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钓浅谈

  • 来源:路亚中国
  • 关键字:根钓,路亚,底栖鱼类
  • 发布时间:2014-10-22 13:45

  根钓是路亚钓法中针对底栖鱼类的一种钓法,常见对象鱼有黑头(黑鲪鱼)、黄鱼(六线鱼)等。根钓最早发源于日本,近些年来在我国大连、青岛、烟台、威海等地呈悄然蔓延之势。但是,就笔者所在的威海地区来看,玩根钓的钓友还不是很多。笔者玩根钓的时间不是很长,仅通过日常作钓总结出一些相关的经验和技巧,现同大家分享,望大家能有所借鉴。

  一、底栖鱼类的习性

  顾名思义,底栖鱼类就是在水草下方或礁石缝隙里生活的鱼类,比如黑头生活在礁石缝隙里,而黄鱼生活在水草与砂石交接的区域,它们就是典型的底栖鱼类。黑头吃食非常凶猛,经常是“一口闷”;而黄鱼吃饵时十分谨慎,经常试探性地咬饵,感觉没危险了才肯吃进嘴里。

  一般来说,底栖鱼类大多喜欢栖息在障碍区的内部或周围,且水流越弱,它们藏得越深。反之,潮汐水流越强,鱼的活性越好,它们会离开栖息地到远处觅食。虽然底栖鱼类有定居性,但这并不代表它们一辈子都只待在一个地方,只是它们不大喜欢远程迁徙而已。底栖鱼类在小时候会找一处相对较小的洞穴或障碍区藏身,而且洞穴附近的一片范围就是它的地盘。如果有相对较小的生物进入这片区域,潜伏在洞中的鱼儿就会将它们吃掉或是驱逐出境;而相对较大的生物进入这片区域之后,则很可能将这片区域的“主人”吃掉或驱逐出境。为了减少被吃掉或被驱逐的几率,很多底栖鱼类所选的地盘都在相对较浅的海域。因为浅水区大鱼罕至,而且就算潮水退尽,洞穴内还能保持湿润,寄宿其中就能生存。随着底栖鱼类慢慢长大,它们也会迁移到更大、更舒适的洞穴,而且会慢慢向深水移动。它们会越来越强壮,不再惧怕大鱼的攻击,同时将它们的地盘扩展得越来越大。因此,我们在根钓底栖鱼类时,一定要了解一些常识。一般情况下,一个洞穴中只藏一条鱼,而且大鱼基本都藏在深水区的障碍物或洞穴中,最大最强壮的鱼通常会占据最有利的位置。

  二、季节与潮汐

  1.季节

  就威海地区而言,黑头每年4~5月产卵,9~12月储备越冬所需的能量,因此春秋两季是根钓黑头的旺季,而炎热的七、八月份是淡季。至于黄鱼,全年均可钓获,但黄鱼一般都是白天出来觅食,晚间就不见其踪影了。

  2.潮汐

  在威海地区,农历每月初一到初五、十五到二十都是大潮汛或中潮汛,其间开始落潮或开始涨潮的时段都是上鱼的好时机。

  三、标点的选择

  我国有很多适合根钓的海域,一般来讲,海底有石头和水草的地方都有底栖鱼类的踪迹,但在选择标点时要将水深控制在1~2米左右甚至更浅,这是因为根钓大多是在岸边进行的,而岸边水太深的地方就可能有暗流,如果用于根钓的钩子和拟饵都很轻,那么钓手对于拟饵的操控就会受到暗流的影响。不要认为水浅就没有鱼,有些大胆的黑头或黄鱼在退潮时仍会躲在浅水区的水草或礁石下面,这时利用拟饵慢慢挑逗它们,就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要选择一个好的标点,最好是在退潮时亲自去看看水下的地形,找到长满海蛎子和海藻的礁石区。

  四、钓具的选择

  1.钓竿

  用于根钓的钓竿最好是UL调(超软调)或L调(软调)钓竿,以F(快)或XF(超快)调性的竿子为最佳。太硬的钓竿会影响手感,不利于觉察水下的障碍和中鱼的讯号。我们在岸边根钓时,钓获的黑头或黄鱼的个体基本不会超过500克,所以不用担心软竿起鱼的问题。

