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贵州:大数据“挖掘”绿色宝藏
-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大数据,贵州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7-23 13:13
即便是对贵州有所了解的人,都很难把大数据产业与贵州这个以生态环境著称的好山好水好地方联系在一起。然而,7月11日在贵阳举办的“生态贵阳国际论坛”的“云上贵州:大数据国际年会”分论坛上,人们切身体会到了贵州在大数据产业发展方面所具有的天时、地理、人和上的优势。
天时:大数据重新发现贵州
如今,《第三次工业革命》、《新工业革命》等书籍在中国颇有市场。追根寻源,人们不得不惊叹一个世纪前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创立的演化经济学和40多年前未来学家托夫勒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洞察力。
演化经济学认为,以18世纪7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为标志,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200多年的经济发展中,水力、蒸汽机、电力、内燃机和信息技术这5项主导技术,依次推动经济呈现5次增长的长波。新的主导技术迅速为企业所采用,进而形成新的产业经济,最终取代原有的经济结构,因此,主导技术的颠覆性取决于其扩散的速度与范围。不难看出,这5项主导技术中,能源占据了前4项,所以说,如今驱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已经从能源转向了信息技术。
托夫勒在其1980年出版的《第三次浪潮》一书中,将人类文明的进程分为三次浪潮,即农业革命为代表的第一次浪潮,以工业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浪潮和以电子信息、太空、海洋、遗传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浪潮。
托夫勒认为,煤、铁路、纺织、钢铁、汽车、橡胶、机床制造等第二次浪潮中的传统工业,是以自然资源为原料的,在生产过程中不仅消耗大量能源,而且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而在第三次浪潮中,信息技术替代其他能源技术,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如今,高耗能、高排放和环境污染等经济粗放式发展的副产品,已经应验了托夫勒在40年前的预言。
贵州省位于云贵高原,面积17.6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约1100米,喀斯特地貌面积达61.9%,山地和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92.5%,是全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尽管贵州有着丰富的水力、煤炭和矿产资源,但多年来交通相对不便。历史原因造成的教育相对落后,加之喀斯特地貌的环境承载能力较弱,这些都成为工业经济时代大规模生产的不利因素,因而制约了贵州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在以GDP论英雄的年代,贵州成为经济欠发达省份。
时至今日,以破坏环境和消耗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
此时,贵州省丰富的生态资源、碧水蓝天的环境和民族多样性蕴藏的基因资源,都因为上述工业发展的不利因素而未受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的破坏,这些资源也成为生态经济中最有价值的绿色资源。
在演化经济学看来,所谓后发优势、弯道超车都属于同一个经济增长长波之中。当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长波,基于原有粗放式经济发展的资源配置结构和所造成的对环境的破坏,将成为制约不少地区经济转型的瓶颈。而贵州所拥有的丰富的绿色资源,正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绿色经济的崛起,让大家重新站在绿色的起跑线上,因而不存在后发优势与弯道超车的问题。区别仅在于,当一些地区背负着环境等沉重的负担疲惫地回归到起跑线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贵州却因丰富的绿色资源而精力充沛。
对于这些绿色资源而言,无论是原材料的粗加工还是深度加工,这些都还是工业经济的思维,而对绿色资源的充分利用,或者对其尚不为人知的价值的深度挖掘,必须借助于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
地利:大数据产业驱动引擎
“贵州生态环境很好,自然禀赋优越,丰富的煤炭资源可以发电,加之良好的空气和凉爽的气候,这些都是数据中心所需的最好的资源条件,而且,贵州历史上从未发生过大地震。换句话说,老天爷把发展大数据所需的自然条件都给了你,你还不发展大数据?至于技术、人才、资金,这些都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做到。”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陈刚在“云上贵州·大数据国际年会高峰论道”上分析了贵州建设大数据产业的先天和后天条件。
陈刚在北京求学和工作近30年,历任北京市朝阳区区长、区委书记、北京市委常委。陈刚在主政朝阳区期间,朝阳区2006年财政收入在全市各区县中率先突破百亿元。到了2007年,朝阳区第一、二、三产业占比分别为0.08%、15.41%和84.51%,北京市六大高端功能区中,朝阳区就占据了CBD、奥运和电子城三大功能区。曾几何时,朝阳区在北京也属于发展中区县之一。朝阳区经济的健康高速发展便是“后天努力”的结果。
