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东北,初访黄金之路

  • 来源:天天爱科学
  • 关键字:东北,雪乡,狍子
  • 发布时间:2014-11-18 09:26

  “黄金之路”上飘散的历史故事

  在前往东北的道路上,沿途听到了很多关于“黄金之路”的传说。其中有一个就是在这条路上专门运送贵重物资黄金,原来这才是“黄金之路”名字的含义啊。

  清康熙二十四年至二十七年(1685—1688年)间,沙皇俄国派兵侵占了我国黑龙江流域的领土——雅克萨。中国军民为收复领土,奋起反击,打了两次漂亮的围歼战,史称“雅克萨之战”。在这场战役中,中方修建了一条临时的军事道路,用以传递军事情报及物资,以保证战争中的消息沟通和后方供给。正是这条古驿道为那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稳固的支持。战后,由于年久失修,这条驿道逐渐荒废了。在1883年,于中国国土的最北端漠河发现金矿。于是,清政府就启用了这条战争时用到的旧驿道,从而在通往漠河老沟金矿的沿途道路上增设了6个驿站,驿道全长达到1000千米。因为通过这条道路往来运送的物资是黄金,所以这条道路后来就被称为“黄金之路”。

  冰天雪地里的“全副武装”

  在冬季来到寒冷的东北地区旅行,面对的是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这是另一种极致的美。不过这里的寒冷也成为了一个可怕的敌人,一不小心,我们就可能会感冒或者身体上被冻伤;更严重的话,甚至可能因为身体失温而失去生命,所以一定要在这种环境条件下装备好自己。

  首先,我们要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的,让身体感觉暖暖和和的。但是这种包裹不是让身体密不透风,身上的衣物既要注意保暖,又要有很强的透气性。否则,如果在运动和活动后,身体散发的汗气不容易排出去,就会很容易感冒的。

  其次,我们要准备一副墨镜。佩戴墨镜可不是为了耍酷哦,而是因为一路上的积雪很多,雪地反射的太阳光很刺眼。如果眼睛长时间地接受强光中紫外线的刺激,会感到很不舒服,无法睁开,更严重的还会造成一段时间的雪盲。

  冬季在东北行进,一路北上。如果是自己开车出行,那最好驾驶越野吉普车,并携带防滑链等装备,以防意外情况。如果不具备丰富的开车经验,车况又不好,那就采用其他的方式出行。

  怒放的冰雪花儿——雾凇

  来到东北吉林省吉林市欣赏到的第一个冰雪奇观就是雾凇。雾凇又俗称树挂,是一种附着于地面上物体(如树枝、电线)的白色或乳白色的不透明冰层。大多雾凇晶莹闪烁,展现在物体迎风面儿上,就像怒放的花儿一样,所以也被称为“冰花”,它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自然奇观。

  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有雾凇景观,但是中国吉林的雾凇景观更具特点,被称作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每年都吸引着数万中外游客远道而来,实地观赏。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吉林有个很特殊的自然条件:严寒的温度和温暖的江水。地处东北的吉林市冬季气温非常低,尤其在清晨,气温一般都低至-20℃至-25℃;而松花江里的江水,一部分是从丰满水电站里放出来的,所以江水温度反而在0℃以上,大概能达到4℃左右。江面外的低寒温度和江水的温度之间就形成了巨大的温差,在江面上会腾起浓雾,从而形成了松花江畔的雾凇奇景。雾凇奇景就好像是一个用晶莹剔透的白色花朵儿点缀的世界,真是壮观极了。不过想观赏雾凇景观,不但要有形成雾凇的气候条件,在欣赏的当天还不能有风,不然风就会吹散江面上的雾气。由于需要这些条件同时具备,所以想欣赏到雾凇景观,还需要耐心和运气。

  冰雪王国——雪乡

  依依不舍地告别雾凇岛之后,我们乘火车从吉林前往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然后再从牡丹江市坐班车到达海林市双峰林场,就到达了旅行的第二站——中国雪乡。这里是雪的王国,它虽然不是中国最北的地方,但是这里降雪时间长、降雪量大频繁,每年10月至次年5月都是积雪覆盖,年平均的积雪厚度达2米。这里的积雪雪质好,黏度高,所以获得“中国雪乡”的美誉。

  很多人觉得奇怪:雪乡的纬度在中国不是很高,但是为什么降雪量比其他地方都多呢?经过查阅资料我们才知道:雪乡周围的山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形成独特的高山原始林风景;加上日本海的暖湿气流与西伯利亚南下的冷空气在此交汇;以及雪乡海拔高、坡度大的特殊地理条件等都聚集在一起。

