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养不起一场音乐节吗?

  • 来源:精品生活
  • 关键字:广州,音乐节,歌迷
  • 发布时间:2014-10-26 09:47

  “南方,有非常适合做音乐节的气候,但却没有能让音乐节存活的土壤”,这是多少音乐节策划人曾经唏嘘的一句话。就在全国大大小小的音乐节“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场面下,广州却显现出奇的冷清,在规模与热度上早就被北京、上海远远抛下,甚至还不及周边的深圳。音乐节为什么在广州做不起来?广州养得起一场音乐节吗?应当如何去养?成了近年不少行内人热议的话题。

  广州不是一座容易激动的城市

  曾有业内人说过,广州不是一座容易激动的城市,音乐节难做,是正常的现象。相比北方动辄近百支乐队连演数天的规模,广州的音乐节的确显得有些黯然失色——大部分没有足够分量的乐队、歌手,略显单一的表现形式以及大多以免费来吸引观众的运营模式,都是硬伤。当中音乐节的受众氛围是一大原因,一直在广州运作音乐节的与非门阿庆表示,对于不少广州观众来说,音乐节上各种玩法还离他们有些距离,“广州的观众们消费观比较实在,不愿意花时间和金钱在比较‘虚’的事情上,并不是说这种消费观念不好,就是比较实在,在这里办文艺活动的确比较困难。”

  在近年的筹办过程中,广州音乐节也遭遇了不少尴尬:原计划今年初次试水广州的草莓音乐节,因为场地原因延期,表演场地和阵容都将会有所调整;早前在广州筹备的南方烽火音乐节,开完发布会,公布了阵容,最后却不了了之,据透露是由于资金不到位;前两年在白云区举办的某音乐节,因为主办方欠缺经验宣传不力,中间环节问题多多,导致现场仅有几百人观看,真正买票的歌迷数量还及不上普通的Live House演出。

  养音乐节,“内功”很重要

  养活音乐节有多难?作为音乐产业的一种新兴经营模式,音乐节似乎在大行其道,但也无法隐藏冰冷的事实:能赚钱的音乐节实在太少了。2012年号称明星阵容史上最豪华的“大爱音乐节”,6000多万元的天价投资最终却只拿到300万元的票房成绩,惨不忍睹。

  音乐节在广州难养,但并非养不起。成功举办一场音乐节的“内功”必不可少,诸如投资的吸引、场地的安排、配套的项目、演出的阵容,都是一场户外音乐节取得成功所必须考虑的因素。

  策划彼岸花开音乐节,同时也作为媒体人、策划人、歌手的蒋明表示,户外音乐节要成功举办,有固定的投资最靠谱。“音乐节的耗资是非常大的,十分需要投资赞助。如果没有固定赞助,而是光靠门票等其他收入,是件比较麻烦的事儿。”在蒋明看来,举办一场音乐节,至少是需要有时间长度、艺人高度、观众数量,还有整个设备的配套,让观众不听音乐也能玩上一整天,“如果没有办法做到这些要素,那么这个‘节’就是一个幌子。”

  有丰富音乐节参与经验的阿庆则感慨一个合适音乐节的场地在广州并不好找,刚刚举办的美丽南方音乐节,场地的确定也耗费不少精力,“广州能办大型音乐节的地方,真的屈指可数。这次我们从东到西,从北到南,找了起码五六个场地,所以我们要珍惜做这种大型活动的场地。”来来去去都是老面孔,避免音乐节同质化是阿庆提出的另外一个观点,“要尽量发挥本地乐队的优势,他们的实力并不差,要做好自己的质量。”

  观众们太需要培养了

  在今天,音乐节早已不再神秘,已成泛滥趋势的平民消费,甚至有人说,“10年前你即使是以一个歌迷的身份去看演出,都比现在以一个乐手的身份去演出让人觉得更牛X、更另类、更非主流。”阿庆直言广州的观众对音乐节的认知与融入太需要培养了,不足的一方面就是盲目地崇洋媚外,“一听到是名气大的摇滚独立乐队,就各种吹捧,其实有一些质量并没有达到很好的水准。但因为整个音乐节的文艺氛围不是太从音乐出发,至少大家还是参与了,我也乐见其成。”

  不足的另一方面则是广州普罗大众对音乐节的消费观是仍然不够积极,仍然没有太多参与的热情。蒋明认为在广州生活的人比较实际,每天纠结在上下班的事情上,整个文化消费的氛围依然局限在比较小的圈子,“针对现状我们做的应对是对演出的阵容进行严格的挑选,门票免费发放,也安排不少媒体现场直播,想将这种氛围感染出去。”阿庆则表示广州的大众消费观有点“市井”,“他们情愿去海珠湖,去迪士尼,也不愿花钱去一趟音乐节,我特别希望把这帮大众吸引到音乐节来,这也是我们以后努力的长期目标。因为这一部分人,是有潜在的消费能力的,我们要用各种方式把他们吸引到现场,这也是我们的目标。”

  文_余夏韵 图_受访者提供、本刊图片库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