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常说,腾不出时间来休假,迟早会腾出时间来生病。这样的话在耳边回荡久了,我便萌生了外出钓鱼的念头。正巧,赶上钓友的罗甸千岛湖探钓计划进入实施阶段,我便欣然报名,拼车前往。我觉得,一个野钓人不应该在意钓了多少鱼,而应该在意钓过多少鱼种和钓场。4月18日10点,我怀着这样的想法,和老潘、陈师从昆明拼车出发,兴致勃勃地奔向罗甸千岛湖。
罗甸千岛湖位于贵州省罗甸县,该县地处贵州边陲,与广西天峨、乐业县隔水相望,北连惠水、长顺,西邻紫云、望漠,东北与平塘接壤,距省府贵阳165公里,距州府都匀185公里。
2007年,龙滩水电站库区形成了370多平方公里的高原湖泊后,千岛湖应运而生。千岛湖其实名叫红枫湖,由于这里小岛众多,因此被冠以高原千岛湖之名,与浙江千岛湖同名。千岛湖是深藏在贵州和广西两省万山丛中的一块未经雕琢的翡翠,气势宏伟,景色壮观。一座座青山屹立在水中,苍翠茂密,仿佛一个翡翠般的绿色世界。
我们行驶的具体路线为:昆明-石林-师宗-罗平-兴义-巧马镇-册享县-蔗香乡,途经石林、师宗、罗平、兴义,但要绕开兴义市城区,从罗平上汕昆高速,然后从巧马收费站下来(如配备车载导航,设定望漠便可),再到册亨,经过9小时长途奔袭,于当天19点到达千岛湖。单程58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40公里,二级公路140公里。
从昆明到安龙,我们走的都是高速公路,但从安龙到望漠,盘山路就多了。山路走上5个多小时,开车的人感觉不舒服,坐车的人也会感到晕头转向。好在这条路上正在修建高速公路,等到安龙至望漠的高速公路通车,就方便多了。
我们一行抵达钓棚后,趁着天色未暗找了一处安全的钓点,然后甩开膀子试了几竿,发现全是小罗非鱼,而且“双飞”居多。第二天也是一样,我们无论怎么钓,都是小罗非鱼闹窝,包谷扔下去就被咬成了包谷花。后来,五老直奔目的地抵达巧马表和路黑分别钓到一尾草鱼,算是没有滑竿。中午太热了,我们根本就钓不成鱼,只好自娱自乐、喝酒聊天,期盼着夜晚快些到来。
千岛湖的罗非鱼居多,三四两的花罗非鱼也不少。碰巧我们看到那些大罗非鱼正在做窝,它们叼来杂草,忙于摆籽,却始终不开口。于是,我们干脆用抄网去网鱼,但抄网一下去,它们就游跑了。把抄网拿开,它们又游回来了,我们只好作罢。
烈日炎炎,好似火烧。我们一直未见大鱼,即使把海竿和爆炸钩都摆出来,也没有听到报警器的动静。后来转念一想,是不是鱼层的问题呢?此前我们一直沿用野钓万峰湖的常规方法,结果总是差强人意。于是,我们决定反其道而行之,白天使用3.6米钓竿,晚上使用5.4米钓竿。这招果然奏效,鱼口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巴掌大的罗非鱼入护的频率也逐渐提高,大家感受到了一丝美好的希望,只有两个执迷不悟的钓友对此置若罔闻,结果鱼获寥寥。
这时候鱼口不错,随便抛下钓竿就有罗非鱼咬钩,可惜当地人并不喜是,筏钓的效果也不好,我们又去网箱探底20米,结果来回跑了十多趟,也没有鱼来咬钩,只有路黑侥幸钓获了千克级的草鱼1尾。老陈不愧是一个野钓专家,不但对钓点选择十分老到,钓具也是一流的,巴掌大的罗非鱼他钓得最多,2.5千克的大罗非鱼也是他钓上来的。加上其他三位钓友的鱼获,我们至少钓了120千克。我们将大部分的小鱼都放归了自然。
欢钓罗非鱼,只用海竿钓鲤鱼。钓罗非鱼,鱼饵用青包谷就足够了。使用其他饵料小罗非鱼会哄抢,所以先用颗粒饵和青包谷打窝,再用青包谷施钓效果会比较理想。试想,能吃青包谷的一定是巴掌大的罗非鱼,再小的鱼是吃不进去的。
后来,由于岸钓的对象鱼与预期不符,我们又划船到网箱进行筏钓。可远征千岛湖,常常遭遇无常的天气,在没有后勤保障情况下,仍然要“晴带雨伞,饱带干粮”。我们6个人都没有带钓台,唯独路黑带了,我们之间的鱼获鱼口就有明显的差异。另外,在当地虽然可以买到鸡鸭,仍旧要备足蔬菜和调料,因为那里的钓棚尚未做到全程服务,这就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及时分享新钓场经验,更要把自己的厨艺奉献出来,才能保证大家精力充沛地连续作战。
目前,昆明钓友的野钓场所基本都分布在昆明周边300公里范围内,如万峰湖、泗南江等。这些水库的名气在国内越来越大,钓友络绎不绝,加上电鱼、抬网、地龙等滥捕现象屡禁不止,万峰湖的对象鱼越来越少。我们之所以远征600公里前往千岛湖,就是想开辟一个新的野钓场所。所以,爱护野钓场所是我们每一名钓友应尽的义务。
千岛湖鱼类资源十分丰富,我们此行不见对象鱼开口,是缘于气候异常。云贵高原今年高温干燥,从库区裸露出来的水底来看,大罗非鱼栖息的洞穴层层叠叠、星罗棋布,选对大罗非鱼开口的时段,钓得盆满钵满并非没有可能。由于千岛湖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这里还是一块野钓的处女地。另外,当地人不喜欢吃罗非鱼,价格也只有6元/千克,来这里野钓的钓友大多也是冲着鲤鱼去的。这些对于喜欢千克级罗非鱼的昆明钓友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我认为,现在的千岛湖就相当于2009年的万峰湖。而且这里的罗非鱼肉质鲜美无比,远胜于万峰湖。
4月24日,在风尘仆仆的回程路上,大家对此次探钓各抒己见。有的说小鱼太多,路程又远;有的说罗非不值钱,不值得钓。听着听着,我想起一个卖鞋的故事。两个推销鞋子的推销员来到非洲,结果发现这里的人都不穿鞋子。其中一个叫苦连天,这么个地方怎么会卖得出去鞋子呢?于是打包回去了。另一个却喜出望外,如果所有人都穿鞋子,那么我的市场该有多大啊。同样的道理,这里人既然不喜欢吃罗非鱼也不喜欢钓罗非鱼,这样无疑为大罗非鱼的生存环境留下了空间,这难道不是上面那个故事的翻版吗?
文/图 云南·桂林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