  同时,这里夏季降雨充沛,冬季降雪时间早、降雪时间长,因此,雪乡成为我国降雪量最大、降雪最频繁的地区。

  雪乡拥有很多的高峰、很密的林海、很厚的积雪,还拥有最洁净透明的阳光,以及生活在这里的淳朴居民。所以,这里就像一个美轮美奂的冰雪童话王国,让所有来这里的人们都流连忘返。雪乡除了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不少好玩的娱乐项目,如开雪地摩托,坐驯鹿拉的车子等。

  但是在雪乡也有一点儿令人觉得遗憾的事情,就是这里的很多餐厅都供应两种特别的野味——狍子和飞龙,有的饭店还鼓动人们吃麻雀。

  狍子,又称矮鹿,俗称“草上飞”,是鹿科的珍稀动物。虽然它们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之一,但是因为狍子的狍茸、血、心、肝、肾、骨、肉等都有补身益寿功能,而且还有“食狍肉后能成仙”的传说,所以这种动物自古就是达官贵人最喜欢的野味佳肴之一,现在则被以高价摆上餐桌。这真令人难过。

  飞龙,学名榛鸡,属于松鸡科,它们的体形很像鸽子。据说肉质洁白细嫩,曾经是专门给皇帝进贡的珍品之一,因而被赐名“飞龙”和“岁贡鸟”。如今它们经常被作为上等汤菜,但是它们也是国家三级保护动物之一。

  经验丰富的森林猎人——鄂伦春人

  大家都知道,吃野生动物对身体有好处的说法大多是荒谬的,我们应该想办法去保护这些宝贵的野生动物。但听说这一地区有一个特殊的民族,是以打猎为生的,狍子、飞龙等正是他们的主要猎物,所以我们打算去好好了解一下。

  凑巧的是,他们与我们要了解的“黄金之路”也大有关系。据说,早先修建那条墨尔根至雅克萨的古驿道沿途有很多驿站,一些鄂伦春族老百姓就住在从墨尔根数起的第十八站附近,于是那里就有鄂伦春族乡。

  这个特殊民族的百姓原来以集体狩猎为主,以采集野菜和捕鱼为辅。他们的主要猎物之一就是狍子。打到狍子以后,肉是用来吃,而经久耐磨、防寒性好的皮则是用来做袍子的。

  在一个热情好客的鄂伦春族人家,我们就看到了这种特制的衣服,并且还发现了一种非常有特色的狍头皮帽。这种帽子是用完整的狍子头皮制作而成的,狍子的角还在,但是狍头上的两个耳朵已经被割掉了,现在缝着两只假耳朵。主人告诉我们:如果不换上假耳朵,戴着这种帽子出去,很容易被猎人当做狍子而误伤;换上假的以后,就变成了非常好的伪装,可以引诱狍子或其他野兽过来,把它们变成新的猎物。

  鄂伦春族的祖先很早就居住在森林里,从元代起就被称为“林中百姓”,明代则被认为是“北山野人”。他们世世代代过着随山而居、逐兽而迁的原始游猎生活,是我们国家人口最少、定居最晚的民族之一。因为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和习俗,国家在很长时间内都还容许他们保持打猎的传统,但同时也逐步动员他们将猎枪上缴封存。到今天,鄂伦春人已经彻底告别了狩猎的历史。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种狍子皮做的皮袍已经成为一种藏品、一种记忆了。

  在这个善良的人家,我们还看到了一艘奇怪的“皮划艇”。经介绍,这种细长小船的骨架是用松木板做成的,外面包裹着的竟然是一大张的没有洞孔的桦树皮。这种船可以乘坐2至3个人,用来捕鱼或打猎,因为划行时声音极小,有利于接近猎物。如果不是冬季河面结冰,我们真想乘坐它出去感受一番呢!

  鄂伦春人心灵手巧,他们自己的家庭作坊还可以制作桦皮雕、木雕、骨雕等艺术品,做工很精细。我们看到一些做成的木鞋等工艺品,大家都爱不释手,每个人都买了一两双带回家作纪念。“黄金之路”的旅行就这样在一片祥和快乐的气氛里结束了,大东北的景观、气候和风俗都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期待能再有一次机会来这里感受大自然,亲近大自然。

  文/图 吴涛 责任编辑/何庆梅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