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技术股”的“钱途”

  • 来源:综艺报
  • 关键字:影视 “技术股” “钱途”
  • 发布时间:2010-05-05 09:36
  特效等技术型公司是影视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公司中,万方幸星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是具有一定代表性——正在快速发展壮大,但由于是通过参与国际代工完成最初的发展,未来的壮大乃至上市一方面需要其向产业链其他方向主动拓展,同时,资本的助力也不可或缺。

  不过,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这些“技术股”公司虽然投资体量普遍不大,但也是相当考验“泳技”的投资“深水区”。

  企业史&行业史

  2001年,王利锋从加拿大回国创业,创立了万方幸星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最初的团队来自北京电影学院的一个动画工作室,一开始总共4个人,后来逐渐发展到10余人左右。创业头两年,和很多新生CG公司一样,万方幸星的业务并不稳定。这阶段公司承接的项目多以国内项目为主,例如纪录电影《圆明园》、电视剧《天龙八部》等影视剧的特效制作。

  万方幸星的发展历程中,另一位不能不提的重要人物是Becky Bristow,她目前任公司副总裁,并身兼幸星旗下动画学院的院长,她与总裁王利峰是幸星的大股东。这位美国动画师曾在著名的加州艺术学院(CalArt)就读和任教,并担任过电视版《加菲猫》(Garfield and Friends)等动画影视剧的导演。2003年,Becky Bristow曾任北京大学软件学院数字艺术设计系首任系主任,2004年加入公司。

  Becky Bristow的国际资源为万方幸星带来了发展机会,公司参与项目的级别与水准也相较以前有了提升。从2007年起,公司开始跟迪斯尼等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并开始涉足好莱坞A级大片的特效制作业务,公司近年来参与的影片包括《神奇四侠2》(Fantastic Four:Rise of the SilverSurfer)、《蜘蛛侠3》(Spiderman 3),以及去年的《天使与魔鬼》(Angel & Demon)等等。

  除了大型电影的局部特效制作业务,万方幸星目前也在尝试一些更深度的项目合作,例如之前宣布与股神巴菲特合作的FLASH动画《巴菲特投资俱乐部》(Secret Millionaires Club)。在该项目中,幸星将负责完成除了前期剧本和角色设计以外的全部工作,并且拥有该片的部分版权。此外,Becky Bristow正在为美国Exodus影业公司执导的三维动画电影《蜡笔历险记》(TheHero Of Color City),也将在幸星完成大部分的制作工作。

  在国际动画和电影特效外包业务中取得的成绩,使得幸星获得了发展壮大的机遇,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公司承接订单的数量明显增加,营业额大增,到2008年已达到千万美元水平,企业的人员规模也超过了200人。2008年5月份,万方幸星接受了一笔数百万美元的风投注资。此后公司的业务更趋多元化,随后发起成立了幸星国际影视动画学院,开始开发CG专业培训市场。

  2010年3月,万方幸星又与前年借壳上市的安徽出版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分别以40%和60%的比例合资组建了安徽时代幸星数字娱乐股份有限公司。新公司在合肥动漫基地注册,目标是争取以动漫企业的概念在创业板上市。

  上升空间有多大

  相比影视文化业内的其他类型企业,特效、CG制作公司等“技术股”在风头上明显有所不及——由于此类公司从事的是幕后业务,确实不如台前公司显眼。

  其实在国际代工流程中,内地公司近年来一直扮演着甚为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在动漫还是游戏的国际产业链中,内地都不乏技术底子过硬的企业。此类“技术股”中,目前有一些企业已受到了专业投资者的关注。例如作为图像设计服务供应商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大出风头的水晶石数字科技,该公司目前仍受到很多投资者的青睐。

  可以想见,内地影视产业的深入发展必定会带动对特效等相关技术产品的需求。例如特效业务素以好莱坞项目为主的万方幸星近来就参与了《狼灾记》、《无人区》和《杜拉拉升职记》等国产片的特效制作。以电影为例,随着内地电影业的发展,尤其是中等成本商业片的崛起以及3D等新技术的日益普及,这方面的市场需求肯定会越来越大,市场的需求自然意味着潜在的投资价值。

  当前的“技术股”中,受到投资者较多青睐的大多是一些既有业务比较扎实的企业。例如水晶石在建筑领域一直有不错的品牌号召力。北京奥运后,公司再度成为了下一届伦敦奥运会的赞助商;万方幸星在国际特效代工领域有一定优势。

  这些企业目前都已发展到了一定规模,都希冀借助资本力量进一步提升公司实力和规模。水晶石和万方幸星都是在2008年完成首轮融资。另一方面,虽然近年来有一些此类企业成功拿到了机构投资者的注资,但数额基本都不大,成功的例也不多。整体而言,专业投资者在该领域的进入比较零星。

  专业投资者的迟疑态度,归根结底在于对此类公司的商业模式未能完全信服。“技术股”确实有自身问题:一方面既有业务的盘子和利润有限,与此同时作为高科技企业,无论是设备和人才成本的压力都很大。这样的企业对于想赚快钱的投资者来说不能说是理想的选择。此外,这些企业面对资金时态度很谨慎。很多技术型公司的领导层都是技术出身,往往不愿意在公司规模尚小时股权就被过分稀释。更重要的是,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投资越多,投资人的要求也就越多。

  对于风投和私募等专业投资机构而言,其投资瞄准的无疑是上市。因此在现阶段,摆在“技术股”公司面前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才能达到相应的规模要求。要想尽快扩大企业的业务盘子,转型是必须的,尤其是向产业链其他方向延展,向上游内容制作方向发展似乎是一个必然趋势。

  在这方面, 特效等CG企业有一个天然优势——与动漫产业有着天然的血脉联系。比如万方幸星去年底就已经通过了文化部等相关部门的审核,首批获得动漫企业认证。而之前通过《喜洋洋与灰太郎》实现巨大成功的广州原创动力公司,也给了很多技术企业进军内容的信心。有信心是一回事,但“技术股”转型内容制作存在不小难度。

  首先,大部分此类公司此前多以国际代工项目为主,其主要经验大多集中在制作领域,在创意层面缺少积累;此外,内容制作风险很大。《阿童木》的票房滑铁卢和意玛国际的轰然倒塌即为前车之鉴。所以,在向内容发展这一问题上,它们大多很谨慎。水晶石几年前曾尝试过运作《图兰多》等动画电影项目,但在看到风险后迅速放弃,转向电视领域。万方幸星也是在2008年得到风投支持后才开始试水原创,其近几年的作品同样以电视产品为主。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