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传统教育的堡垒

  •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 关键字:O2O,在线教育,慧科
  • 发布时间:2014-06-05 16:35

  当前,互联网正在冲击着每一个行业,传统教育行业也正面临变革。目前,因为地区差异等因素,我国仍存在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问题,而在线教育的长足发展有利于解决此问题,同时也迎合了市场的需求。

  在线教育,顾名思义就是以互联网为媒介展开教学活动。不同于传统实体教育,它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真正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是,当前的在线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解决,例如教材缺乏创新和标准、学习体验和效果不佳、缺少师生互动等。

  未来教育的五大趋势

  2014年5月16日,慧科教育研究院院长、慧科教育集团高级副总裁陈滢博士在新兴产业与教育深度融合研讨会上,针对研究新兴信息技术与教育互动以及科技如何改变和重塑教育的课题上,从环境、模式、方法、技术和体验等层面提出了未来2~3年内教育行业的五大发展趋势。

  首先,未来的教育必须进行线上线下融合——O2O(MOOC,Making Online&Offline Connected)。

  MOOC在实践中更该秉承线上线下紧密融合的思想,通过线下与学校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入线上,进行翻转式教学逐渐替换学分,做到无缝连接。陈滢认为,线上线下必须进行紧密融合、无缝连接才能够促进整个教育行业的成熟发展,并且,将来在设计课程时应该优先考虑线上的需求,线上线下一起考虑。将来无论什么样的教育行业、什么样的公司,一定要有线下学习中心,不能只是单纯的线上学习,线上和线下要形成一个闭环。

  同时,在线教育行业还必须考虑清楚如何消除学生的孤独感,让更多的学生在线上进行沟通,同时还要能够更精准地搜集学习过程中的数据等。

  陈滢强调,线上线下的融合不能只讲概念,还必须有强大的团队做线上线下的集成运营。慧科教育集团的做法是为线上每个学生配备一个导学老师全程陪伴学生学习,同时对学生进行线上线下的混合式评估。

  对学生来说,最有价值的就是能看到合理的课程设计,适合学习、拿到学分,而且毕业之后能够有助于他们找到好工作。与此同时,整个教育过程要有一个教学质量监控的过程,例如,线上学习体验如何评价,学生输出结果如何评价等,这需要打造一整套系统。

  第二,市场力量正在推动教育体制转型。2013年从MOOC开始,整个业界都在推动教育的变革。

  陈滢指出,在线教育的推动力不单单是我们熟知的IT公司和互联网公司,很多资本市场也把钱投入进来,希望可以进一步推动在线教育的发展。确实,虽然在线教育的概念已经出现了十几年,但是随着BAT三家互联网巨头的介入,才出现了2013 年在线教育的空前繁荣。

  另外,从2013年开始,中国的一些大学开始做线上教育。未来,资本市场会用更多的资金推动教育体制外的创新,推动攻破大学这最后一座没有被IT滋润的堡垒,让学生能够真正享受到线上线下融合带来的学习乐趣。

  第三,未来的教育是大学习(Big Learing)。陈滢表示,未来的大学习与学生今天学习的时空环境和体验完全不同。学生可以在线上线下学习,可以碎片化的学习,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学习任何内容,时空可小可大。从整个大学习的过程来看,以前是线下,现在是线上。

  而且,老师的地位变得非常模糊,完全以学生为中心,有些学习能力非常强的学生甚至可以在线上做老师,提倡人人为师。学习的方式也不像今天的教育模式——大家都是机械地学习,走入校门都要经过标准化的生产线加工。将来的学习环境将会是个性化的。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从何而来呢?陈滢指出,教育机构通过线上进行精准的数据搜集,再通过大数据分析工具得到分析结果,进而指导每一个人的学习,以获得最高效率的学习。

  第四,未来的教育将走向智能化(Education Intelligence)。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教育,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已经进应用到教育系统,例如自动组卷、语法校正、论坛挖掘、简单题评分、自动论文评分、反剽窃、电子监考等。将来,还会有更多的创业企业围绕教育开发出很多创新的应用,例如模拟真人对话来评判语义。

  可以断定,随着信息技术和深度学习的发展,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智能技术进入教育领域。

  第五,未来的教育是众传知识(Crowd-lecturing)。未来的课程可以打散成很多微课,而微课通过一定细分的有机结构,可以组成一门课程。陈滢提出,可以把Web 2.0、互联网思维引入到微课设计中来。

  多师同堂并非新概念。一堂课可以有多位老师来讲解,他们可能都是某一细分领域的专家。另外,老师可能是互联网界的奇才。互联网思维就是要把每个人的能动性都调动起来,将智慧运用在民间。

  成立开源微课程联盟

  为了更好地落地对于未来教育的构想,陈滢所在的慧科教育研究院牵头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慧科教育集团和开源力量等共同成立了开源微课程联盟(Open Micro Course Alliance)。OMiCA通过众包、开放、友好、重用、结构、演进等模式做出真正开放公平的课程,整个教育生态系统搭载在同一起平台上。

  OMiCA是在线课程的颠覆者。那么,OMiCA颠覆了什么?陈滢认为,一是内容产生的方式,二是传统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三是线上教育服务或内容供应商,以开放公开免费的方式提供优质的课程内容,四是学习的方式是基于微课程知识点方式和轻型学习。

  陈滢认为,现在有很多因素支持OMiCA的发展:一是在线教育兴起和学生在线学习习惯逐渐形成;二是知识产生的速度正在加快,需要更多传播知识的人;三是高手在民间,有一大批人愿意奉献自己的知识和力量,在这个过程中获得荣誉感;四是信息技术可以支撑群体创造;五是群众参与才能锻造出精品课程,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本报记者 涂兰敬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