“去年7月来贵阳时,路过小关隧道,我就问司机为什么叫小关隧道,司机告诉我当地有一个小关村;后来,我又遇到大关隧道,司机告诉我,这是因大关村而得名。”陈刚说,“大关村、小关村,还缺一个中关村。”
贵州省生态经济发展离不开大数据,而贵州发展大数据的后天条件,需要国内信息技术和人才的高地——中关村来支持。贵阳、陈刚、中关村因此关联,而这仿佛是一种缘分。
去年9月,贵阳市与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举行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揭牌仪式。双方签署了106个项目,涉及产业、科技服务、孵化器建设、科研、人才等方面,总投资约为465亿元。双方的合作是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双生态系统”的联姻。
“贵阳与中关村的合作不是为了给贵阳引来一批企业、做几个产业项目、搞几个园区、凑点GDP、发展点儿科技产业化项目,这是很多地方想做的事情。我们知道,通过输血的方式能够得到一时的发展,像贵州贵阳这样地处西南地区的省份和城市,只有形成造血功能才能得到有效发展,这才是我们建设中关村贵阳科技园的核心所在。”陈刚强调说。
陈刚表示,在过去一年里,贵阳并没有关注从中关村引来多少产业项目,引来多少条规模化的生产线,而更看重的是如何引进中关村的天使投资人,把风险投资的机制引进来。为此,贵阳已经开办了数家科技银行。与此同时,对科技创新需要的担保公司、评估公司进行了相关的设计准备。贵阳在中关村贵阳科技园建设过程中也特别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创新企业的孵化。
“对于科技创新,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我们的认识是,只有扎扎实实地做好基础性工作,引来人才、留住人才,进而把这些人才和本地的人才相结合,构成混合编队式的发展,在贵阳形成一个科技创新的氛围,这就是我们建设中关村贵阳科技园的一个主要理念。”陈刚表示。
陈刚手里还有一个吸引人才的法宝:当雾霾已经成为大范围经常性的天气现象后,今年6月份,贵阳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而今年上半年贵阳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1.8%,没有重度污染,中度污染只有8天。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转型期,更需要依托以大数据为代表的科技创新、理念创新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改善社会治理,驱动创新发展,保障国家安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罗文表示,“今年以来,贵州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若干政策的意见》和《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规划纲要(2014—2020年)》,明晰了贵州发展大数据产业在生态、能源、区位和战略、政策方面的比较优势,向全球表明了贵州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决心和实施路线图,同时也吸引了国内外高端企业、资本、人才、科技等要素资源向贵州集聚。贵州也日益成为中国大数据发展的热土。”
人和:企业家在行动
作为全球信息技术领域最大的制造商,富士康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
郭台铭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上表示:“去年7月19日,本人第一次应邀参加生态文明论坛,同时也向大会报告,要在保护贵州好山好水好风光的基础之上,建设第四代环保节能、生态文明的绿色产业园。经过8个月与贵州省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和努力,我们在贵阳市贵安新区的绿色产业园和全球最新一代数据中心都已经建成。”
贵州富士康第四代绿色产业园的绿地覆盖率达到70%,工地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率和厂房建材本地开采加工使用率都达到80%以上,厂房能源使用成本节约35%,厂房能源效率超过国际能源标准30%,比成都、郑州等地富士康产业园厂房能耗下降约20%。
“去年8月,我第一次来贵州就被这里的气候环境吸引住了。我们一直想建设环保节能、生态文明的新一代数据中心。”富士康科技集团副总裁吴惠锋说,“贵州让我们有机会打造这样的数据中心。”
据吴惠锋介绍,该数据中心正在申请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LEED)的白金认证。LEED认证总分为110分,其中能源与环境占35分,必须拿到80分才能通过白金认证。“我们相信这35分中,我们能够拿到很高的分值。”吴惠锋说。
富士康研究了几十年贵阳的气候,最终在富士康绿色科技园旁边找到一个一年四季风速达每秒2~3米的垭口,用了8个月的时间建成新一代的数据中心。该数据中心没有空调机组,自然也就没有废水排放,所采用的风冷也不会经常开启,主要的散热方法就是常年的穿堂风。
吴惠锋介绍说,他们来到贵州才发现,喀斯特地貌具有很多溶洞,溶洞中地下水并不多,所以没有潮湿问题,又天然通风排热,很适合建设绿色数据中心,同时还不破坏生态和景观。数据中心采用的是集装箱式,通常3~4个月都不用打开。整个数据中心采用远程遥控,现场无人值守,也不用照明,除了服务器外,只有监控摄像头耗电。由于运行时间不长,PUE数据还在积累过程中,现在的PUE值为1.1,再过几周大概会降到1.04~1.05,可能是全世界最低的。以整个数据中心满负荷功耗1267kW计,与PUE2.0的数据中心相比,每年可节电900万千瓦时,折合二氧化碳排量约400万千克,相当于植树464公顷。
“运营成功后,我们会向富士康全球的基地推广。”郭台铭这句话表明他已经将贵阳作为富士康转型升级的示范点。
