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500年,还是买不起房

  • 来源:今日文摘
  • 关键字:古代,房价
  • 发布时间:2014-05-12 08:56

  最近,一条新闻被网民们疯狂转载:2013年10月17日,德国有一家三口因为还不起房贷,白焚身亡。大家看了这条新闻都肝颤了:“苍天啊大地,原来德国也有房奴?”唉,少见多怪了不是,房奴可是一个跨国界、跨时代的生物品种,就连古代,房奴也是屡见不鲜。

  很多天真的妹子都以为,在地广人稀的古代,房子要多便宜有多便宜!古代人多享受哇,没事在自家的四合院里,晒晒太阳,喝喝茶。房子至少三进,后面还有一个大花园,妹子在里面赏菊玩月,吟诗吹箫,拎个锄头葬花……咱有的是地方,怎么作妖都没人投诉扰民……

  醒醒吧,妹子!残忍的真相来了:古代的一线城市,房子一样贵得离谱!没比现在的北上广好哪儿去!

  北宋的首都开封,房子巨贵无比,寸土寸金。一套普通的宅子,都要上万两银子。北宋最有名的房奴是大文豪苏轼和苏辙两兄弟。

  苏轼苦熬了一辈子,也没能在开封买上一套房子,只能跑到二三线城市,买了几套。他的儿子在开封结婚,连婚房都没有,虽然亲家很厚道,但苏轼还是觉得挺没面子的。“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连房子都没有,人家姑娘上哪儿找安全感?但是没办法,首都的房子实在太贵,最后,他借了一个朋友的房子,才把喜事办了。

  苏东坡的弟弟苏辙,更是一个虔诚的房奴。曾经写诗抒发房奴的心声:“恨无二顷田,伴公老蓬莱。”因为点比较背,单位分房总是赶不上,他一气之下,在房奴的羊肠小道上一路狂奔。节衣缩食,努力攒钱,终于在70岁高龄时,在河南许昌买到一套房子。为了这套房子,苏辙几乎花光所有积蓄,还卖掉一部分珍贵的藏书。买房之后,老人家网梦的同时,又心疼得要死,于是呕心沥血地连做了好几首房奴诗,满纸都是辛酸泪啊辛酸泪。

  薪资优厚的政府公务员都买不起房子,就更别提老百姓了。在宋代,普通老百姓一个月的工资,也就三五两银子左右。要能赚到10两,那都属于高科技人才了,绝对能招来各种羡慕嫉妒恨。如果按照10两银子的高薪算,想买一套开封的普通房子,需要不吃不喝工作83年。

  怎么样,恐怖吧?所以,对于老百姓来说,四合院是永远都不用想了。他们只有一个选择——住楼房。对的,你没听错,在北宋,楼房都是给穷人住的。跟现在的房奴差不多,一间五六十平方米的房子,挤上全家好几口人,跟沙丁鱼罐头似的。

  除了宋代以外,唐朝、明朝、清朝的一线城市,房价都居高不下,让人望房兴叹。在古代,想买一套好房子,光有钱不行,还得有身份。古代的商人超级没地位,买了好房也守不住。权贵要是看上你的房子,勾一勾手指,房契就得主动送上去,人家还不见得领情。

  不过,在古代,也有比较人性化的举措,譬如廉租房。宋朝政府,有一个职能部门,名字听起来有点怪,叫作“楼店务”。楼店务又名店宅务,是朝廷设立,专门负责管理及维修国家房产,向老百姓出租国有房屋并收取租金的。听起来,是不是跟现代的廉租房差不多?所以,人家古人也挺有经济头脑的。

  在开封,有两处楼店务,分工明确,左厢楼店务负责东城,右厢楼店务负责西城。买不起房子的官员和百姓,就租房子住。房子按照面积和质量,分为上、中、下三种等级,基本能够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需要。不过,连政府都专门成立机构负责租房的事,宋朝人民买房之艰难,由此可见一斑。

  明代还曾经一度出现过救济房。朱元璋曾经让南京的官员盖了260间瓦房,给穷苦的房奴免费居住。这个想法的初衷是好的,可惜,皇上只管下命令,不给地方政府拨款。底下的人阳奉阴违,最后这个惠民措施,没在全国普及,不过昙花一现。

  古代房奴还有一个更悲催的事:不能随意买卖房子,所以也就很难换房子。从唐朝到明朝,都执行一个房产政策,卖房时需要先问族人和邻居买不买,除非他们不买或者出价特别低,才能卖给别人。所以想卖房子,首先要拿到族人和邻居放弃购买的签字。万一邻居跟你家有矛盾,不肯签字,你的房子就别想卖出去!同理,你看中一套房子想买,但是房主的堂弟不签字,你也买不了。

  还好还好,古代都快被穿越成筛子了,但是温州炒房团还没穿过去,否则古代房奴想买房,还得再等个500年!

  (白向子荐自《婚姻与家庭》)

  文/阿昧 责编/水寒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