  根钓一般是在礁石上进行的,竿子太短的话起鱼不方便,太长又不方便携带,所以钓竿长度最好在2~2.4米。

  至于根钓所用的渔轮,笔者认为1000~2000型的纺车轮就足够用。小轮子不仅能保证起鱼的速度,而且和UL调路亚竿搭配起来十分轻便,钓手只用单手就能操作,即使长时间抛投也不会有疲劳感。

  2.钓线

  笔者在根钓时最常用的钓线为2号左右的尼龙线,其优点是价格低廉,抛投顺滑,而且具有延展性,鱼咬钩时,能有效避免钩子从鱼嘴中弹出。但是,尼龙线也有相应的缺点,那就是对于鱼讯的反馈不是很灵敏,这就需要钓手在作钓时把线绷紧,慢慢摸索出对象鱼索饵的特点。

  3.钓组

  如果钓手在作钓时要兼顾黑头和黄鱼两种目标鱼,那么选用3~5克重的铅头钩或2.5厘米长的曲柄钩即可,搭配这两种钩子使用的软饵可以是4厘米长的卷尾或针尾。

  如果目标鱼只是黑头的话,钓手可以选用5~10克重的铅头钩钓组或德州钓组,运气好的话还可以钓到牙鲆鱼。

  五、拟饵的操控手法

  目前,最常用的根钓手法有两种——平拖与跳底。

  1.平拖

  平拖就是使竿梢与海平面保持一定角度并匀速摇动手柄收线。竿梢与海平面所呈的不同角度分别针对钓场的各个水层,当然,这也要视对象鱼的活跃程度而定。比如我们将竿尖指向斜下方收线,这就是所谓的“拖底”。采用拖底钓法时,在不挂底的前提下,我们可以直接把拟饵送到对象鱼附近。

  需要注意的是,在施展拖底钓法时,当拟饵快被收到岸边的时候,我们要将竿梢抬起再继续收线,以防钓组挂到礁石上。

  2.跳底

  跳底钓法是十分常见的作钓手法,具体的操作步骤是待拟饵落底之后,把接近水平状态的竿梢向上轻挑两三下,然后将竿梢压至接近水平的位置,同时收回松弛的余线,反复此操作直至拟饵被收到岸边。

  六、根钓时可能遇到的问题

  1.挂底

  根钓期间,挂底是不可避免的情况,要想尽量避免这个问题,就需要在摇轮收线的同时感受饵、线、竿传递过来的讯息。假如钓手感觉到钓组有卡滞的现象,就要立刻停止摇轮,停顿一两秒后迅速向上扬竿,就有可能避免挂底的情况。当然,这种手感的培养需要长时间练习。

  2.挂水草

  新手在作钓时遭遇挂水草的情况后,会误以为是中鱼的感觉,这是因为新手在拉动水草时能感到一定的弹性,而且竿梢会呈现明显的弯曲。其实,这种情况很好解决,只要迅速摇轮或大力扯动竿身就可以使钓组脱离水草。

  七、中鱼的感觉

  1.黑头

  小黑头咬钩时,竿梢传递来的顿感是“噔、噔”两三下,钓手在感觉到顿口之后立即扬竿,十有八九能中鱼;而大黑头咬钩时就没有这种感觉,给人的感觉就像挂底一样,但是钓手能收动钓线,确切的感觉是像挂到了一块沉入水底的破布。

  2.黄鱼

  黄鱼咬钩的时候,竿梢传来的顿感也是“噔、噔”几下,但如果在感觉到顿口之后立刻扬竿,很有可能会放空枪。感觉到顿口后,钓手应停止摇轮,慢慢拖动竿身或继续短距离跳底,直到明显地感觉到竿梢在不停地抖动,那么恭喜你,你中黄鱼啦!

  根钓是在忙碌工作之余放松心情的一种良好的休闲方式,站在礁石上吹着海风,望着大海,所有的烦恼都会随风而去。现在根钓开始慢慢流行起来,而对于鱼获的看法,各位钓友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刚开始学习根钓时,发现很多钓友在收竿之后,将自己的鱼获一概带走,无论大小。这种大小通杀的做法是对近海底栖鱼类资源的一种破坏,所以在此建议各位钓友,每次根钓结束时,鱼获不要全部带走,要给自己设定一个严格的标准,最好将小鱼和没有受重伤的鱼全部放流。

  撰文/于大鹏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