尝到甜头的郭台铭继续充当“带头大哥”,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举办的前一天,富士康宣布,将与贵州签订贵安新区富士康云计算产业园协议、贵安新区富士康半导体设备制造产业园协议、贵安新区富士康养身乐活产业园协议,并携手贵州省与北京大学签署贵州大数据研发中心协议、与清华大学签署碳纳米研发中心协议,全力在贵州进行大数据、纳米科技等重点项目的研发。
紧随富士康之后,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于去年第四季度相继在贵安新区建设大数据基地。
而华大基因董事长在“云上贵州:大数据国际年会”结束后,旋即赶往黔西南州,与该州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兴义市开展基因产业园、华大科学村、基因库、基因检测中心等项目合作,同期还将在黔西南启动多项遗传病产前检查、妇科癌症筛查等惠民医疗项目,力争将兴义市打造成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以生物科技为依托实现快速发展、跨越发展的典型,将黔西南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的生物科技中心和生物产业集聚地。
丰富的绿色生态资源和发展大数据产业的比较优势,赋予贵州在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上更强的吸引力。
华大基因:挖掘人体的大数据
“一个人的基因总和是6×1023字节,谁还有这么大的数据?没有!我们每个人身体所携带的信息,比现在世界上已知信息的总和还要多。”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说。根据IDC的预测,到2020年,全球数据总量为40ZB(4×1023字节),人均5247GB。
“在此之前,国内所有的大数据活动从未邀请我们参加,我们感到很不平衡。”汪建说,“人们常说低价值是大数据的特征之一,而我们研究的基因是高价值,人的生老病死都在这些数据里面。”的确,小到生命个体的音容笑貌、生老病死,大到社会发展乃至人类繁衍生息,还有比这更有价值的事情吗?汪建的演讲不仅讲述了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结合展现出的广阔应用前景,更重要的是言语之间传递出的科技应该普惠民生的人文精神。基因的价值唯有通过信息技术才能挖掘出来。华大基因成立十多年后,汪建发现华大基因的数据产出量,每两年都要在其后面增加一个0,增长速度远远超过摩尔定律的每两年晶体管集成度增加1倍。“基因测定过去很长时间都是跑在我们自己的计算机上,到了后来扛不住了。”汪建说,“‘天河一号’曾经名列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第一名,华大基因在‘天河一号’中的使用率达到50%,半个多月前启动的‘天河二号’有8000个CPU节点,我们预定了3000个。”
特立独行的汪建认为,当前大数据的目标都太大,而“我们的目标很小也很简单,就是健康长寿、不病不傻,我的健康我做主,生老病死我掌握”。汪建说:“12年前,我的血液分离出来都是白色的,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集于一身,基本上属于无可救药了。经过分析,又发现我的基因包含:出生缺陷、心脑血管及猝死相关基因、肿瘤易感基因、酗酒嗜烟基因、老年痴呆基因、药物敏感基因。”然而,汪建却身“残”志坚,在56岁那一年,成功登顶珠峰,成为国内登顶珠峰最年长的登山队员。汪建的秘密在于“从不吃任何保健药,而是定期检测体内激素、维生素和氨基酸的水平,缺什么就补什么。”
根据卫生部2012年发布的《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目前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率在5.6%左右,每年新增出生缺陷数约为90万例。出生缺陷首先是给家庭带来不幸,其次也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广东省贫困人口中一半是因病致贫或者返贫,”汪建说,“如果我们将癌症早期发现率提前1年,那么病人5年的存活率至少可以提高2~3倍。控制出生缺陷、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个体化治疗、抵抗衰老乃至女性美容,哪一个不是价值成千上万亿元的产业?”
大部分精力放在慈善事业的盖茨,曾经多次拜访华大基因。第一次拜访时,汪建对西装革履的盖茨说,华大基因有个不许穿西装更不许打领带的规定。于是,从第二次开始,盖茨入乡随俗。“我们最短一次谈了2个小时,最长交流了6个小时,双方签订了16项重要合同。”汪建说,“我跟盖茨说,我们不要你的钱,你提出一个项目,双方各出一半的钱,共同为人类做点事情。”
贵州省黔西南是我国的基因宝库,具有民族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是疾病研究的宝贵资源。“黔西南山区的遗传性疾病有其多样性和特殊性,我们能够控制黔西南的遗传性疾病,我们就能控制中国其他山区的遗传性疾病,我相信也可通过盖茨推广到全世界去控制这些遗传性疾病。”汪建说,“贵州是生态宝地,好山好水好地方,养身养水养健康。我们依靠创新驱动,依靠服务民生,建立一个新的集聚区,来共同减少出生缺陷、肿瘤和心脑血管病。这三类疾病加在一起对人类健康和生死的影响率达80%,如果我们在这80%上对人类有所贡献,我们就不会愧对一生。华大做任何事情都是从个人开始的,我想这样的结果一定是有利于一个地方的发展,有利于一个城市的发展,也会有利于一个国家的发展。用基因科技造福人类,是我们最大的愿望。”汪建表示。
当今,经历了实验科学、理论推演、计算机仿真后,科学研究正进入第四范式——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华大基因在智惠民生、产业报国的同时,也在科学研究上硕果累累,多次在《自然》、《科学》等权威杂志上发布文章,从而成为科学研究第四范式的范例之一。
本报记者 马文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