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花路放》:宁式喜剧转型

  • 来源:综艺报
  • 关键字:心花路放,宁式,喜剧
  • 发布时间:2014-10-17 14:30

  对话宁浩:定型也是荣幸

  宁浩执导的喜剧新片《心花路放》无疑是2014年国庆档最受市场期待的国产电影。无论是上映前夕的点映和预售,还是影片主创在《中国好声音》《开讲了》两档热播节目中的亮相,均让各界对宁浩的新片充满了想象和期待。

  本土喜剧片近年来在内地市场行情持续看涨,虽然宁浩此前两部电影均遭遇坎坷,但作为该类型的开拓者,其在观众心中仍有强大号召力。此次的《心花路放》可谓其更趋主流的转型之作,加上本土“顶配”“黄渤+徐峥”助阵,影片也有望在十·一档创造新的票房纪录。

  《心花路放》于9月26日在全国影院正式公映。

  “正能量”转型

  在观众已经习惯了充斥着黑帮、暴力、死亡和黑色幽默的宁浩作品之后,这次他却一反常态,带来了一部温暖的“公路情感片”。

  《心花路放》是宁浩电影第一次将题材指向当代都市人的情感状态。影片的故事一边讲述了黄渤所饰演的“二流歌手”兼“倒卖二手音响”的中年男人耿浩,面临着一场无法挽回的情感危机;另一条主线则是其和徐峥饰演的损友郝义之间的友谊。应该说相比宁浩的前作,《心花路放》的确柔和了许多。片中唯一带有些许暴力色彩的元素“枪”也被设置成了剧组道具;黑道群殴则在一片混乱的方言对白和儿歌声中潦草收场;兄弟情谊几近崩溃的时刻,也在黄渤戏仿港片经典的表演中被轻松化解……这些大量用喜剧方式来进行的呈现,很大程度上表明宁浩主观上向主流价值观的日渐靠拢。

  对于改变的原因,宁浩自己的说法是因为“观众”。宁浩说他很清楚自己影片的观众是谁,他创作每一部影片的目的就是“让我的观众爱看”。在他看来,从观众的角度出发调整自己的创作方向,是其作为商业导演的本职工作。

  在采访中,宁浩颇为自信地告诉记者,此次的《心花路放》“观众群无论是从年龄还是性别上都将比以往更宽”。除了其电影既有的男性观众群外,宁浩说《心花路放》还试图赢得更多女性观众的“芳心”。事实上,影片“喜剧+情感”的基本定位也源自于此,“我觉得这样的起点可以让更多的女性观众对影片更感兴趣。”《心花路放》中的女性角色数量是宁浩电影之最,“我们这次几乎是全女性阵容,一共有9个女演员。”

  谈及票房,宁浩坚持认为卖座不是电影成功的唯一标准,但他也承认现在的自己会对票房感到担忧,尤其是在《黄金大劫案》反响不佳之后。宁浩始终在强调自己需要对投资方负责。他说自己从没给投资人赔过钱,无论是早期的小成本项目,还是之后动辄数千万投资的影片。实际上,宁浩说自己对高投资的态度一直比较谨慎,虽然他现在对大片也并不排斥,“一般不做完小的,我不会做大的。但是当我对小规模有了把握以后,我也不害怕去做大片。”

  宁式喜剧演进

  对于近年来在内地市场一直保持着热力的本土喜剧,宁浩无疑是开拓者之一。他的“疯狂”系列曾引领了该类型在内地的一时风潮。最近两年,宁浩和他的电影也渐渐走出了国门——今年2月份,他的“旧作”《无人区》参加了柏林国际电影节,且入围的还是主竞赛单元。《心花路放》收到了来自第39届多伦多电影节的邀请,影片在当地举办的全球首映颇为成功,并引起了《好莱坞报道》《综艺》等北美专业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尽管早期作品常被冠以“黑色幽默”之名,但如今的宁浩却似乎在与此保持距离。他说自己非常清楚喜剧和黑色幽默之间的界限,并一再强调此次的《心花路放》是一部纯粹意义上的喜剧。这样的定位无疑与宁浩之前同为公路片类型的作品《无人区》区别明显。后者经历的波折在内地电影界众所周知。该片早在2009年便已拍摄完成,但最终历经四年方才正式上映。实际上,对于宁浩电影的争议早已有之,《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虽然顺利上映并取得了票房成功,但当时批评其作品价值观灰暗,“电影里没一个好人”的言论早已埋下。如此说来,《无人区》的挫折或许也只是一次延迟发作而已。

