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德平:保安+摄影师

  讲述者:程德平,25岁,水瓶座。2008年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做保安,第二年考入继续教育学院就读摄影摄像专业,2012年专升本。现在继续着保安+学生的双重角色。

  年少时我做各种工作,餐馆服务员、建筑工人、快递、看门人……那时并不知道世界上有电影学院,并不知道有一个地方可以教电影学电影,可以筑梦、造梦、逐梦。只是有股懵懂的冲动,疯狂地收集盗版影碟,疯狂地看一切能看到的电影。这是最简单的初心。

  2012年初的时候,我很焦虑。或说是一直以来惯有的状态:担心自己是否还能在这个行业生存下去,担心没有工作,担心自己不够份量,担心自己格格不入的性格会把路越走越窄……每到年末,我都有种苍凉感,觉得“这就是最好的一年了”,最辉煌的一页已过去,对未知充满了焦灼与惶惑。

  这时候发生一件有趣的事,我看到中国摄影家网站上的全国农民摄影大赛,想想自己确实没参加过任何摄影比赛,而且也确实是个农民,便心无负担地去投稿了。没想到有一张作品入选(去年跟剧组到内蒙拍摄,工作间隙随手拍了一张草原的照片),受邀参加颁奖典礼。一切来得太顺利,无心插柳,我依然认为自己浪得虚名。导演张黎说过一句话:“如果不能创作,我就自我了断。”是的,于我而言,如果不能真实的创作,无异缓慢自杀。

  为了杀掉焦虑,夏天我回山东老家拍摄自己的第一部短片,我要在“即将失败”或“死亡之前”,完成自己的表达。结果拍到一半遇到瓶颈,焦灼时,神奇的台风降临,老天替我摧毁了一切布景:田地、村庄、树木、庄稼、河流……也好,我想,总要有个了断。回京路上接到师姐电话,邀请我到拉萨拍摄关于她开设的寺庙青旅的纪录片。一个月后接近尾声,湖南台《越策越开心》栏目组来电,邀请我参加节目。

  也是在秋天,大半年的追寻叩问渐渐有了较清晰的归纳:2013休学一年,回家拍摄父亲。与他和母亲沟通越多,就越发现原来自己的理解与他们实际的生命状态差那么多。美国一位女纪实摄影家曾讲:有些东西如果不曾被记录,你会认为它根本没发生。我拍过政治局常委,拍过明星,拍过宗教导师,拍过很多人,唯独没有好好拍过自己家人。生命未知,自己无知,--往往我们学习艺术的第一步是向外在世界找素材,而看不到自己身边所有一切都是艺术,父母、居所、街道、天气、植物……我们以为艺术在新疆西藏内蒙古,法国瑞士南美洲……

  曾经我认为山东没什么可拍的,北京也没有,只有远离,才能拍出我想要的“生活”。这就像练武功,上升一个层次后,某一个瞬间你打开门,神奇生活像潮水一样涌来,而不必苦苦外求。莫言也讲过自己的创作经历,最开始写部队写城市,天南海北的找素材、找灵感,就是不写他那个小穷破村里的事,后来放弃外逐,安回到自己的世界,“生活像狗一样追着我”。很有意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道路去经历,没有捷径。当然以后还会有第三层第四层更多,那就不知道了。

  整个下半年,我的生活就这样被一张无心插柳的照片改变了。如果当时在剧组没跑开几分钟去拍这样一张照片,如果评委不在意翻过去了,如果没有新闻联播……一个又一个的偶然组成了一种结果,也组成了今天的我。所以现在我不计划,只做好当下,现在就是未来,这个态度可以持续很久,也许到死。焦虑依然在,但我开始变得安然与之共处,它们是我的燃料和宝藏。

  就像十八岁那年决定离开青岛一路骑车来到北京打工,只是想要看看生活,甚至沿途拜访了许多名人墓地。在死亡面前,我感受到生命存在的味道,它促使我去创造,去真正活着。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