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输气”之争基本可控

  • 来源:当代世界
  • 关键字:乌克兰,天然气谈判
  • 发布时间:2014-07-14 15:50

  由欧盟能源委员会召集的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天然气谈判没能达成最终共识。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表示,从2014年6月16日10时开始对乌克兰石油天然气公司实行预付款供气机制。这意味着乌克兰方面如果不支付预付款,俄罗斯就会停止供气。

  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天然气之争由来已久。乌方认为目前俄罗斯向乌克兰出口的天然气价格过高,不承诺通过乌领土将俄罗斯天然气足额输送到其他欧洲国家。进入4月以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曾两次提高向乌克兰的供气价格,从原来的每立方千米268.5美元提高至每立方千米485美元。 俄方则指出乌克兰已经在天然气方面向俄罗斯欠下巨额债务。截至4月底,乌克兰所欠俄罗斯天然气债务已经接近35亿美元。 如果乌方不支付预付款,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将会限制对乌供气。一场俄乌“输气”之争似乎一触即发,但是我们认为这一冲突基本可控。

  一、俄罗斯与欧洲在天然气上的供需互补状态决定了“输气”之争的有限可控

  俄罗斯已经成为欧洲天然气的主要供给者。2013年,欧洲(包括欧盟成员国加上土耳其、挪威、瑞士及非欧盟的巴尔干国家)天然气消费量达到18.7万亿立方英尺,而来自俄罗斯的供给量就达到5.7万亿立方英尺,超过欧洲消费量的30%,为欧洲第一大天然气进口国。[3]欧洲大部分国家对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存在极大的依赖,例如爱沙尼亚、保加利亚、芬兰、拉脱维亚、立陶宛、瑞典等国完全依赖于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欧盟主要国家如德国对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也接近40%。由于天然气主要依赖于管道运输,因而不同国家对俄罗斯天然气供应的依赖度与这些国家和俄罗斯的距离有关。对俄罗斯高度依赖的国家首先是临近俄罗斯的东欧国家和北欧国家,其次是中欧国家,而对于一些西欧国家如爱尔兰、英国、葡萄牙、西班牙则对俄罗斯天然气依赖度较小。

  欧洲也成为俄罗斯天然气的重要出口市场。来自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的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尽管俄罗斯也通过液化天然气(LNG)形式向亚太地区(如日本、韩国、中国、印度等)出口,但其天然气出口仍主要集中在欧洲(包括土耳其)市场。据统计[4],2011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的天然气有一半以上出口到欧盟国家,28%出口到独联体国家,其余部分则流向土耳其、非欧盟的欧洲国家及亚洲地区。总体来看,欧洲国家吸收了俄罗斯天然气出口的大部分。2013年,由于从挪威和其他国家的天然气进口量出现下降,欧洲从俄罗斯的天然气进口创下新高,达到161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6.4%,其中进口较多的国家包括德国(401.8亿立方米)、土耳其(266.1亿立方米)和意大利(253.3亿立方米)等。

  欧洲与俄罗斯在天然气供需上的互补情势决定了双方在对待天然气问题上不会出现太大的矛盾。对于欧洲来说,如果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出现中断或是大幅涨价,将会对欧洲的工业生产带来重创,甚至面临工业减产与停产,这对于刚刚复苏的欧洲经济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或将改变整个欧洲的经济复苏进程。而对于俄罗斯来说,巨大的天然气出口是政府财政收入和国际收支盈余的重要来源。2013年俄罗斯对欧盟实现顺差1489亿美元,占到顺差总额的71.4%,其中大部分来自天然气为主的能源出口。俄罗斯向欧洲的天然气供应出现问题对双方都不利。

  二、乌克兰在俄罗斯天然气输送通道中的作用正在逐步下降

  传统上俄罗斯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通道主要有三条。

  第一,“亚马尔-欧洲”( Yamal-Europe)管道。该管道东起俄罗斯斯摩棱斯克,自东向西穿过白俄罗斯和波兰,到达德国奥得河畔法兰克福,并向其余西欧地区供应天然气。该管道的年设计输送能力为329亿立方米,全长超过2000公里。

  第二,乌克兰境内输送管道。乌克兰国内主要有三条输气管道流向欧洲。第一条为兄弟(Bratstvo)管道,是俄罗斯向欧洲进行天然气输送的最大管道。该管道运行始于1967年,从乌克兰出发到斯洛伐克,然后分别输气至欧洲北部和南部,到达国家包括捷克、德国、法国、瑞士,以及奥地利、意大利、匈牙利和前南斯拉夫国家,每年的输气量可超过1000亿立方米。第二条为联盟(Soyuz)管道。该管道建于1975-1978年,全长1568.5公里,东起俄罗斯奥伦堡,穿过乌克兰到达中亚和欧洲中部和北部,年设计输气能力为260亿立方米。第三条为跨巴尔干半岛(Trans-Balkan)管道。该管道主要是将俄罗斯的天然气经由乌克兰输往土耳其和巴尔干半岛。

  第三,蓝溪(Blue Stream)管道。该管道从俄罗斯出发越过黑海不经过第三国直接抵达土耳其,其目的是增加对土耳其天然气输送的可靠性。该管道2003年2月开始商业供气,年设计输气能力为160亿立方米。2013年在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输往土耳其267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总量中,通过蓝溪管道的输气量达到137亿立方米。

