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收益近两亿元的背后

  • 来源:综艺报
  • 关键字:诺曼底,T2O,成语大会
  • 发布时间:2014-10-17 14:16

  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从7月13日开播至今,如沐春风,如履薄冰。

  无论是节目收视,还是广告收益,它都是同类节目的翘楚。要知道,中国电视荧屏被歌唱节目抢尽风头,亲子节目更以明星、家庭的噱头和T2O的商业模式名噪一时。文化节目回归舞台中央的难度简直不亚于一场“诺曼底登陆”。

  好在,它做到了。截止记者发稿时,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CCTV-1和CCTV-10双平台播出,全网收视同时段排名全国第二。广告收入接近两亿,比第一届同期增长10倍之多。与亿元俱乐部里的综艺节目相比,这档文化节目的性价比简直高不可攀。

  央视双平台播出

  7月10日,中央电视台为该节目举办了盛大的开播新闻发布会,中央电视台台长胡占凡、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李挺到场,为节目在暑期档的播出造势。

  此前不久,《中国成语大会》在央视一套的成功播出,以及第一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央视播出后掀起的全民学习热潮,成为年度文化现象之一,这一切为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央视双平台的播出铺平了道路。

  在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受邀名单中,已经执导过第一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中国成语大会》的总导演关正文,邀请到了郎永淳、章伟秋、梁艳、李梓萌、顾国宁等著名播音员担任主考官,他们向选手宣读考题、字义和例句,科教频道主持人冀玉华与钱文忠、郦波、康震、张一清、蒙曼、孟蓬生等专家学者一道坐阵第二现场,同步解说赛事,解读经典例句。

  节目组公布的资料显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推广到了3万多所各类学校,1200万中小学生参加了体验活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派队参加,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单独组队,另有来自英国、美国、德国、韩国、朝鲜等国的孩子组成国际联队。

  “参加比赛的中学生,他们有能力过关斩将,更重要的是,他们为节目提供了鲜活的、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有选手用拆字法,根据题面解释,推演出正确用字的答案;有选手用文字记忆法,有问即答;还有选手用经典回忆法,从字源上考虑某个字的变迁,反观题面,找出答案。节目在传承汉字文化的同时,也在反映当下中学生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总导演关正文在接受《综艺报》采访时说。

  发起“全民焐热冰封汉字行动”

  尽管没有成型的商业模式可言,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自7月13日在CCTV-1晚间八点档黄金时段首播以来,全网平均收视率排在同时段第二,冠名、特约赞助和贴片广告等各种广告收益接近两个亿。然而,它的丰收,并不能掩盖文化节目整体势微的现实。

  记者粗略地统计了一下,在这个暑期档,全国排名前十的省级卫视晚间黄金档中,以《中国好声音》第三季、《爸爸去哪儿》第二季、《花样爷爷》、《妈妈听我说》领衔的综艺节目几乎占据了荧屏的半壁江山,而进入视野的文化节目收视排名通常都在前十以外。

  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制作团队尝试了各种营销办法。年初,《中国成语大会》播出时,节目制作团队尝试话题营销,结果出现了“某个选手特别像明星的八卦报道。”这让节目组很不舒服。

  关正文直言,“现在大家都重视网络媒体的传播,但我们没法跟《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一样,走明星八卦的路,这与节目文化传承的定位不匹配。”

  之后,节目组在互联网上推出了“全民焐热冰封汉字行动”,用全新方式展开庞大网络人群的互动。

  搜狗输入法也加入了这一行列。你随意敲击节目组选出的焐热词汇,就会发现每周有超过三千万网民参与其中。“全民焐热冰封汉字行动”累计已有超过4亿网民参加。这是一个让总导演关正文充满感激的数字。

  “对文化节目而言,现象级娱乐节目所有现成的东西都很难借鉴,必须自己重新配置资源。包括我们在设计的APP,不是简单地做一个汉字竞猜游戏就可以吸引到公众。它需要以更加原创的方式捕捉到观众群,用传统文化吸引大众,需要更多的想象力。”

  承担起汉字文化普及的功能

  文化节目在现实生存的困境导致它的稀缺,侧面给《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提供了生长的机会。节目承担起汉字文化普及的功能,并且有意识地从第一届强调手写汉字能力的表层动机,转向第二届文字背后的母语价值观的梳理与建设。不少学者、老师、家长开始关注这个节目,寻找可利用的视角和有价值的线索。这些都为节目的发展积累了缘由。

  文化学者郦波是一个典型代表。“我是一个老师,之所以不遗余力地参与节目的制作,就是看重了媒体的影响力,放大效应,希望通过强势媒体来让人们看到我们对母语文化复兴的强烈诉求。推动教育部门的顶层设计,让青年学子们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对母语文化产生丰富的认知感、强烈的认同感、甚至是价值、精神与信仰层面的归属感,这对整个民族的复兴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另一个案例是,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冠军选手陈柯羽的母亲,她在接受采访时,难掩心中的喜悦,“我的孩子今年13岁,来到北京参加这个比赛,没想到能走这么远。在孩子成长的路上,经历了一件事,从中学到知识、接受了锻炼,学着对自己负责,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比结果更重要。参加这个比赛也是一样。”

  《新闻30分》栏目主播章伟秋在担任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主持人后坦言:“这个节目是一个考试,而且越往后竞争越激烈。我很少在这样严肃、认真的节目中担任考官。这个节目是考瞬间的反应,对字词句的理解,也在这个过程中挖掘出字词里丰富、美好的韵味、语义。这是对主持人、选手们综合能力、日常积累的呈现。”

  关正文认为,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正在倡导的传统文化已经逐渐从书写走向词汇背后的表意,并且正在努力推动线上线下产业链的发展。这是文化节目发展的一种新动向。在电视荧屏中,不仅仅有热闹、耀眼的综艺娱乐节目,也有供给营养的文化类节目。在竞争与商业利益之外,多元化的荧屏世界、差异化的竞争、百花齐放的场景才是观众更乐于见到的。

  困难时的担当才是真正的考验

  对于文化节目的未来,关正文喜忧参半。

  “我们在文化节目顺风顺水的时候说责任担当是容易的,遇到困难时依旧担当才是真正的考验。一档电视节目,需要观众的支持和市场的认可。在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的时代更应如此。《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仍需面临第三个制作年度的市场考验。这个节目是观众市场托起来的。第一届首播在央视十套,因为影响力大才调到央视一套晚间黄金档播出。我们非常感激市场的良性作用。”

  很多卫视在向关正文预约定制下一档文化节目,但关正文并不乐观。他把可以长期坚守定为媒体选择的前提条件。“即使在国家级媒体,这种坚守也未见得是所有人的共识。很多文化节目遇冷固然让人痛心,但相比之下,去年很多拥挤在同一条路上的超大型娱乐节目输得更惨。社会热钱的涌入还将继续催生高投入的娱乐节目,直至市场重回理性。如果媒体过分看重短期市场利益,那么文化节目就只在喧嚣的时候有价值,喧嚣过后很多媒体人仍会调转头去追明星,变着法儿升级娱乐,这是一条最平坦、最拥挤、最花钱因而风险最大的路。”

  “一个民族不能总是靠娱乐滋养精神,这是文化节目具有长期市场价值的信心所在。我们靠此为生并相信未来。”关正文说。文化节目乍暖还寒,作为硕果仅存的幸存者,他的压力比想象中要大得多。

  文/武欣 蔡旻俊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