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色列南部,离海法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叫作阿卡的小镇。这是一个不可错过的地方,很有阿拉伯风情,尤其是古城的夜晚。
值得去的就是保留到现在的古城。根据文献记载,它有五千多年历史,从腓尼基时代就一直有人居住。里面有一千多年前十字军东征时建造的城墙、城堡,这里也曾是奥斯曼帝国的要塞。古城中有一个建于奥斯曼时期的土耳其浴室,可以体会当时贵族的奢华生活。
古城里住的都是阿拉伯裔以色列人。每当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关系紧张,往往会影响到这些以境内的阿拉伯城镇,所有平时激烈的不满总是会以示威爆发,甚至激化成和警方的冲突。最近一次事件,则是一名住在东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少年的遇害。在阿卡古城中,可以看到这名少年的照片。
在以色列,阿拉伯人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在外界看来,这些拿以色列护照的公民,对这个国家心情是矛盾的。
中东论坛会长、斯坦福大学胡佛学院访问学者Daniel Pipes,曾经走访以境内多个阿拉伯城镇:特拉维夫边上的雅法、海法,还有阿卡。2012年他在《华盛顿邮报》发表文章,记述自己和阿拉伯裔以色列人聊天的发现:
“他们憎恶犹太教作为这个国家的特权宗教,回归的法律仅仅允许犹太人随意迁徙,希伯来语作为最基本的语言,国旗上的大卫之星,赞美诗中提及的‘犹太灵魂’。另一方面,他们欣赏国家成功的经济、公共健康的标准、法律的原则和民主政治的运行。”
在2007年就职仪式上,以色列总统佩雷斯曾说过:“只有非犹太裔公民享受到完全的平等,以色列才能实现和平。”
他的继任者、现任总统里夫林在宣誓就职后的讲话中,也强调公民权平等对以色列的必要性:“无论世俗百姓还是宗教人士,无论阿拉伯人还是犹太人,无论富人还是穷人,都应当享有同样的公民权利——阿拉伯人民并不是以色列的敌人,恐怖主义才是对世界和平的巨大威胁。”
只是,在很多阿拉伯裔以色列人,甚至阿拉伯国家的人看来,这只是政治人物的空头支票。以色列被阿拉伯国家包围,但阿拉伯裔公民毕竟算以色列的少数族裔。他们当中虽然出现了许多社会精英,从比例上来说却少得可怜。这让不少人觉得,自己是以色列的二等公民,而在其他国家的阿拉伯人看来,这些同胞就是二等公民。
但尽管受到歧视,这些人并不想离开,因为和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国民相比,他们获得的公民权远为优越,也不必面临一些国家的同胞所面临的毁灭性灾难。另外,和周边国家的同胞相比,他们的权利意识以及对稳定生活的追求意愿要强烈得多——因为他们生活在以色列这个民主国家。
如Pipes的文章标题:这些阿拉伯裔以色列人,生活在自相矛盾之中。
在以色列南部距耶路撒冷几十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叫作“和平绿洲”的村庄。当地同行告诉我,这是以色列的一个样板,因为在这个村子里,不同宗教种族的人混居在一起。
村子很小,只有几十户人家。房子都很漂亮,仅从房子的外观,并不能明显区分出哪家是犹太人,谁是阿拉伯人。更准确地说,这里不像其他地方,即便在一个小镇,不同的宗教或种族会形成一个个相对封闭的小社区。
村口的餐厅由一对巴勒斯坦夫妻经营,提供巴勒斯坦茶点和小吃。院子里有一根三角形柱子,上面有阿拉伯文、希伯来文和日文,似乎是在宣扬和平和爱。老板娘见我好奇,便递给我一本书,原来这是一个日本佛教团体送的。也许因为被人问得多了,我还没开口,老板娘就解释:“宗教应该是相互包容和理解的。我从这本书上面学到了很多。”
这是一本从佛教的角度,讲述如何营造幸福生活的英文书;作者是一位中年日本女子。扫了一眼介绍,该团体总部设在美国。
说到包容,在阿卡的海边有家餐厅,老板是个犹太人,以色列著名厨师。吃他推荐的招牌食物,不管是口感还是用料,都包含了泰餐、日餐和中餐的元素。老板很开心,觉得遇到了知己。他说自己走了很多地方,觉得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美食融合起来,然后和大家分享,就是一大乐事。
(吴昕摘自《晶报》)
闾丘露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