和名称上却有着诸多不同。

  从结构上讲,真菌多是由多个细胞组成,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膜和细胞质。而细菌不同,一个细菌也是一个细胞,它没有成型的细胞核。

  从生殖方式上讲,真菌通过产生大量孢子来繁殖后代,这些孢子可以飘散到各处,每个孢子在适当的环境下,都能发育成一个新个体。细菌则是通过分裂进行生殖的,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长大后又可进行分裂。在环境适宜的时候,不到半小时,细菌就可分裂一次。在发育后期,细菌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冯爱平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