  不过,乌克兰在俄罗斯向欧洲天然气输送系统中的作用已大为下降。考虑到乌克兰与俄罗斯政治关系对俄罗斯天然气输送带来的影响,近年来俄罗斯正有意识地削弱乌克兰在俄罗斯天然气输送中的作用。目前,除了加强已有的未经乌克兰境内的天然气管道的输送能力外,俄罗斯已着手建立新的对欧天然气输送管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亚马尔-欧洲”(Yamal-Europe)管道输送能力。2013年4月,俄罗斯总统普京要求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考察“亚马尔-欧洲”( Yamal-Europe-2)管道2的可行性,以进一步增加向波兰、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等国的输气能力,该管道预计年输气能力不低于150亿立方米。

  新建北溪(Nord Stream)管道。该管道是俄罗斯向欧洲的天然气输送新通道,穿越波罗的海抵达德国,从而不经过任何第三国,其目标市场包括德国、英国、荷兰、法国、丹麦等,全长1224公里。2010年4月,管道建设开始动工,2011年11月,北溪管道第一条管道正式启用,年输气能力为275亿立方米。2012年4月,第二条管道也已经预装到位,两条管道使得北溪管道的年输气能力达到550亿立方米。

  新建南溪(South Stream)管道。该管道是与北溪管道相对应的在南线向欧洲天然气输送的通道,绕过乌克兰而穿越黑海,在保加利亚登岸,并向其他欧洲中部和西部国家供应天然气。2012年12月,南溪管道开始动工,预计2015年底第一条输气管道开工。该管道全长930公里,年设计输气能力630亿立方米。

  因此,随着新的向欧输气管道的修建和使用,乌克兰在俄罗斯对欧天然气的输送功能正在降低。此前俄罗斯向欧洲的天然气输送80%经过乌克兰,但是自北溪管道开通之后,这一比例已经下降至50-60%,[5]随着其他新管道的陆续建成和使用,乌克兰天然气输送功能将会进一步降低,这也使得乌在俄乌天然气争端中的谈判砝码不断降低。

  三、来自自身和欧洲的压力使得乌克兰不会关闭俄罗斯向欧输气通道

  如果乌克兰关闭俄罗斯向欧输气通道,也会面临自身和来自欧洲的压力。

  首先,从自身来看,如果关闭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乌克兰国内天然气使用也将受到影响。尽管乌克兰也可通过国内开采和进口来弥补这一缺口,但是在短期内无法做到这一点。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安德斯·阿斯伦德(Anders Aslund)指出,乌克兰存在大量未开采的常规天然气,乌克兰天然气价格的提高(可能是由于俄罗斯出口价格提高或是由于供给短缺造成),将会使乌克兰的国内天然气供应上升。[6]然而,这也将面临两个不确定性因素:一是价格的上升造成乌克兰用气成本上升,对乌克兰经济生产和生活造成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弥补来自俄罗斯方面的供给缺口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据阿斯伦德估计,在正常价格情况下,乌克兰需经过五年的常规天然气开采才能使国内天然气供应达到300亿立方米,并基本满足国内的供需平衡。

  其次,乌克兰关闭俄罗斯天然气输送管道,将会造成乌克兰巨大的过境输气费用收入损失。2013年上半年,俄罗斯经由乌克兰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费率为每千立方米每百公里3.08美元,2013年全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经由乌克兰境内对西欧供气量达到861亿立方米,因此过境输气费用对于乌克兰政府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收入。目前,俄罗斯向西欧的过境输气费用已经成为乌克兰政府重要的财政收入,这笔收入的减少将会进一步恶化目前乌克兰的经济局势。

  第三,乌克兰关闭俄罗斯天然气输送管道,也就意味着切断了大部分俄罗斯向西欧的天然气供应,这对于严重依赖于俄罗斯天然气供应的西欧国家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历来,欧洲的天然气供应安全既包括俄罗斯的稳定供给,同时也包括乌克兰管道的畅通,在2006年和2009年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天然气争端中,西欧国家都无可避免地受到波及。因此,在欧洲经济持续疲弱的大背景下,为防止天然气供应中断对经济复苏进程带来影响,欧洲将会对乌克兰保持适度压力,以避免乌克兰关闭俄罗斯输气管道情况的发生。

  目前,在天然气问题上,俄罗斯与欧洲已经站在同一条船上:俄罗斯需要保持对欧洲天然气稳定的出口以获得持续的资金收入,而欧洲则需要俄罗斯稳定的天然气供应以确保消费安全,乌克兰尽管看似处于十分“核心”的位置,但是在这场争斗中已经显得无足轻重。

  熊爱宗/文

  [1] http://www.gazprom.com/press/news/2014/april/article187802/.

  [2] http://cn.reuters.com/article/companyNewsEng/idCNL6N0NM4ZJ20140430.

  [3] http://www.eia.gov/countries/country-data.cfm?fips=UP&trk=m.

  [4] Ratner, M.Belkin, P.Nichol, J.and Woehrel, S. Europe’s Energy Security: Options and Challenges to Natural Gas Supply Diversification[R]. CRS Report for Congress R43405, August 20, 2013.

  [5] http://www.eia.gov/todayinenergy/detail.cfm?id=15411.

  [6] Anders Aslund. Opportunities for Canada to Contribute to Energy Security in Ukraine and the Rest of Europe[EB/OL]. http://www.iie.com/publications/testimony/testimony.cfm?ResearchID=2606.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