  放在这样的上下文语境中,《心花路放》的新尝试便不难理解了。当然,该片亦有不少一脉相承之处。影片依然保留了很多“宁式喜剧”的特色,例如导演之前曾多次尝试过的多线叙事模式。《心花路放》在叙事上同样是两条线索并行,在空间上统一的同时,在时间的处理上却巧妙地割裂开来。此外,影片的不少细节仍不乏导演对当代现实的微妙讽刺,只是同样温和了许多。就差别而

  《言,关键还在于影片所选择的价值观。《心花路放》这次选择站在普世价值上审视大众文化和都市文化,甚至教导观众应该如何对待生活。这样的立场必然将影片引向了一个不失光明的结尾——主人公一路走过来,终于接受了自己、走出了阴影。这样的“正能量”处理无疑是与宁浩前作最强烈的反差。

  作为今年十·一档最被看好的本土电影,题材、风格似乎最为“应景”的《心花路放》或许将创造宁浩电影新的市场高峰。至于未来,虽然之前宣布的一些计划进展不顺,但他说自己手上还有不少新项目正在推进。既会延续之前的“疯狂”系列,也在尝试一些不同种类的电影创作,例如改编本地作家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乡村教师》。虽然说自己不介意被外界定型为喜剧导演,但宁浩实际上还在探索新的创作可能,正如罗马国际电影节主席马克·穆勒在看过《疯狂的赛车》后所言,“他肯定是中国现在最好的喜剧导演,即使是拍其他风格的电影,我想宁浩也会很特别”。

  对话宁浩:定型也是荣幸

  《综艺》:现在的你更看重电影风格,还是更在意市场反响?

  宁浩:市场不是我想的事,市场是市场想的事。我管不了市场,能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

  《综艺》:你是说不在意市场吗?

  宁浩:对。我觉得作为导演你首先应该做好自己的产品,产品做好了才可能有市场。当然现在产品做不好也能有市场,但这不是我会干的事。

  《综艺》:这样的态度或许是因为你觉得自己足够了解观众?

  宁浩:我只是了解一部分观众而已。所谓众口难调,“阳春白雪”跟“下里巴人”是自古就存在的两个调调,我很难说自己能做到完全平衡。我不可能了解所有的观众,但我觉得只要能了解我的那部分观众就行了。我也希望我电影里的东西是本地观众所熟悉的,所以我的电影总是力求本土,力求是咱们中国人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而不是纯粹概念化的东西,那种我也干不了。

  《综艺》:这次你又拍了一部喜剧,不怕被市场和观众彻底定型吗?

  宁浩:无所谓,你接受不接受别人都会这样做。再说了,有人给你定型也是你的荣幸,说明你值得被定型。其实我觉得更多是时代选择了艺术家,而不是艺术家创造了时代。

  《综艺》:《心花路放》还是公路片,为什么又选择了这样的形式?

  宁浩:在美国,公路片是有一种文化背景的,就是“在路上”,逃离都市的文化。城市化是价值观高度统一的过程,人在城市中特别容易被格式化,但其实城市价值观里也有压抑人性之处,所以人会有想要逃离的愿望。我觉得这种情绪现在在中国也开始渐渐产生了,比如之前大家说的“逃离北上广”等等。

  《综艺》:你似乎越来越喜欢谈价值观了。

  宁浩:现在是电影就要卖座几乎成了一个基本观念了,就好像医生如果挣不了钱就不是一个好医生似的。但我觉得做电影不是卖猪肉——文化就是文化,咱们也没人衡量过《红楼梦》赚了多少钱,《西游记》有多少票房,李白一生创造了多少GDP啊。我觉得现在的很多问题其实都是因为价值观被扭曲、被绑架了。

  《综艺》:那你觉得什么才是当下的价值观?

  宁浩:之前不是说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么,富强、民主、自由、法制等等,我觉得这些关键词讲的方向都是对的。

  《综艺》:这是否也是《心花路放》和你以往作品明显不同的原因,尤其是片中的黑色幽默少了?

  宁浩:黑色幽默基本还是建立在对于人性丑恶或者死亡的“调戏”上,其实我之前只有《无人区》算是黑色幽默,其他都还是荒诞剧。这次的《心花路放》则是一个门槛极低的纯喜剧,故事是关于生活的,基本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内容和方式。

  文/郭小婷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