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此富有才情的苏舜钦最后竟落到了如此悲惨的地步,导致自己的职场之路越走越窄,归根结底在于他过于自负的性格,可以说,他是败在自己的优势里。这对于在职场中摸爬滚打的年轻人来说,不可不谓鲜活的案例。
“寺里山因花得名,繁英不见草纵横。栽培剪伐须勤力,花易凋零草易生。”这首朗朗上口的七绝律诗出自北宋才情诗人苏舜钦的《题花山寺壁》。苏舜钦是北宋有名的才子,还是个名副其实的“官二代”,不但祖父和父亲是朝廷命官,岳父大人杜衍更是官居宰相。苏舜钦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加上其父辈功德,朝廷招纳他为“公务员”。但可惜的是,纵然苏舜钦有个顶事的好爸爸,但这个“官二代”没有经过岗前培训,浑身上下都是“硬伤”,所以,职场之路却走得磕磕绊绊一波三折。
自命不凡,不尊重前辈遭人厌
苏舜钦青年时期,就以文章知名。他不受当时浮艳文风的束缚,与穆修等致力于古文和诗歌的写作,在诗文革新方面,对同时的许多作家有过积极影响。苏舜钦不但诗写得好,字也是一绝。在一次公务聚餐中,众多达官贵人酒后诗兴大发,吟诗作乐。苏舜钦的即兴诗作自然得到很多前辈的垂青,文坛大腕欧阳修当众夸赞:“苏舜钦年纪轻轻,但学识过人,此后生才情,非梅尧臣(当时的大诗人)无人能及。”大家听到连欧阳修都夸赞苏舜钦,也跟着附和,将他和当时的大诗人梅尧臣合称为“苏梅”。这是前辈对新人的扶持和肯定,一般人感恩戴德都来不及呢,但是苏舜钦却毫不领情,不领情也就罢了,还不可一世地对外嚷嚷:“大家怎么能拿我跟梅尧臣相比,真是可笑!我虽然是得到了父辈的照应才得到朝廷的赏识,但也不至于沦落到和一个连进士都考不取的人为伍,这不是在嘲笑我吗?”
此话一出,欧阳修被气个半死,同时,苏舜钦还得罪了一大批老前辈。这为他日后官场之路埋下了第一个败笔。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曾说,自满、自高自大和轻信,是人生的三大暗礁。我们不能一有成绩,就像皮球一样,别人拍不得,轻轻一拍,就跳得老高。成绩越大,越要谦虚谨慎。更何况北宋诗人梅尧臣虽然在仕途上极不得意,而在诗坛上却享有盛名。不尊重职场前辈,这是苏舜钦的第一大硬伤,要知道,前辈能载舟,亦能覆舟。苏舜钦这样目中无人,怎能与人为睦?在当时勾心斗角的官吏之场,不被人排挤才怪呢!
以下犯上,提建议信口开河无策略
值得庆幸的是,苏舜钦的老板宋仁宗,对下属宽厚以待,让百姓休养生息,使宋朝达到一个发展的顶峰。所以,热血青年苏舜钦刚刚上班,就很想好好表现一把,让老板对自己刮目相看。没想到,这傻小子真还逮着一个大机会。这天,宋仁宗得到不幸消息,前帝耗时8年修建的玉清昭应宫发生了火灾,老板宋仁宗大笔一挥,不就是烧了一座房子么,重建就是了,多大点事儿啊!
苏舜钦得知此事,想趁机大显作为。所以,他加班加点写了份折子,准备在大臣朝会上上表老板。得到应允之后,苏舜钦自信满满地建议道:“先皇德恩浩荡,我们应该尽己所能,修缮玉清昭应宫。宫房内发生天灾,天灾就是人祸,人祸就是因为用人不当、法律不全、赏罚不分明。这都是报应啊,皇上若重建房子,恐怕就更加深不体恤民情,就是铺张浪费,不是明君所为!所以,皇上……”
“够了!”苏舜钦还没说完,就被宋仁宗打断了话茬,“朕不用你在这对我耳提面命,该怎么做,朕心里自然有数。”
给老板提建议不讲究策略,这是苏舜钦的第二大硬伤,老板即饭碗,老板高兴了员工才有饭吃嘛。我们在职场,不光要在老板吩咐事情时,做个勤快的跑腿儿,还要能根据老板的决策,动动嘴儿,给出自己的合理建议。苏舜钦能在第一时间思考朝廷的事,想着为上司进言献策,这是一种良好的表现,但可惜的是,苏舜钦字字句句全是说老板的不是,哪个老板看了能高兴啊?老板养员工,是让员工办事的,不是让你批评老板的。
作风顽劣,不团结同事被挤兑
北宋时,文人聚会是件很高雅很时尚的事儿,很多公务员都想在这种聚会中露露脸,博得一个雅士的称号。这天,苏舜钦设宴,邀请一帮文人雅客聚会。太子中书舍人李定看中了苏舜钦的名气,很想在他的聚会中蹭个位置,就专门打了招呼。谁知,苏舜钦当着众人的面,很不客气地说:“李大人,咱们这是下属聚在一起喝闷酒说胡话,您这么大的领导,哪敢请您啊?您该干吗干吗去吧。再说,我们一帮粗俗之人,跟您又有什么话说呢?”
这番话,让李定又羞又恼,不让自己参加就算了,难道不能说几句冠冕堂皇的理由让自己有台阶下?好,你不仁,就别怪我不义。这边苏舜钦忙着聚会,那边李定就派人监视聚会上的一举一动,这一监视,还真让他抓住了把柄。聚会上,几个文人喝酒谈诗好不热闹,玩得忘乎所以,还召来名妓助兴。李定连夜将苏舜钦的罪状呈给了老板宋仁宗。
宋仁宗一看,苏舜钦不但公款吃喝,还公然召妓,在群众中间造成极坏的影响,严重损害大宋颜面。宋仁宗一拍桌子,革去苏舜钦职位,贬为庶民,一辈子别想再做公务员。
企业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团队,讲究的就是团队精神,同事之间相互配合,不但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创造和谐的团队气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不团结同事,这是苏舜钦的第三大硬伤,同事是最了解你的人,在背后捅一刀,往往一刀致命。诚然,苏舜钦拉帮结派,结交圈子是一种社交的表现,但是他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公然排外,还将李定讽刺挖苦得够呛,最终你不仁他不义,遭到了报复。苏舜钦的悲惨结局告诉我们,不管在什么样的工作环境中,都得把与同事之间的关系搞好,只有团结好同事,才不会被暗箭中伤。
如此富有才情的苏舜钦最后竟落到了如此悲惨的地步,导致自己的职场之路越走越窄,归根结底在于他过于自负的性格,可以说,他是败在自己的优势里。这对于在职场中摸爬滚打的年轻人来说,不可不谓鲜活的案例。
(编辑 朱晓婷)
文/李洪伙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