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松再加码

  此次存贷比计量调整与之前两次定向降准是一脉相承的,以降低融资成本为主要目标,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优化经济结构。

  6月30日,银监会公布《关于调整商业银行存贷比计算口径的通知》,调整存贷比计算口径,支农及小微企业、金融债等6项不再纳入贷款口径,同时扩大分母,增加大额可转让存单等两项。这意味着,宽松政策再加码。

  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1)计算贷款时扣除以下6项: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三农”专项金融债所对应的涉农贷款;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所对应的小微企业贷款;商行发行的剩余期限不少于1年,且债权人无权要求银行提前偿付的各类债券所对应的贷款;商行使用国际金融组织或外国政府转贷资金发放的贷款;村镇银行使用主发起行存放资金发放的农户和小微企业贷款。(2)计算存款时增加以下两项:银行对企业或个人发行的大额可转让存单;外资法人银行吸收的境外母行一年期以上存放净额。

  分子的调整项中主要涉及“支农”和“支小”,2013年末,支农再贷款余额为1684亿元,2014年一季度,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额度1000亿元,其中支农再贷款500亿元,支小再贷款500亿元;截至6月底,“三农”小微企业金融债发行规模3400多亿元,商业银行债存量规模约3600亿元,商业银行次级债约1万亿元。总体看,分子的调整项涉及贷款规模在2万亿元左右,占贷款余额的比例约2.6%,按5月份存贷比约70%估算,可降低存贷比约2%。

  分母调整项中,目前监管部门在征求推出针对企业和居民的大额存单意见,传中行已获首单CD。同业监管后理财资产端收益率下行带动负债端收益率缓慢下行,CD的优势将逐渐明显,预计CD推出后对个人和企业大额定存形成替代,大额存单占存款规模比例上升并缓解存款向理财和货币基金搬家的趋势,也有望做大存款分母,降低银行贷存比压力。而外资行吸收的境外母行存放净额规模对分母的影响有限。

  近年来外汇占款持续回落,加之负债端金融脱媒分流存款,均推动存贷比计算口径调整。

  央行的货币创造主要体现为三大资产购买行为:一是购买国债,二是购买金融机构债权,三是购买国外资产。随着外汇资产的逐渐扩张,外汇资产占央行总资产的比重从1997年的42%上升至2013年的86%,而对金融机构债权占比从52%降至7%。

  2001年至2009年,央行外汇资产年均增速高达34%,而2009年以后年均增速降至10%,意味着近几年外汇占款在货币创造中的地位逐渐下降。

  同时银行理财产品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传统的银行存款有分流作用,分流的部分资金增加了同业存款,同业存款不纳入存贷比的存款计量口径,压制存款余额增速,也加重了银行存贷比指标考核压力。

  从广义货币M2的构成看,目前来自于国外部门(外汇占款)的比重持续下降,已经降至25%以内,而对金融部门债权(同业货币创造)的占比已经从最低的5%上升至9%,意味着金融脱媒在货币创造中作用的增加。在这一背景下,传统75%的贷存比考核存在着极大不足,未来解锁是大势所趋。

  2013年商业银行存贷比66%,未触及75%监管红线,但部分股份制银行存贷比达到上限,影响信贷发放能力。未来存贷比的解锁成为趋势,因而信贷增长将逐渐从银行信贷供给能力转向实体经济的信贷需求意愿。存贷比计量调整后,相比于其他资产配置渠道,贷款的收益率的吸引力仍大,所以有助于银行加大贷款发放。

  存贷比调整有助于减少银行季末、月末冲存款的行为,降低货币利率的波动性。总体看,此次存贷比计量调整与之前两次定向降准是一脉相承的,体现了“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货币政策方针,也符合“堵邪门,开正道”的政策思路,以降低融资成本为主要目标,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优化经济结构。

  作者为海通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

  姜超/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