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深化中阿合作关系
- 来源:当代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中东,治国,阿拉伯,合作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2-13 09:44
2010年底以来,中东地区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不少阿拉伯国家进入变革与转型的关键阶段,在国家治理与发展方面面临着严峻挑战。我们在与阿拉伯国家的政党、政要打交道的过程中,深切感受到无论是执政党还是在野党,无论是老党还是新党,无论是左翼政党还是伊斯兰政党,甚至一些无政党的海湾国家,都希望与中国共产党加强治国理政的经验交流,都希望了解、学习和借鉴中国的成功经验。同样,我们也一直密切关注中东地区的形势发展,对“阿拉伯之春”爆发的深层次原因、内外影响、发展走向等进行研究,并与地区国家的政党、政要和专家学者深入探讨,努力探究一些国家政局动荡和政权更迭背后的经验教训,为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建言献策。与一般性的经贸合作相比,理念交流虽然不会给中阿双方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但更富有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它可以带给双方思考和启迪,甚至可以影响双方的政治理念、发展思路和政策规划,有利于增进双方政治互信。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同为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相同的发展任务。中国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正在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阿拉伯国家正经历深刻的变革与转型,面临着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实现国家发展、增进人民福祉的重任。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是中阿双方的共同愿望,也是今后深化中阿合作的重要内容。根据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经验,在国家治理和发展方面,双方可以将如何妥善处理以下几组关系作为交流探讨的重点。
一是改革发展稳定的相互关系。中国的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成功,一条基本经验就是正确处理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实现长期稳定的基础;发展是改革的目的,是稳定最可靠的保证;稳定则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没有改革,经济社会发展就缺乏活力、停止不前,就会弄得人心思变;没有发展,很难实现社会稳定、民生改善、国家富强;没有稳定的环境,无论改革还是发展都无从谈起。过去几年,在埃及、突尼斯、利比亚等国家发生的一切也说明了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重要性。
二是民主与民生的关系。民主是个好东西,但一个国家需要什么样的民主,怎样实行民主,必须符合这个国家的国情,必须与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发展阶段相适应,否则很可能造成水土不服,甚至可能引发灾难。美大力推进“大中东民主计划”,结果导致中东地区长期动荡,让各国人民深受其苦。当前多数阿拉伯国家面临的最紧迫问题仍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如果过分强调民主而忽视民生,则容易造成思想混乱、秩序失控,社会各界难以就国家发展形成共识,无法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很可能出现“有了自由,却没有面包”,甚至会再度引发民众不满,激化社会矛盾,最终遭殃的将是各国人民。
三是内部团结与外部干涉的关系。在中国有两句话几乎人人知晓,一是“团结就是力量”,二是“兄弟同心,其利断金”,这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又一条经验。在一个家庭里,几个兄弟秉性脾气各不相同是很自然的,但如果大家能够团结一心,不但可以做成很多事情,外人也不敢欺负。相反,如果兄弟之间矛盾重重,甚至水火不容,外人肯定会乘机挑拨离间,一个家庭最终很可能四分五裂甚至家破人亡。在这方面,阿拉伯朋友有着深切体会。现在,伊拉克国内什叶派、逊尼派和库尔德人三分天下,各不相让,导致美西方和周边邻国纷纷插手,恐怖暴力活动此起彼伏,民不聊生。黎巴嫩以真主党为首的“3·8”阵营和亲西方的“3·14”阵营针锋相对,总统职位长期空缺,社会矛盾和安全问题日趋严重。巴勒斯坦“法塔赫”与哈马斯长期对立,不仅进一步加剧巴方在与以色列谈判中的弱势地位,也使得巴勒斯坦人民建立独立国家的梦想迟迟得不到实现。阿拉伯各国要实现和平稳定发展,阿拉伯民族要实现振兴,不仅需要阿拉伯国家团结起来,阿拉伯各国内部也要团结起来。
四是维护伊斯兰形象与打击恐怖主义的关系。伊斯兰文明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具有特殊重要地位。当前,一些极端恐怖组织在世界各地兴风作浪,不仅给世界各国带来严重安全威胁,也极大损害了伊斯兰教的形象和声誉。我们反对将恐怖主义与特定的宗教挂钩,极少数极端组织的所作所为不能代表伊斯兰教,但应该采取措施防止极端宗教思想滋生蔓延,对恐怖主义推波助澜。打击恐怖主义需要标本兼治,关键是要努力消除滋生恐怖主义的土壤。阿拉伯国家在这方面肩负的任务更重,既要大力宣传伊斯兰教的温和教义,引导广大穆斯林信奉正道,摒弃极端宗教思想和暴力恐怖行为,又要积极引导国际社会正确看待伊斯兰世界,避免将恐怖主义与伊斯兰教挂钩,切实维护伊斯兰教爱好和平、反对暴力、友爱互助的良好形象。
五是坚持本国特色与借鉴外来模式的关系。世界上没有一种统一的制度模式,也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和传统,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只有本国人民最有发言权。实践证明,中国正在实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目前最符合中国国情,最能实现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一种制度。我们在与阿拉伯国家的政党政要交流过程中,在全面客观介绍中国的政治制度、发展理念和发展道路的同时,也强调每一国家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应该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的经验可以参考,但不应生搬硬套。同样,对于西方国家的制度模式、发展道路和先进经验,各国也可以学习借鉴,但要结合本国实际,以我为主。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本身也是一个向世界学习借鉴、与各国交流合作的过程。中方始终尊重阿拉伯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愿学习借鉴各国的发展经验。这种建立在完全平等、相互尊重、坦诚友好的态度基础上的交流,得到了阿拉伯各国政党政要的高度赞赏,也赢得了阿拉伯朋友们的尊重和信任。
六是处理好传承民族文化与应对西方文化渗透的关系。如何继承和发展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捍卫民族特性和文化属性,是阿拉伯国家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也是我们在现实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当今世界,信息化高度发达,青年人已成为“网络一代”,西方文化的传播力、渗透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加大,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弱势更加明显。中阿都是具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民族,面对来势汹汹的西方文化,各国均面临严峻挑战。这也是一项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重大课题,中阿双方需要认真思考、积极应对。与此同时,由于中阿在文化软实力建设和合作方面还做得远远不够,双方还无法及时、充分、准确地听到对方的声音,很多时候得到的信息都是经过第三方加工过的,有时容易导致双方之间的曲解和误解。面对西方媒体和文化的强势地位,中阿双方应该共同努力,构建更多直接沟通的渠道,不仅要让对方能够听到自己的声音、明白自己的意思,更要让对方易于接受自己的观点、愿意传播自己的故事。
张建卫/文